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出于天——《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3)易出于天
《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3):易出于天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书中所讲的“矩”,即伏羲发明的一种“>”形的既可画园又可画方的“矩”。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天园地方”。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天园地方”的概念皆出自于“矩”。伏羲受天数启发而发明了“矩”,“>”作为最早代表“天园地方”的“天道符号,因此便进入了伏羲古卦。
卞伟光 卞翔合著的40万字的《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将于2017年底问世。该书部分内容将以连载的方式在“大昆仑公众号”独家发布。由于本书篇幅较大,受“公众号”版面篇幅较小的限制,只能分N次以连载的方式发布。本期介绍该书的第三章节,值得你终身收藏品味——(这段话以后每期都带,加蓝底色)
《连山归藏演周易全卦形解构》连载(3):易出于天
盖天说为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天文学
“易”是北斗天道崇拜的产物,故不真正了解古北斗历法和盖天说,就不知道“易”是从何处来的。在中国古代,按所提出的宇宙模式的不同,天文学共有3家学说,'盖天说'是其中之一,而《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这派学说主张:天像盖笠,地法覆盆(天空如斗笠,大地像翻扣的盆),盖天说即出于此。
盖天说与《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仅管有学者怀疑其真伪,但无可否认的是,其中却包含着老祖宗伏羲的智慧,与易经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周髀算经》亦称《周髀》,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出“四象”,地出“四形”,“四形”即“四灵兽”,于是就有了与天上“四象”所对应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形,此四形即成为中国古代风水学的基础。由于龙在东方,我们中国人便成了龙的传人。因此,“四象”与“四灵兽”以及“易理象数”均为古“盖天说四分历法”的产物。
唐初规定《周髀算经》为国子监教科书
唐初规定《周髀》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证明引。
据考证,现传本《周髀算经》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为赵君卿所作,北周时期甄鸾重述,唐代李淳风等注。历代许多数学家都曾为此书作注,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李淳风等人所作的注。《周髀算经》还曾传入朝鲜和日本,在那里也有不少翻刻注释本行世。
敦煌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图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图:敦煌古星图
最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公布了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敦煌星图”入选榜单。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早在专家们的意料之中,早先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敦煌星图”为“一切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星图中最古老的一种。”专家们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敦煌星图早已是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了。
世界上最早天文图的敦煌古星图,原收藏於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111年前,也就是1900年6月22日的早晨,看守敦煌石窟的王圆箓道士起来清除洞窟中的积沙,没想到墙壁震开了一条裂缝,里边收藏的正是名闻天下的敦煌文物。
1907年3月16日,第二次来到敦煌的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探听到了藏经洞的消息,将自己化妆成虔诚的僧人,在中国儒生蒋孝琬的积极帮助下,以当年唐僧从西天取回真经,现在到了要返还的时候,藏经洞的被发现,正是上天要将这些经卷交由这位来自天竺的西僧带回去的理由,只用了区区数百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上诓买到了敦煌藏品中最有价值的16000册卷子,计达29箱之多的绘画、写本和刺绣品,其中就包括这幅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图。夏鼐先生称之为敦煌星图甲本,以区别於现藏於敦煌县文化馆的唐代星图残卷,敦煌星图乙本。
1年半后,诓品入藏英国博物馆;5年后,斯坦因被英王授予了爵士的爵位,并使自己成了敦煌学的开山鼻祖。1907年的这次诓骗案发生后,引发了以后一系列的诓骗狂潮,法国的汉学家伯希、日本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的鄂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先后来到了敦煌,使得藏经洞所藏约五万件卷子中的绝大部分,流失到了国外,也使各类西方的文物大盗,掀起了到中国各地进行文化诓窃的狂潮,以至于后世中国的研究人员,不得不屈辱地跑到外国博物馆,申请研究我们自己的文物。
1959年,剑桥大学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教授,最早注意到了其学术价值,曾推断这幅敦煌天文图可能是五代后晋(公元936 - 947)年间绘制的,在此后50年里,这成了学界的主流说法。
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专家马世长教授在看过这张图后撰文指出:由于图上对“民”字予以了避讳,但却没有避讳“旦”,所以这幅图的年代一个被定在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唐睿宗李旦登基之前,应当出于公元701 -710之间。
夏鼐认为:这二份星图的底本,是根据《歩天歌》参照天象(或增删早期星图)而绘制的《歩星歌图》,绘制时间则在开元中或稍晚,而传抄的年代或在天宝,甚至晚唐五代时。
潘鼐则据《歩天歌》、《玄象诗》、《天文大象赋》,以及其与甘、石、巫咸《三家星经》间的关系,根据其图文特征认为:其底本的绘制年代,譬如星图未取一行的新定星度分野,而径取“汉志十二次”星度,应发生在初唐到开元天宝时,这个星象体系发生转变的过渡期,也许更早到李淳风或初唐时期,应较为合理。而从字体与电神的图形看,或抄写於开宝间,甚至更早。
2009年3月,在大英图书馆的魏泓博士,与法国原子能总署的让-马克博奈-比多教授(Jean-Marc Bonnet-Bidaud),和巴黎天文台的弗朗索瓦丝 普热得瑞教授(Fransoise Praderie)的合作下,通过天文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将此图断代定于公元649-684年间,并指出绘制者可能正是李淳风。
敦煌星图
伏羲持矩图
上为壁画中伏羲持“矩”,女娲持“规”图。“规”像“I”,“矩”像“>”,像极了伏羲古爻里的“>”和“I”。背景为四象星宿图。请大家注意:伏羲手持的是一把带有“墨斗”的“矩”,此“矩”与伏羲古爻“>”几乎一模一样。壁画寓意十分明显:伏羲女娲发明和制定了“规矩”,伏羲据此又发明了古爻和古卦。
《周髀》书中有矩,即一种既可画园又可画方的“矩”,环距而园,四面为方。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天园地方。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天园地方”的概念出自于“矩”。天皇伏羲受天数启发而先发明了“矩”,地皇女娲受此启发又发明了“规”,故“>”和“I”成为了最早天园地方的“天道符号”。古爻“>”和 古爻“I”作为最早的“天道符号”,便进入了伏羲古卦中。
周公对古代伏羲(庖牺)构造周天历度的事迹感到不可思议,于是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就此请教商高的数学知识从何而来。于是商高以勾股定理的证明为例,解释数学知识的由来。
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
依商高的说法,积矩之数诞生于禹夏。
《周髀算经》证明勾股定理'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解释发展脉络--数之法出于圆(圆周率三)方(四方),圆出于方(圆形面积=外接正方形*圆周率/4),方出于矩(正方形源自两边相等的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长乘宽面积计算依自九九乘法表)。
周公问于商高求度之数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
'故折矩①,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开始做图--选择一个 勾三(圆周率三)、股四(四方) 的矩,矩的两条边终点的连线应为5(径隅五)。
'②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这就是关键的证明过程--以矩的两条边画正方形(勾方、股方),根据矩的弦外面再画一个矩(曲尺,实际上用作直角三角),将'外半其一矩'得到的三角形剪下环绕复制形成一个大正方形,可看到其中有 边长三勾方、边长四股方、边长五弦方 三个正方形。
'两矩共长③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此为验算--勾方、股方的面积之和,与弦方的面积二十五相等--从图形上来看,大正方形减去四个三角形面积后为弦方,再是大正方形 减去 右上、左下两个长方形面积后为 勾方股方之和。因三角形为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可推出 四个三角形面积 等于 右上、左下两个长方形面积,所以 勾方+股方=弦方。
注意:矩,又称曲尺矩,又称曲尺,L型的木匠工具,由长短两根木条组成的直角。古代'矩'指L型曲尺,'矩形'才是'矩'衍生的长方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矩出于方,方出于园。由于年代久远,周公弦图失传,传世版本只印了赵爽弦图(造纸术很晚,在汉代才发明)。所以某些学者误以为商高没有证明(只是说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后来赵爽才给出证明。
摘录赵爽注释《周髀算经》时所做的《勾股圆方图》--'句股各自乘, 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案: 弦图又可以句股相乘为朱实二, 倍之为朱实四, 以句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 加差实亦成弦实。'
赵爽弦图。注意中间的中黄实注意'案'中的'弦图又可以'、'亦成弦实','又''亦'二字表示赵爽认为勾股定理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于是他给出了新的证明。
先有八卦星位图,后有八卦方位图
“易”是北斗天道崇拜的产物 ,先有八卦星位图,后有八卦方位图。“盖天说”与“周髀算经”互为表里,恰恰印证了这一逻辑的正确;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古代盖天说北斗四分历法图
八卦方位与八卦星位图
1、古代盖天说八分星位图
2、八卦方位与十二地支图
古人之所以将八卦方位与八卦星位图对位的主要原因是:“易道”取决于“天道”。“易道”必须要符合“天道”;“天道”决定“易道”。
古今天文图对比
“天道”决定“易道”,易出于天
四象出四形,四形出四灵,四灵出四方,四方出四角,四角四面出八卦,八卦出六十四卦;故“易道”取决于“天道”,“天道”决定“易道”。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四乘四得八,八乘八得六十四,此即为“六十四卦”的由来。易,天道也;卦,天数也。故卦出易,易出于天。
这是由于,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后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八卦方位为四正四维: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为四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四维“维”代表空间分割之度数,维度是也。四象出四形,四形出四灵,四灵出四方,四方出四角,四角出四维,四方四维出八卦,八卦出六十四卦;故“易道”取决于“天道”,“天道”决定“易道”。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四乘四得八,八乘八得六十四,此即为“六十四卦”的由来。易,天道也;爻,天象也;卦,天数也。
结论:易出于天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书中谈到的“矩”,即伏羲发明的一种既可画园又可画方的“矩”。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天园地方”。 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天园地方”的概念出自于“矩”。天皇伏羲受天数启发而发明了“矩”,地皇女娲受此启发又发明了“规”,故“>”和“I”成为了最早代表“天园地方”的“天道符号”。古爻“>”和 古爻“I”作为最早的“天道符号”,便进入了伏羲古卦中。 因此,“易”是北斗天道崇拜的产物。古今天文、最古老的“盖天说”及“周髀算经”互为表里,恰恰印证了这一逻辑的无可置疑:易出于天:天道决定易道,易道决定人道,易数即天数。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天地人真的能合一——
三易六字真言
天心地心人心,天体地体人体。
天道地道人道,天理地理人理。
天爻地爻人爻,天数地数人数。
天卦地卦人卦,天气地气人气。
天生地生人生,天命地命人命。
天神地神人神,天灵地灵人灵。
天知地知我知,连山归藏周易。
三易天地人和,天易地易人易。
天知地知你知,天意地意人意。
天意既然如此,谁敢抗命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