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恩(小学篇)
母校已无,唯忆师恩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太原,天空灰蒙蒙,内心坦荡荡。
五岁报名去上学,却被小学校拒收,说年龄太小,低头玩着书包里的一把钢尺,再盼秋天。六岁了,终于爸爸领着去学校报名,学前班,我记住了我的第一个母校营坊街小学。
学前一班,班主任是胡老师,和霭可亲的样子,年龄稍长,却风采依旧,给人以飘飘然的感觉,似仙人般的存在。她的孙子或外孙也在班内,个子不高,壮壮实实,很是喜人,我记得他好像也没有当个班长什么的,由此看得出胡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像对待她的孙辈一样。
一年级了,正式上学了,在学校墙上贴的分班表里,没看到我的名字,原来是爸爸忘了给我报名,正巧哥哥一年级的班主任安老师走出来,就把我直接带到了她的班级,一年三班。从此从一到三,一直六年三班毕业。
安教师,个子不高,慈祥而严厉,她教语文课家住在西三道巷往城坊街小学走的巷中。过年时还去老师家里拜年,是我去过的第一个老师家。她带课,做班主任一直到二年级。这时候的老师,还兼着保暖员的工作,在冬天,因为教室里没有暖气,只在教室中间的一个煤炭火炉,然后烟囱七拐八拐到窗外,每天分配到的小组同学,会带着一两块煤炭上学,来当燃料。记得第一次见到橡皮泥,装在口袋里,挨着火炉,和裤子融化在一起了……
三年级换的班主任,是年轻的刘老师,高个子,教的是数学课,同样是带了我们两年,到四年级。这个期间,我们的老师,还兼早饭发放员,当年学校卖早饭,上午第一节课后,订了早饭的同学拿出碗、饭缸,老师分发稀饭、油饼等,这个直到1988年上海市爆发了甲型肝炎,全国都叫停了校间的早饭。
五年级时迎来了小学最后一任班主任,李丹桂老师,因她会带我们到毕业。李老师教语文,个儿不高,有点胖,有个女儿也在同一学校,比我们低几个年级。或许是这样的缘故吧,李老师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耐心,而且也特别了解我们小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循循善诱,不急不躁,对我们的小心思,也十分清楚。那时还有教鞭,班长维持课堂纪律就要用,记得有次班级有同学置疑班长管理纪律的方法,然后李老师不慌不忙,就让这位同学当一天临时班长,体会一下管课堂纪律的感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老师,对我而言,既有老师威严,也有慈母般关爱。她家就住在学校旁边的宿舍,最里头的单元,一层,从晾台就可以看到学校操场。对此,我特熟悉,是因为,学校早饭停了后,李老师得知我不吃早饭,特别叮嘱我早上到老师家,和李老师的女儿一起吃早饭。这一餐至今难忘。
李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有自己的方法。当同学们金秋去参观了迎泽公园的菊花展后,就让每人都写一篇作文,写得最好的,抄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都抄下来,总结出这篇文章的优美词汇、精彩句子、段落,让大家背会。李老师还送过我一本《优美词汇选编(作文参考资料)上册》很薄,已发白,但一直珍藏至今。
我特别爱叫李老师、李老师。因为这个称呼满足内心一个小心愿,在课文中,作文中,经常看到写到李老师,而今终于让我们遇到了一个真正真实的李老师了……
常玉仙老师和李老师搭档,教数学,常戴眼镜,教学很严厉,对学生很温和,彬彬有礼,现在回想起来,常教师有教授的风貌。常教师在新建路北沙河畔住,对我们求知若渴的小学生,有问必答,我们底下称她为常有理,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一次,看课外书《奥秘》被老师抓住,她随手翻开一篇问我:你认为有外星人吗?我说“有”……
1990年9月22日到11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
同时,常老师也教我们地理历史课。教学很有特点,那年北京召开第11届亚运会,常老师就问我们,你们知道太原离北京有多远吗?我们没概念,她说500公里。然后老师就说,让我们一起跑向北京,跑向亚运会。具体是学校操场200米一圈,我们同学每天跑多少圈?可以在100天跑到北京?既是地理知识,又是数学计算题。答案是25圈!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从早自习的前的半小时,天还不透亮,到下午下学后的傍晚,都有一群孩子在围着操场跑步,数着一圈两圈,累积圈数,直到北京……
在历史课上,常老师讲到魏征(魏徵)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时,说“魏征就是一个正直的人”,然后停顿了一下,问你们知道什么叫“正直”吗?大家摇头,常老师说,“正直就是为人诚实,做事公正!我希望你们在未来都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今天。
小学老师,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犹如白纸泼墨,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书识字,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