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只有清朝才有吗?中国那么多朝代,为何僵尸都穿清朝的衣服?

西方有丧尸,中国有僵尸,僵尸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可特产归特产,中国几千年历史,那么多朝代,为什么电影电视中的僵尸穿的几乎都是清朝官服呢?难道只清朝才有僵尸,别的朝代就没有吗?

显然不可能。我国对僵尸的最早文字记录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书中记录了一种叫作“旱魃[bá]”的变异僵尸: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传说中旱魃的画像,有点忒漂亮了吧)

这段话表述的是,黄帝有个女儿叫魃,黄帝和蚩尤打仗时,让女儿前来助阵,退了蚩尤兴起的暴风骤雨。可打败蚩尤后,黄帝却不为女儿记功,不让她升为神。魃心怀怨怼,死后变成僵尸,走到哪里哪里就闹旱灾。

对这个典故,清代袁枚在《子不语》中也写道:

“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hǒu]。”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写过僵尸:

“少年常遇一僵尸…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齿露唇外如利刃类接吻嘘气,血腥贯鼻。”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僵尸的传说,僵尸文化在明清时期则达到兴盛阶段。纪晓岚笔下的僵尸并没有穿清朝官服,而是赤身露体,一身白毛。

(不知纪晓岚想象中的白毛僵尸是不是这样子的)

既然如此,穿清朝官服的僵尸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只是香港现代影视作品的创意而已。

我国最早的僵尸电影,是1936年在香港上映的《午夜僵尸》。这部电影由杨工良导演,讲述的是兄弟二人争夺家产,哥哥放火烧死了弟弟,弟弟心怀怨气,变身僵尸前来寻仇的故事。

因为时间太久,找不到这部电影的资料,不知道电影中的僵尸穿没穿清朝的衣服。

(僵尸电影鼻祖杨工良先生(左))

第一部有穿清朝官服的僵尸的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由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此后,僵尸的清代官员外形基本被定格:身穿清朝官服,青面獠牙,手臂前伸,跳着前进......

导演们为何一定要给僵尸穿上清朝的官服,我们不得而知,非要解释的话,以下几个说法还比较有道理:

一、清代幽蓝的官服与电影里阴森恐怖的场景比较贴合,与僵尸狰狞的面目简直是绝配,不仅没有违和感,还放大了恐怖效果。

(穿上清朝服装的僵尸)

可能有人会抬杠:别的朝代也有蓝颜色的衣服啊,为啥僵尸不能穿?

是可以穿,但穿哪个朝代的合适?哪个朝代的服装能凸显出僵尸的年代感?导演和编剧有时都搞错的朝代服装,让普通观众又怎么分得清楚?

但清朝的官服就不同了,因为清朝离我们最近,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来,观众能看明白,才觉得有味道。

(这是宋朝的官服,你能看出来吗)

二、因为是现代或当代电影,剧中人物接触的僵尸,年代自然不会太久远,死亡时间应该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前。而那时正是清朝,穿清朝的服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清朝官服便宜。因为是给僵尸穿,就不用描龙绣凤——顶个花翔,戴串塑料珠子就完事,连披领都省了。可如果给它们穿别的朝代衣服,既费工费料,还容易弄错,效果也不好。

因此,给僵尸穿清朝官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合情合理,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清代官服真的好华丽)

关于僵尸,既诡异又有视觉冲击感的,当属湘西特有的赶尸现象了,这也是香港僵尸电视经常出现的情节:

法师身穿道袍,手摇摄魂铃,领着一队僵尸缓慢前行。再走几步敲一下小阴锣,提醒夜行人避让,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以免受到惊吓。

这种赶尸现象并非杜撰,它是真实存在的,是湘西巫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赶尸人接受委托,用所谓的法术将客死他乡的人的尸身送回家,让他们入土为安。

赶尸人真有这样的神通,能让死尸自己行走吗?

当然没有。

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赶尸人先把尸体的胳膊抬起来,用两根长竹竿穿过衣袖,前后两人抬着走路。由于竹竿有弹性,远远望去,就像尸体在跳着走。

(传说中赶尸人是这样赶尸的)

试想,荒山野岭中,一队“跳着走”的尸体,伴随着时断时续的摄魂铃声和漫天飘洒的纸钱,谁看了不害怕?如果再有有心人给尸体穿上清朝官服,真让人以为是僵尸复活了呢。

不过,央视的《探索集结号》曾经揭秘过湘西赶尸真相,事实是,赶尸人将尸体进行脱水或者草药熏蒸等防腐处理后,由徒弟背着走在后面,赶尸人在前面做招魂的动作。这样大家轮流背着尸体一路走下来,就成了湘西特有的赶尸景象。

(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至于赶尸人给尸体穿什么衣服,会不会穿清朝官服,我们就不知道了。但赶尸人肯定不喜欢被百姓围观,晚清或民国时期的赶尸人给尸体穿上清朝官服,假装僵尸复活,也是说不定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