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纯史与仙基桥

谢纯史

作者:谢立言

       谢纯史(1831- 卒年未知),字谨初,茶阳镇城区东阁山人。原籍广陵麻沙湾柚树园。受父风影响,为人虚怀若谷,品格卓越,与茶阳士绅常有交往。光绪二十年例纳奉直大夫,更为士林所称颂。

光绪二十二、三年间,谢纯史在县城大街(今大华路)创设美兰号商店,不十年,遂闻名于县,积金颇厚,成为富商。光绪末年,花聪村江姓宾臣君与茶阳城区饶姓寿臣,均为谢之姻娅。为扩大生意,三人合资集股,在汕头、潮州等处,增商号联营转运等,到民国初,成为埔邑巨子,名扬遐迩。谢在上桥关北岸大街连建店铺七八间,又在大街中岸建造两间,一时声名鹊起。俗呼张半县、饶半城、谢半街。

宣统年间,谢饶江三家,同时起建大楼三座,一为县城(茶阳)皮巷街之饶姓壶楼,一为花聪江姓燕诒楼,一为县城(茶阳)东阁山塘面上谢纯史之燕翼楼。

茶阳西门仙基坪津渡,历来是一座木桥,来往人众,桥小流急,经常发生险情,且该木桥常遭洪水冲毁,群众常叹困苦。1921年,谢纯史为永远安定计,独资献出光洋数千兴建七墩麻石大桥。

仙基桥

作者:谢立言

仙基桥坐落于茶阳镇北门口附近之西通津渡口。明嘉靖五年(1526年)大埔立县之初,设渡船,雇渡夫,日夜守渡,以便来往行人。因西岸有大坪名仙基坪,故取名仙基坪渡。

迨至清初,仙基渡改架木桥,通往小湖口、彭屋坝、岗子下、广陵、麻沙湾、安乐、汶上等十余处村庄,居民千户,各处皆要通过此桥来茶阳赴圩。平日行人,经此桥亦多,成为交通要冲。但每到春夏季节,漳溪河、汀江、小靖河三溪水涨,木桥经常被冲毁,行人至此只好望河兴叹,悲唱鹧鸪:行不得也哥哥,行得也哥哥!

保佑行人过渡安全的桥头伯公和水口公王庙

茶阳巨绅,美兰号大商谢纯史,有鉴于此,愿自出大洋五千元,兴建一座麻石混洋灰(水泥)大桥,以利行人。民国十年(1921年)秋开工兴建,数月后,七个桥墩已出水面,成功在望。怎料翌年春三月,漳溪河水暴涨两三丈,洪涛汹涌,七个桥墩,夷为平地,所有囤积器材,亦被扫荡一空。

1922年被洪水冲毁的七桥墩遗址

谢先生不惧挫折,誓言不完成此桥,一生不休。乃于1929年春正月敬具热情洋溢函数十封,恳请南洋众同乡及各方友好社会贤达捐资,得到众人的大力赞助,共获洋银数万两。1930年农历七月仙基桥重新开工,桥址迁移至上游离旧桥墩30余米处,新桥设计增大增高几倍,并加石墩等。经精心施工,历时近一年,大桥终于完成,命名仙基桥,取仙基千秋永固之义,亦不忘旧桥之名。

1931年秋八月上旬,金风送爽,桂蕊飘香,择良辰吉日,举行开桥剪彩仪式。谢先生与饶、张、唐等士绅名儒,请来长治102岁老寿星张景宽,行开桥礼。其时锣鼓乐队齐奏,鞭炮轰鸣,围观者不胜数。

仙基桥桥面

该桥长110米,高10米,宽4米,基础为混凝土结构,桥墩为麻石加混凝土砌筑。

下部承重结构

两旁栏柱,用大铁板混水泥封固,钢管栏杆,是以八十余年,经受无数次洪患,仍坚固如初。

用铁板加固的栏杆

建桥所用水泥铁器等材料,全部由南洋运回,该桥是大埔最早最大的混凝土桥梁。

洋毛灰结构桥身


两桥并立述古今

       往事君注:1996年88特大洪水之后,仙基桥受损比较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政府于老桥下游约30米处重建新桥。目前,两桥都还在使用中,不过,老桥已基本完成其通车使命,静静地陪伴着新桥,用它的古朴与沧桑,细述着当年的往事。谢纯史先生及南洋众贤达当年倾力资助建造仙基桥,让茶阳漳溪河东西两岸变成通途,为茶阳乡镇群众提供了莫大的便利至今近90年,实在是功德无量,值得茶阳民众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