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原则:破解你的拖延症,让你远离懒惰
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自己很难持续地去做一件事情,不是不想追求进步,而是总也克服不了自己的拖延症,该怎么办呢?
01
如何破解自己的拖延症?
之前曾经看过美国一个大学教授分享过一个概念,叫结构性拖延。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5件事情要做,假如你在做第1件事情的时候,心情烦闷,推进不下去,那么你就可以立刻切换到第2件事,或者是后面第3,4,5件事情。也就是说,当你即使第1件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你依然在做其他应该去完成的事情,这样的话,你的时间就不会浪费。
例如,你在复习的时候,刚开始你看英语看多了,然后你就可以换到高数,看高数看得郁闷了也可以切换到专业课书本,这就是结构性拖延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是如果你做英语题目做不下去了,而选择去玩手机,那么就脱离了自己的5项任务清单,很容易导致你的任务完成不了。
也就是说,你的身边得随时有替补任务,当你做这件事情做得烦闷的时候,立刻切换到替补任务,而不是选择刷手机,打游戏,出去玩。
以前我有个学生,在参加学生活动、比赛或者讲座时,随身装一本单词口袋书,在等待活动的间隙,他就把单词书掏出来背背单词,在繁忙的学生工作之余,他也依然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功课,拿到奖学金。
02
建立小习惯,用三分钟原则破解自己的拖延症。
习惯培养的难度不在于我们没有美好的愿望,而在于具体执行时缺少毅力和方法。
例如,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健身、读书、跑步、学英语、考证、实践等一系列看上去非常有吸引力的“国民正能量习惯”,但是很多人在具体执行时,经常虎头蛇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培养这些习惯的过程中充满挫败感,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更要命的是容易破罐子破摔,从而丧失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习惯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先从小习惯开始,用三分钟建立自己的习惯萌芽。
例如当我们想读书时,千万不要看一些牛人一年读50本书、100本书,就给自己下很大的任务,自己少说也要读个二三十本,那样太困难了,因为过去的一年里你可能连一本书都没读完。
我们先给自己定一个任务,那就是每天看一页纸,这样的读书任务,你只需要三分钟就可以了,因此在启动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当你读完这一页的时候,如果还想继续读,那么请先克制自己继续阅读的想法和冲动,在第2天的时候,你可以给自己加一点量,改为读两页,第三天可以读三页,一直增加到10页,保持一段时间,不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压力。
一定要学会呵护自己的习惯萌芽,只有进行这样的行为呵护,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节奏避免,因为一次性工作量太多,难度太大而丧失信心。
03
上午10点钟了,你还会去图书馆吗?
记得以前有一次周末,我去图书馆看书,发现有一些同学是上午10点多以后才到图书馆来学习的,当时我就在想,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点才来,是因为睡懒觉起床迟了吗?现在才来,到中午吃饭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还不如在宿舍里待到中午吃完饭,再到图书馆来。
但转念一想,这个想法是错的,也许会有很多人选择在周末睡懒觉,一看时间到了10点多,就想着干脆不去学习了,不去图书馆了,因为从宿舍走到图书馆可能需要十几分钟,干脆等吃完午饭再说吧。
但是去图书馆学习,比在宿舍呆着更有效果,哪怕只是3分钟、5分钟,能够建立起连贯的学习习惯。
如果你10点多到了图书馆,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哪怕学3分钟,也有3分钟的进益,更关键的是,培养了有空就来图书馆的小习惯。
当然,如果你来到图书馆,看了3分钟的书就离开,你肯定会觉得不划算,既然来了那就再看会书吧。当你学到11、12点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学习上花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的收益,就是你靠着之前的行为惯性而获得的。
如果没去图书馆,在宿舍混到十二点钟去吃饭,实际上你在这期间什么也学不到。
图书馆就是你破除拖延症的领域。
你想看书,就别纠结,直接去教室或者图书馆就行。哪怕去了半小时就回来了,也有半小时的收获。
如果你想写作,打开word写字就行,写100就100,写1000就1000。
总之,只要行动了,就有收益。如果怕拖延,告诉自己,只做3分钟就行。不信你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