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场看湛江城市中心的变迁

在湛江的人的记忆里,国贸和世贸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一个在霞山,一个在赤坎。作为霞山的商业中心,国贸不仅仅是一个商场,而是一条以国贸为中心的商业街。首先,以国贸为中心,向南分别是广百、怡福国际,向西是曾经的王府井(如今是新都汇),往北是国贸B座、城市广场、数码港三座大型商场,而缔造这里面商业传奇的是湛江的本土企业天润。同样,天润在赤坎建了世贸,而世贸到现在为止,依旧是赤坎的商业中心之一。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这些商业中心的发展。何为商业广场?商业广场是指为商业活动设置的,相对于商业建筑室内空间而言的户外活动空间。它是城市活动的重要中心之一,主要服务于购物、集市贸易等商业活动。一般多位于城市核心或区域的核心,以步行环境为主,其布局形态,空间特征、环境质量及反映的文化特征都是人们评价一座城市重要参照物,它表现了城市整套的'生存式样',人们在此可以观察到当地最具特色的城市生活模式。

湛江国贸大厦是2000年开业的,而在国贸大厦对面的湛江大厦里,99年8月份开了湛江第一家麦当劳,那时候作为湛江本地人,第一次吃洋快餐,那个场景,真的是万人空巷。而随着国贸大厦的开业,带来了肯德基,爱家,国美电器等等,让湛江商业更上一层楼。

我们把时间点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来看,2000年到2015年,这3个5年期间,国贸商业区是逐步走向鼎盛,这个区域汇聚了国贸A、B座,城市广场,广百百货,数码港,怡福国际,王府井。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时间线:国贸A座:2000年开业,国贸B座

江霞广场(原来的湛新市场,里面以前是卖衣服、鞋子的,是一个很实惠的百货市场,还有牛杂店等等的小吃,是湛江人喜欢逛的市场之一,这是留在一代湛江人里的美好回忆。)2012年12月12日,北京王府井开业,带来了中影影城,也带来了大城市的商业形态,只可惜水土不服,王府井于2014年7月11日正式停业。在湛江仅仅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时间点,霞山商圈的第三个5年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这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时间、人流走向决定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商业,其实就是人流聚集而形成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商业需求。为什么当初国贸能火这么久,因为国贸这条街道,一直是霞山的商业中心,更重要的是,霞山区的人口聚集地距离国贸距离不远,所以人们愿意去这里逛街,有人逛就有生意。世贸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因为湛江自古以来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两个中心区,中间隔着一个开发区,然后各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

随着时间的发展,原来的城区满足不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城市需要扩容提质,城市从霞山、赤坎两个区慢慢的向中间有大量空地的开发区发展,城市中心也是慢慢的从两边向中间移。原来居住在霞赤两地的居民,经历的10余年的发展,孩子们长大了,房子也老旧了,有了房屋改善的需求,所以就跟着城市规划往中心靠。大家可以回看2000年到2015年这15年期间,霞山和赤坎两区中间有没有哪些楼盘是新开的?很少甚至没有,所以人们一旦有了房子改善的需求的话,就必须要离开旧区,往新区走。这也符合李嘉诚到处所提的'房地产要看地段'的判断。

回到现在江霞广场、怡福广场、广百商场和鑫海名城四大商场的改造,能否再现辉煌呢?笔者认为不是不可能,但是要找准定位,而且付出的努力会很大。首先,大家可以看看这几个地方,人口都是净流出的,周围没有新建的楼盘,那么就可以说明,这几个地方是走在衰退,人口流出的路上的,能翻盘的机会非常渺茫。那该怎么做呢?改变原来的定位。原先是服务当地的服务型商场,讲究的是距离和便利,现在要改变,转变成逛城市必要逛的景观商场。与政府引导发展,将其改造为创造就业的商场,先通过就业引领一部分人流,让其就近安居,然后结合城市发展,将其改造为能展示城市发展轨迹的见证者,意思是城市拥有在发展,但是不可能永远都年轻,老区要有老区的味道,就如同广州的二沙岛、上海的外滩、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如何让老区活化焕发出年轻的味道,这个是商场运营者和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就如同笔者当初所说,法式风情街需要运营才能焕发活力,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建几栋楼房,开几间商铺就可以了,需要运营的意思是要往里面注入文化、历史内涵,这样的建筑才有味道,才能活得长久。你们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