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专栏】关于山水画学习
微信平台以及生活中,经常有人提出,希望我能办一个山水画的培训班,愿意和我一起学习。然而我对这件事一直有很多顾虑:一是,中国画艺术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是可以在短期内大见成效;二是,我自己也不算有成就,教学需要因材施教,能力、精力所限,以免误人子弟;三是,办班有成本,需要收取学费,如果学生交了学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我心里会不安。
现在信息发达,传播快捷,可学习的渠道很多。如果有学者喜欢我的画风,愿意交流、切磋、质疑、共同学习,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留言或发消息,加微信好友,与我联系,不收取任何费用。
我曾进行过理论上的探讨,中国画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可供学者参考。其一,培养学生对自然中的造物和人的(包括艺术作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把握和表现(包括技法及材料运用)能力;其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其三,是通过艺术的创造或鉴赏,陶养人的性情,培养高尚情操,完善人格,并使发展的个性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机统一协调。中国画教育强调情感与感性教育,是一种情绪、精神、生命的状态。
中国画教育直接沟通人的灵性与趣味,若纯粹变成了知识性内容,变成了理性分析和技术训练,便脱离了其本真。今天的中国画教育无论是学院还是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多重视造型和技术训练,忽视了人格与心灵培养。研究是教学的先导,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学研究。不论古代还是现代,艺术教育都是人的美感教育,而不是技术训练。
艺术家是什么?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文化人,并且是一个能以艺术传达的形式来表现感觉、表现心理经验和状态,以艺术形式来表现思想的文化人。中国画教育离不开技法的训练,没有技法的中国画教育,只算是玄想式的人文教育。而仅有技法,培养不出具有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具有完整人格,并能以有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的中国画家。
我以往的教学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关于“画境”。“画境”,指的是学习古人创作手法而有所创新。具体说来就是以文人画的方法来表现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吸收文人画自由的笔墨,运用到有深层内涵的创作中去;理解宋人传统、画家画及民间绘画的精神主旨,而不受其笔墨形式的拘泥;学习文人画家们具有超越的智慧,独特的创作力,艺术上不求形似,但求万物的真质。创作上注重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节奏和韵律,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
二是关于“取材”。所谓“取材”,指的是作品的创作题材。具体说来就是以“今”为主,借助、借鉴古人作品。即使从古人、前人作品中取材,也是为现在创作服务。
三是关于“形式”。艺术创作不要拾人牙慧,也不要落人窠臼,而要写前人、世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语),只要是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都可用来进行创作。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一个大胆的倡导,要知道,现在美术家协会的展览已经形成一种审美导向,而这种导向是一种流行的,设计与制作的低层次审美。整个美术界仍以全国展览的形式为法,我们必须要写耳目所历,方可步入更高一个层次。
四是关于“炼格”。“炼格”,指的是锤炼画的艺术风格。没有自己的绘画创作风格,便没有画家的个性,没有画家的艺术特色。古今画坛名家,无不历经千锤百炼而自成一格。
画是有感而发,如康有为所言:“泄如江河,舒如行云,奔如卷潮,怒如惊雷,咽为溜滩,折如引泉,飞如骤雨。”要求画家具备一定的精神气质,学识修养,有些东西不是老师可以教出来的。
画要追求阳光、明快,真挚动人。“故志深厚而气雄直者,莽天地而独步,妙万物而为言……斯其为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者耶。(康有为语)”这就是强调画家要具有雄伟气魄,悲愤感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