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由因推果,还是由果推因?逆向思维详解
几乎所有人小时候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小孩子掉进了水缸里,当其他的小孩子们在想怎么把小孩子救出来的时候,只有司马光想到了要砸缸。司马光的思路非常简单,小朋友如何才能与之分离(结果/目的)?如果人移动不了,那么就去移动水(原因/方法)。
由于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引导着我们通过原因来推出结果。因此,很多人都习惯了由因推果的思维定势。例如:
-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短边分别为3和4,那么长边为5;
- 如果大学毕不了业,那么就很难找到工作;
- 如果没有找到工作,那么就养不活自己。
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人们很容易诸如以下的结论:要好好学习,争取毕业,然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才能养活自己。但是,当身边出现了很多过得很好,却学历不高的“异类”的时候。这样的思维信仰似乎就会有些站不住脚了。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由因推果,在逻辑上并不严谨,它有着巨大的逻辑漏洞,即有因却无果。当人们脱离学校的理想国,踏入现实社会中的时候。这个逻辑漏洞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当学会从结果推原因的逆向思维方式,这不仅是当代应试教育体系中所缺失的那一部分,而且由于逆向思维与权威思维是相互对立的存在,因此逆向思维能够在充满权威的世界让人们对于客观的因果产生更加准确的认识。
本文将从因果关系出发,引入因果与时空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解释逆向思维在不同的因果关系中的运用方法。
在逻辑上,因与果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唯一的推理关系。如果我们真的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去看待因果关系的话,因果逻辑是这样的。
- 有果必有因,但其原因不唯一
- 有因必有果,但其结果不唯一
举个例子:
- 如果我昨天买了一注彩票,今天没有中奖。这肯定是有原因存在的,但是,导致我没能中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很多,很难说清楚。
- 反过来,如果我今天买了一张彩票,就一定能中奖么?不一定,我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而且中奖还分中各种不同的奖。因此,有了我买了彩票的因,能结出什么样的果?也有很多,很难说清楚。
一个结果,是由很多原因共同决定的;同样的,同一个原因,也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在逻辑上,结果是原因的一个子集,原因之中蕴含着结果,而结果中必然指向着某个原因。
因果之间的简单逻辑图如下:
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由于一个结果的产生必然是一个或多个原因来决定。所以,如果从结果入手去找原因,不但能够保证逻辑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说: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老母亲听到这样的解释,从此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这个故事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样,好心的邻居从结果出发,帮助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找到了对于结果的另一种解释,从而消除了母亲的烦恼。
那么我们学校中所学的各种定理和规则,为什么可以由因推果呢?其实,学校中所学的各种定理是一种特殊的因果关系。在科学定理中,前提(因)与结论(果)是等效的,在逻辑上称作充分必要条件,由于因果是相同的存在,因此可以被相互替换,它的逻辑图如下
科学定理中的因果关系
但在现实中,因果之间并不相等。
- 如果他爱我,那么就会给我买房。爱情与买房,并不相等,因此爱一个人未必会给她买房。
- 如果我努力工作,就能升职加薪。努力工作与升职加薪,也并不相等,因此努力工作未必能升职加薪。
有时候,人们的痛苦就是源于这个简单的思维错误:将并不相等的因果关系进行了互换,产生了因果倒置的问题。
我这里并不否定买房是一种爱情的体现。爱情是因,买房是果,爱情蕴含着买房,买房也可能指向爱情,但是爱情与买房并不能简单的划上等号,并将它们之间的因果顺序给反过来。
如果我们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看待上述的两个命题,就会无比清晰
- 如果一个人给对方买房,那么他们肯定是彼此相爱的。但是,爱的形式有很多,由爱情的因,能够诞生很多的果,买房只是其中的一种结果而已。所以,想要考察一个人是不是爱你,不应该仅仅看有没有买房,而是应该综合其他的结果,综合考量。
- 如果我升职加薪,那么我肯定努力工作了。但是,努力工作的结果有很多,升职加薪只是其中的一个。所以,想要看我是不是努力工作,不应该仅仅看有没有升职加薪,或许我还创造了其他额外的价值呢?
我们的应试教育,主要是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这并没有错,但是科学本身是一个理想的结论,在科学结论中,因果之间是对等的存在。对于过分沉迷于书本知识的人来说,很容易迷失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之中,这个差异来自于时空对现实的限制。这个差异也会导致因果倒置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因果之间的关系,来自于“道”(规则)所形成的时空轨迹
当一个导致事物变化的原因的发生,事物会根据“道”所设定的路线达到“果”的状态,这个过程会在时空中形成一条痕迹。
由于“因”在时间上发生在“果”之前,因此,我们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将因果分为以下三种
- 原因已经发生,结果也已经发生(历史)
- 原因已经发生,结果还未发生(当下)
- 原因还未发生,结果也未发生(未来)
历史,当下与未来,这三个时空维度中的因果关系并不一样,应当区别对待。
一. 历史中的因果:被困在时空中的既定形态
“道”的轨迹引导着事物在时空中由因向果进行衍化。对于历史而言,这根轨迹被固定在了过去的时空当中,人们无法改变过去的时空,因此也无法改变过去的因果。
- 他现在之所以这么有钱,是因为他在10年前大量买入了茅台的股票并持有至今。
- 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走了刘邦,这才导致了他的惨败。
历史的因果是无法被改变的事实,当人们站在当下,回顾历史,总是能将“道”的轨迹看的一清二楚。我们很容易从历史中学到各种经验与教训,也非常擅长从历史中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
书是历史的因果记录者
评价一个古代的人或事是很容易的,因为从他所做的事情并产生的影响来看,我们容易看清他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也是片面的,因为,我们无法站在当时的时空中去设身处地的考察当时他们的心态变化以及对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假设我们当下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无法将未来看得很清楚。
所以,我们从历史中所得出来的结论,往往都是表象。而事实的真相,如果没有留下痕迹,那么就无从而知了。历史的因果已成,因此可以将它们划上等号,因果倒置对于历史是成立的,所以,到底是因为项羽本身的失败导致了鸿门宴的心慈手软,还是鸿门宴的心慈手软促成了项羽的失败,就任由后世去评说了。
二. 当下的因果,可以被人力所改变的不确定时空
与固化在时空中的历史因果不同,当下的结果还没有形成,因此充满着变数。时空变换,“道”也会变换,因果关系也会随着“道”一起变换。对于自然界而言,“道”是亘古不变的。但是,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道”却一直在变。
- 如果在上海买一套房子,那么就可以凭借蓝印户口落户上海。
这个因果关系,在20年前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就不行了。因为确定这个因果的规则被修改了。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由一系列人为规则所构成的系统。人类社会的“道”,来自于人们的决策。人是会变的,人的变化会引起决策的变化进而引起社会规则的变化。它有时效性,并且需要人为的解释。解释规则象征着权力和威望,因此,“权威”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因果关系的制定者的角色。为了想要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下去,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对权威的崇拜。
- 如果社会的“道”符合自然的“道”,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 如果社会的“道”偏离了自然的“道”,那就会带来问题。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人的参与而变得与众不同。人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造自然界的高级物种,随着我们对于宇宙规则了解的深入,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很多可以修改自然界规则的手段,空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上海的夏天潮湿又炎热,如果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很容易中暑。利用电和制冷技术,我们发明了空调,并构造了一个能够打破空气随着太阳温度变化的因果时空-带空调的房间,在这个狭小的特定时空中,有一个新的因果-空气的温度随着空调的运转而改变。
但是构造新的因果关系意味着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空调的运转将消耗电,电又从其他能源获取,中间的损耗就会带来系统的熵增。因此,使用空调会使得房间外面更加的炎热,只不过这个副作用被自然界稀释,而被人们刻意忽视掉了。汽车,手机,这些人们创造出来的能够改变时空结构的产品,它们的生产和使用过程都会对地球的生态造成影响,直到全球变暖的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人们才开始正视工业革命对地球系统潜移默化的破坏。
全球变暖导致的生态问题
当我们处于当下的因果之中,逆向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有用。因为,它的结论将明确告诉人们要有风险意识。有因未必有果,而有果必有因,如果一件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你的意愿来进行,并最终向着其他的结果去了,那么肯定有一个原因的存在,而这个原因就是你所应该避免的东西。
因此,不妨提前设想事情的结果不会如你所愿,然后由果推因来找到这个你不希望发生的原因并制止他。这个思维套路又被称为“事前验尸”。就好比一个人想减肥,给自己定了1个月瘦10斤的目标。利用事前验尸,他应该能够想到,如果1个月后自己还是这么胖,会有哪些原因呢?也许是管不住嘴,也许是没坚持锻炼,那么这两个原因,就是他所需要极力去避免的。
因此,当我们位于当下的因果之中时,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追踪,思考和推动事物的发展,让我们所设计的因果关系能够在当前的社会体系中得到现实。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我们社交,我们接受权威的指导,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维护当下的因果,也许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那么未来的因果又是如何的呢?
三. 未来的因果,永远完美的存在
在一个逻辑的推理中,前提如果不存在或者无意义,那么这个推理式就是完美的,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去质疑它。
- 如果我彩票中了一个亿,那么我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这个对未来的因果关系推理中,虽然我还没有中一个亿,但这并不能否认我会用这一个亿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这个推理是完美且有效的。
人们会犯的一个重要错误就是误把完美的未来因果当做当下的因果,这会带来的很多问题。
- 一个男孩暗恋一个女孩,虽然自身条件并不差,但迟迟不敢表白,总是在脑中幻想着未来的一切美好因果,结果最终女孩嫁给了别人。
- 工作和学习中,人们会容易制定很多完美的计划,但是由于迟迟没有启动,最终计划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未来的因果总是美丽且完美的,只要人们不去启动因,那么这个果就会在精神世界中完美的存在。而一旦启动了因,那么未来的因果就会变成当下的因果,从而失去美丽和完美的属性。这个差异,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理想与现实
对于未来的因果来说,它是完美的,因此,它的因果也是等效的。因果互换并不影响其逻辑性,无论我未来是中了一个亿,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都是一个梦幻,它无所谓真假,因此逆向思维对于未来的因果来说,没有意义。
本篇文章从构思到成型,前后被推翻了好几次。本来初衷是想利用逆向思维来引出《道德经》中老子对于概念二分法的推理过程,但是没想到自己却陷入了因果关系的漩涡中,庆幸的是自己最终还是走出来了,也算是无心插柳了。
本文中所提到的逆向思维,指的是广义的逆向思维。而不是二分法中的,“善,恶”;“阴,阳”之间的逆否命题转换。对于逻辑二分法,下次再写。
中国的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它主要的功绩在于对于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指引。但是对于现在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我们来说,想要完全读懂它内在的含义还是需要下点功夫。逻辑学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易经》和《道德经》是东方文明的起源。老子更近一步,用“道”的概念将东方的思想上升到了一统善恶的境界。也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这种统一意识的方法,因此中国文化才能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