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能维系夫妻感情的,不再是亲情和家庭,而是这三样东西
时光过半,与你日日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否还是你最初钟爱的模样?见过太多的夫妻,中年以后早已爱情的新鲜感退却之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要么各自生活,白天是夫妻晚上是邻居,要么就是打着为了孩子的借口,勉强维系着。其实啊,能够维系感情的不是亲情、不是子女、不是家庭,而是这三样东西——态度、理解和付出。
一、态度主宰爱情的命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态度决定思维方式,进而指引行为。
对爱情的态度和认知,往往就决定了婚姻的发展方向。
如果说,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那么你的态度和想法,就决定了未来。
说一个文学家的案例: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是热烈而又严肃的。
关于浓情,萧珊对巴金曾经说过:“你永远是我的神,跟我的心同在。”
巴金也说过:“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在妻子萧珊离世以后,他用惊人的意志力克制自己见到妻子灵床的痛苦。
为了与妻子最终能在一起,他嘱托家人将他们的骨灰洒向大海。
爱,不只是幸福和完美,也有其深刻的另一面,是突破人性自私的伟大。
就算是死亡,也不能间隔和冷落了爱的连接。
在2005年10月25日,家人将巴金夫妇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
只要忠诚地对待婚姻,就会在行为或者思想上和对方保持一致。
所以说,对爱情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婚姻的走向,对爱的信仰,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追求。
二、理解为爱情增光添彩
完美的爱情不是幻想。
匆匆时光,彼此臻爱,携手余生,理解让爱更稳固。
不知道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你是会否听过呢?其实,真的是堪称典范。
他们在婚后六十余年的生活里,理解彼此,支持彼此,一起感受人生中的大风大浪。
一生一世一双人,根植于心底的爱,怎能不让人动人。
钱钟书眼中的妻子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眼中的丈夫,就是自己的家。
婚前的钱钟书不会烧火、不会做饭,婚后为了让妻子感受到自己的爱,不仅学会了划火柴还尝试做丰富的早点,端到杨绛的面前。
杨绛深知他的情,也愿为丈夫甘当“灶下婢”。
和谐的婚姻,必定是在共同珍惜的基础上,彼此理解的。
他们热爱生活、淡泊名利,简单而朴素地过着平凡的日子,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文学之上。
钱钟书在84岁的时候做手术,术后的一段时间,杨绛一直陪在床前,细心地照顾他,这种爱,是相濡以沫的陪伴,是不惧劳累的付出。
浮沉半生,彼此理解,互相支持,他们的感情怎能不感动我们。
生活本苦,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在身边,那么苦亦何惧?
所以说,理解可以为爱着色,让感情更平稳。
三、付出让爱情沐浴神圣的光辉
有人说,爱情就是找一个过完这短暂的一生。
但是,夫妻之间有一个问题必须面对,总会有一个人先离开。
爱之深切的人,会为另一半的未来谋划。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里,讲述了爱情的真谛,付出让爱更具生命力。
大卫的第一任妻子朵拉,貌美、简单、单纯。
当大卫初遇她的时候,她的美好点亮了自己的整个世界。
朵拉的善良和单纯人,让大卫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生活有时会跟你开个玩笑,朵拉因病提前离开人世,并将遗产留给了大卫。
爱你,会为你的未来计深远。
朵拉对大卫的爱,是爱到深处本能的付出。
在大卫漫长的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就是这个善良的朵拉。
所以说,爱的神圣与美妙,需要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努力让它永葆生机。
人生无如果,你所走的路,总会指引你的未来。
总结
爱情的路除了坎坷,还血泪并存。
起初二个人因爱扶持并行而走,到最后会变成一个人目送另一人离开。
我们在有生之年,如何面对另一半直接关系到幸福指数。
是一起感受爱情的美妙,互珍互爱?
还是将精力投放至琐事中,消磨彼此?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实想法。
一是,不把负面情绪带到婚姻中。
其实,这并不难,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负面情绪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就事论事,不被情绪所累,可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冲突。
情绪管理,除了可以稳定行为人的情绪,转移自己所关注的焦点,还可以极大地舒缓压力、释放能量。
二是,共情,让沟通更顺畅。
情绪的生发很多时候,都是瞬间的。
让另一半了解自己,可以从共情开始。
“共情”是用你的包容与爱去冲破他人对你固有观点的执着。
“相濡以沫”的爱情,总是将沟通做到极致,共情让对方感悟到你所困惑,懂得你的悲伤。
婚姻过半,是幸福,是不幸,全看当局者自己的心态。
有的人说,婚姻过到最后不过是“生死之交”。
看透了生生死死,留下的势必就是真正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