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
--
文 / 麟郎秦相李斯,曾发出过“千载之下,孰可比伦”的感叹。他口中的完人,便是范蠡。从布衣到上将军,由流亡者至商圣,两度官至卿相,三迁皆有荣名。范蠡的一生,可用三句话概括:少年淡名,中年淡辱,晚年淡利。01少年淡名: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重范蠡出生在楚国宛地,地势偏远而贫瘠。成长于贫苦农家的子弟,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应当属于典型的“穷二代”。但身处社会底层,并未影响这位天纵之才的成长,20岁的范蠡反复咀嚼着楚庄王韬光养晦的故事,仔细感悟着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的精彩言论,八风不动,目光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独昏昏,我独闷闷。”这一年,楚平王的昏庸残暴,逼走了伍子胥。范蠡的人生,迎来了文种。明主未遇,无心朝野的范蠡成了世人眼中的“痴儿”。当文种以宛令大人的身份前来拜访时,范蠡所住的小村庄沸腾了,男女老少悉数出来迎接,唯独范蠡家大门紧闭。文种迟疑思索之际,忽然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身披狗皮对着他一阵叫嚷。文种了然一笑,向范蠡作揖后打道回府。政治家与政客是有本质区别的,楚王需要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溜须拍马、同腐同乐的政客。离开楚国,对文种来说是一种无奈,对范蠡来讲,却是一种机遇。范蠡与勾践的相遇,少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简单纯粹,却多了几分全力付出,竭诚尽忠的股东心态与合伙人情结。但范蠡与文种的到来,却令看似平静的越国政坛,顿起波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厉害,你灿烂,可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站在阴暗的角落盯着你,想方设法要弄死你。
心胸狭隘的大夫石买进言时说:“自己找上门来的宾客,都不是什么贤能之人。如果范蠡是人才,为什么一路走来没哪个诸侯看得上,望君王明察。”人有智愚,临事可断真伪、定高下;性有巧拙,遇人可示显隐、用伏扬。范蠡果断决定离开朝堂,到越国各地游历考察。此时,文种正愁苦于心怀泛泛大志,不为天下所知。范蠡却已纵马狂奔,驰骋天下。范蠡继承了老子“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的行事风格,一路游历,一路发掘人才。暗中帮助文种辅佐君主,远离朝野的他,将自己活成了地下工作者,春秋时期独树一帜的“活雷锋”。在他的身上,完美体现了“生而不为,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的精神。常言道,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认识自己是成就自己的枢机。少年时淡名,是通透,更是了悟。在人生境遇的沉浮之际,他始终拿捏着进退之间的分寸与尺度。浮华之外,他更看重广阔的前景,他深知前路必然泥泞,却又在泥泞中运筹前路。
02中年淡辱:活下去才能磨砺出人生的光明夫椒一战,越军大败。范蠡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交到勾践手上,从容说道:“与五千战士血战致死,亦或放下兵刃委屈求和,只能择其一。”勾践选择了活着。那个夏天,越王勾践携妻子与范蠡等三百余人,入吴为奴。从此,将头低到了尘埃里。对于这段注定沉重漫长的蛰伏,范蠡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一点一滴教导着一位帝王该如何在对手面前装孙子。不做君王,那就做一个君王师吧!不成霸业,那就培养一个霸主吧!范蠡告诉勾践,一个王者,身上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风骨就是“大勇”。这份大勇,可能是以膝代步,一边叩首一边让敌人帮你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深深懂得藏巧示拙的范蠡,意念深藏含蓄,神态安闲端庄。他在暗中观察时势,又在时势中等待契机。似乎天意偏爱成全有筹谋的人。夫差病了,这一病便是三个月。范蠡思考良久,对着勾践深深一施礼:“恭喜大王,重返越国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告诉勾践,夫差的病并无生死之忧,但这是一个可以向吴王表忠心的机会,正所谓病在君身,忧在臣心。
该用什么样的战略手段抓住机会呢?范蠡提出的核心理念就是“求其粪而尝之”。勾践犹豫了吗?是的,他自问:国君之尊,要做出比狗还卑贱的行为吗?范蠡说:“我们要呈现给夫差一个不可推翻的事实——我对你比狗还要忠诚!”辗转反侧,勾践深思熟虑了一个夜晚,终于同意为了“活下来,走回去”的目标,豁出去了。虽然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却是我们自己,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出一手好牌。事实证明,他们赌赢了。天道循演,世事如棋。最终翻盘的机会来了。公元482年,吴国北上征讨铩羽而归,越国乘势而为枕戈待旦。三千越甲势如猛虎,曾属于吴王夫差的辉煌,转瞬间土崩瓦解。逆境中,有人昂首挺胸,有人躬身俯首。忍辱厚积,是洞悉人性后的城府,抬头能借势扶摇直上,低头亦能避锋藏而不露。中年时淡辱,不是懦弱,而是痛苦蜕变时的光华内敛,更是审时度势后,深不可测的胸襟与智慧。
03老年淡利:我不求财而财自来富贵功名,循环往复。通古晓今的明势之人,不但有骑日月吞山河的王者气势,更有淡名利知进退的超脱胸襟。复国雪耻,越国成就霸业之时,范蠡决然请辞。“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范蠡让自己的人生从此不再止步于功成名就的句号,而是续上了一连串充满希望和未知的省略号……从此,一叶扁舟,亦商亦游。范蠡创业的第一站在哪里呢?那就是齐国。一家人开荒种地,引海水煮盐,开始了迁居齐国后的第一桶金。有一次,范蠡来到一个小镇上,打听后方知这就是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卢邑。他了解到,此地盛产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但这里的人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了解道当地的供需有无后,范蠡便在当地开了个杂货铺,收购起山货来。范蠡收购山货的价格很高,消息传开后,供货人都往这里跑,不到一个月,各种山货堆满了几个大库房。分拣归类,范蠡按各地商贾的需求将货物运出,得款后再回购食盐、葛麻布衣以及各类日用杂货。远近商贩因利益驱动闻风前来,各种供货商、采购商络绎不绝。来往的人多起来,各种需求也随之增加,客栈住宿、餐饮、农业、养殖……什么生意都好做,人人有利可图。这里逐步形成了一个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异常繁华。为了纪念范蠡对当地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后来的卢氏县令便将此地的村、湖、镇都命名为“范蠡”。齐国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位大贤?齐平公十分好奇,便对这位鸱夷子皮先生发出了隆重邀请,诚聘他为齐国的相国。居齐相三年之后,范蠡交还了齐王的相印,把在齐国辛苦创业积累下的数十万家产尽数分给百姓,远行他乡。
人们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因范蠡的周游而一片兴旺。经商之余,范蠡以潜心烧制琉璃为乐。为了将毕生的商业思想传于后世,福泽天下,范蠡用烧制琉璃的工艺倾其心力打造了传说中的聚宝盆,并将商业思想文字铸入其中,成为一件传世之宝。实物炼成之日,流光溢彩,直冲霄汉。第二天,范蠡散尽了亿万家财,再次悄然远去。老子曾言:圣人不积。范蠡三次散尽家财,潇洒从容。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奇迹后,给我们留下了一句最耐人寻味的话:“我不求财而财自来!”陆游在《一壶歌》中写道:“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晚年时淡利,是看透了功名富贵如过眼云烟,成败得失皆是身外之物。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其实都是免费的,知足安乐,尤为如此。04
苏轼说:“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范蠡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少年时淡名,心胸旷达,从容自在;中年时淡辱,待时而动,力挽狂澜;晚年时淡利,心怀朴素,自有高贵。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从此,天地周庄马,江湖范蠡船。范蠡用最从容洒脱的转身,悄悄留给世人惊鸿一睹。世间再无范蠡。多少年后,湖心之上小舟随波微荡,耄耋老者含笑而坐,目光所及,是岸边驻足凝望的伴侣。岁月荏苒,辗转回望,人生之中多少危崖深壑,漫漫苦路,其实,也不过忽然而已。
来源:网络。 编辑:雅荷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