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是一种文化,不是绑架

昨天,中午,雨。

我出门去楼下小区超市打酱油,坐电梯的时候遇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拿着一杯牛奶在喝。出电梯的时候他跑得快,一溜烟就没了。

外面下了大雨,他没有带伞。雨中,他没有跑也没有躲,只是嘬着饮料吸管,对于雨水一点没有关注,甚至懒得脱下外套遮雨。酷酷的样子,超然物外。

我撑开雨伞,喊他:小朋友,你去哪儿?雨这么大,我带你一程。

他说:我来的时候还没下雨,没事儿。

怪怪的逻辑,顿觉好玩。我赶上去,为他遮雨。

一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我没有问“今年几岁了?上几年级”这样的他可能回答过无数遍的问题。

我撑着雨伞,尽量往他那边倾斜,他喝着牛奶,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也许他在心里想:真是个怪叔叔,对我这么好,不会要拐卖我吧?

也可能啥也没想,在琢磨自己的事情呢。

我在想:我这样强行送爱心,会不会引起他的警惕和怀疑?因为这是我上赶着的买卖,估计待会他也不会感谢我。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为他撑伞。相逢即是缘分,为他遮雨,是因为希望这个小男孩不要淋雨着凉,并不是希望得到感谢。

走出小区大门,我们分道扬镳,我说:我往这边走,就不送你了,你沿着路边店门口走,早点赶回去。

酷酷的小男孩果然如我所料,没有谢我,只说了一句:嗯。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善意也许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或者急需的。有或者没有,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你付出了爱心,付出了心思,如果期望他们能感谢你,或者回报你,就难免会失望,得不到响应时,就会认为他人不近情理。

本来你帮助他人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如果加上了这丝期待,反而影响心境,失去了付出的豁达。

就像大学里的室友关系,工作里的同事关系,你对别人好,并不意味着别人也会一样对你。你有这样的心态,才会在付出的时候,不带期望,不等回报。

若得他人回报,畅然;不得,也不必怅然。

单纯的善意,请放过自己对别人的期待。

我开心,你随意。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