“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奇葩,不会挫败孩子阅读兴趣

【平湖一柱 第1579期   阅读专题 】

【核心提示】师傅领进门,修省在个人。中小学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一个问题,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理解?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问题“高深”?什么样的问题“低浅”?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有指导、启发意义?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最近,一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的小学生阅读作业题引发人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在指导孩子阅读问题上,这样的题目没有任何“营养”,让学生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背离了阅读的初衷。

果真如此这样吗?

一部小说,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一个个故事是由一个个情节组成的,一个个情节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

读故事,看小说,阅读文学类作品,故事架构很重要,但细节更引吸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有人关注人物、有人关注事件,有人关注风景,有人关注故事背后的寓意、道理,这都无可厚非,但无论关注什么,要想读好读懂故事,都离不开对原文细节的阅读。一千个读者之所以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细节的解读。

曾有媒体报道,杭州11岁女孩子马思齐读《西游记》关注的是“吃的东西”——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到西方印度,走了那多么路,经过那么多国,但吃的东西几乎都是馒头、豆腐。

无论是西梁女国的国王婚宴,小儿国的国宴,还是驼罗庄的百姓斋饭,都大同小异——主菜都出自江浙一带。

难不成唐僧一行人从东土大唐带了很多的食物,一路吃不完?难不成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印度跟唐朝吃的食物都一样?这显然有悖于常理。

马思齐小同学经过思考,推断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作者吴承恩把自己的家乡美食,都搬进了书中。

不得不说,马思齐的这个“重大”发现,就得益于她对“吃食”这个细节的关注。

所以说,谁能说让学生关注“细枝末节”不能引发思考,没有作用呢?

囫囵吞枣是读书大忌,如何避免?那就是要精读、细读、关注“细枝末节”。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故事的六要素,语文教学时,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三打白骨精是个故事,当然也不会例外。

在我国,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很多人更是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白骨精是在哪座山上打的?”的这个问题,能够张口就来的人并不多,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也在“不知道”之列。为什么这么人不知道?其主要原因是作者一开始没有交代啊,但故事中说没说这个事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在哪里说得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现在细读《西游记》。在第27回中,故事一开始只交代了师徒四人一路前行“早见一座高山”“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但没说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名字是后来由白骨精口中说出来的,唤作白虎岭。

这是一个细节,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细节。那么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没有按常规套路出牌——一开始交代清地点的名称呢?为什么要由白骨精口中说出来?白骨精说的这个名字可信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小读者们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或许会像杭州的马思齐小同学一样,发现很多过去人们没有发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问题不但有价值,而且很有价值!

但有些专家却认为这些问题一看就知道,答案“标准”没有启发意义,太“小儿科”、没意义,在他们的“高端”思维看来,指导学生阅读,唯有“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才有意义,比如“哪位妖魔鬼怪的武器最厉害”,“观音和如来佛祖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让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取经”,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可以“吊”起孩子的阅读胃口。

但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不知道,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如果前一个问题尚可能感兴趣,但对于后一个问题,学生即便感兴趣,凭他们的阅历、资历,也不会思考出专家想象的“有价值”答案,只能“引导”他们到网上去拷贝……

忽然想起那则买土豆的故事。

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约翰,一个叫哈里,两人同时进入一家蔬菜公司。

三个月后,哈里找到总经理说:“约翰和我同时进入公司,现在约翰升成了部门主管,薪水增加了一倍。而我和他一样,每天勤恳工作,任务也都能圆满完成。职位没提升便也罢了,可是薪水为什么也没有增加呢?”

总经理没有马上回答哈里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这样吧,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回来我再回答你的问题。”

哈里无奈,只好先到市场去看土豆。半小时后,他就回来了,向总经理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蔬菜批发中心有卖土豆的”。

总经理听说后问他:“有几家在卖呢?”

哈里挠了挠头说:“我只看到有卖的,就回来了,没看有几家?您稍等一会儿,我再去看一下!”

说完急匆匆地又跑了出去。又过了半小时,哈里喘着粗气再次跑到总经理的办公室说:“一共有三家卖土豆的。”

总经理又问他:“土豆的价格是多少?三家的价格都一样吗?”哈里愣了一下,又挠了挠头说:“总经理,您再等一会儿,我再去问一下。”

说完,哈里就要往外跑。这时,总经理叫住他,“你不用再去了,你去帮我把约翰叫来吧。”

哈里和约翰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对哈里说:“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下吧。”然后对约翰说:“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

半小时后,约翰回来了,向总经理汇报说:“二十公里外的蔬菜批发中心有卖土豆的。共有三个卖家,其中两家是0.9元一斤,有一家老头是0.8元一斤。

“我查看了三家的土豆,发现老头家不仅最便宜,而且质量也最好。老头说,如果我们量大的话,价格还可以再优惠,可以免费送货上门。

“我已经把那老头带来了,就在公司大门外等着,要不要让他进来具体洽谈一下?”

总经理说道,“不用了,你让他先回去等我们电话吧!”

约翰出去了。总经理对一直在场的哈里说:“你现在是否还觉得应该约翰一样升职加薪吗”

师傅领进门,修省在个人。中小学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一个问题,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理解?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问题“高深”?什么样的问题“低浅”?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有指导、启发意义?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那些动辄对中小学教师教学、阅读教学等“细枝末节”进行评头论足者,或许是真专家,或许不过是那个买土豆的哈里!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