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当归拈痛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兰室秘藏》。
【组成】白术4.5g,人参6g,苦参6g,升麻6g,葛根6g,苍术6g,防风9g,知母9g,泽泻9g,黄芩9g,猪苓9g,当归身9g,炙甘草15g,茵陈15g,羌活15g。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风湿热痹证。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遍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苔白腻微黄,脉弦数或濡数等。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尿潴留
【案例】某男,81岁,农民。因患前列腺肥大及尿潴留,在某医院采用导尿及对症治疗,拔管后又出现尿闭而自动出院,来某院门诊留观。在采用导尿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热利湿之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茵陈、白术、泽泻、苍术、知母各10g,猪苓、土茯苓各15g,苦参12g,石菖蒲、甘草各6g,3剂,日服1剂。
二诊:3剂未尽,小便时塑料导尿管自行排出。后继服原方4剂,症状消失无反复,痊愈出院[张顺琴.当归拈痛汤临证3则.湖南中医杂志,1994,(2):42]。
【按语】尿潴留患者在临床上只要有下焦湿热见症,便可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辨证准确,则不拘泥原方的应用范围,亦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不明原因双下肢浮肿
【案例】某男,56岁,干部。患者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反复发作2年余,曾经市、省医院检查原因不明。小便常规化验无异常,检查中发现有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采用多方面治疗,效果不理想。伴有面色晦暗,食欲不佳,口腻,小便量少而频,舌苔黄厚,脉滑。证属下焦湿热,用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泽泻、汉防己、秦艽、茵陈、白术、牛膝、猪苓各10g,苍术、土茯苓、苦参各15g,甘草6g,5剂。
二诊: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舌苔比前变薄。效不更方,再进5剂,尽剂后浮肿基本消失。后拟此方共进30剂,再未见有浮肿现象[张顺琴.T当归拈痛汤临证3则.湖南中医杂志,1994,(2):42]。
【按语】)下肢浮肿原因不明,中医辨证为下焦湿热,故亦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而获效。医者精于四诊,审察病机,辨证精当,古方运用灵活,临床则毫无贻误。
3.皮肤结节性红斑
【案例一】某女,38岁,会计。双侧小腿皮肤结节性红斑已3年,触之微痛,既往无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曾患过肾盂肾炎,每年春季双下肢近踝部红斑增多,约5~7处,大如蚕豆,赤肿硬痛,伴低热,手足心热,心烦口燥,咽干。舌绛红,舌面有裂纹,无苔,脉细数。西医诊断为皮肤结节性红斑。证属素体阴虚,营分郁热,瘀血阻络,风热相搏。治宜清热凉血养阴,散风祛湿清营化瘀。投以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12g,生地15g,防风、羌活、猪苓、泽泻、黄芩、葛根、苦参、白术、苍术、知母、黄柏、桃仁、红花、丹皮各9g,升麻、茵陈、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二诊:服药后精神转佳,低热已除,红斑渐见消退,而自行停药,近几日由于红斑复肿,求继服中药;前方既效,继进5剂,服药后,诸症若失,红斑已退净,病暂告愈。
三诊:患者自诉今春旧病复发已半月余,其症同前,惟见双下肢浮肿,舌苔白厚腻,脉数而滑。宗前效方,加川牛膝10g,黄柏9g,川萆薢15g,5剂,后因公外出而治疗中断。
四诊:脉症均较前好转,但红肿未退净,活动过度时微痛,仍以原方加丹参15g,赤芍10g,服10剂。
五诊:诸症悉除,宗原方去葛根,服10剂。以巩固疗效,追访未见复发。
【案例二】某男,22岁。患者自述在2个月前因感冒发热后,发现双侧小腿有数个红斑,下肢肿痛,阵阵发作,夜间尤甚,发病后曾在当地卫生院经多方医治无效。检查:双足肿,扪之灼热烫手,足趾发红,足背、踝关节及小腿内外侧有散在性圆形红斑4~5处, 最大者2cmx3cm, 最小者1.5cm。全身汗出不畅,小便短少色黄,口渴但不欲多饮,体温38.4℃。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数有力。西医诊断为皮肤结节性红斑。证属风热湿痹(风热相搏,湿热下注),治宜清热散风,除湿通痹,佐以活血通络。投当归拈痛汤加减,处方:当归、猪苓、泽泻、苦参各12g,茵陈、川牛膝、黄芩各15g,羌活、防风、升麻、黄柏、白术、知母各9g,鸡血藤30g,生甘草6g,水煎服,10剂。
二诊:诸症好转,能下床活动,舌苔已退,脉象缓和,体温36.5℃,宗前方再进5剂。三诊时两小腿及足部红斑已全部消退,并可以单独步行1km左右,惟小便色黄,口腻不爽,乃余热未退,内湿未净,0仍宗前方去鸡血藤,加薏苡仁24g,茯苓15g,服10剂,以巩固疗效,药尽诸症悉除。2年后追访病未复发[肖进顺.当归拈痛汤治疗皮肤结节性红斑.云南中医杂志,1986,(2):34]。
【按语】皮肤结节性红斑似属中医之风湿热痹证,投当归拈痛汤治之有效。临床结合辨证,加减用药,其效更宏。例一病程较长,素体阴虚,营分郁热,病久瘀停络阻,故选用当归拈痛汤散风祛湿,并加入活血行瘀之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等,合三妙丸除湿;萆薢清利下焦湿热;知母、黄柏滋阴清热,先后共服30剂而痊愈。例二病程较短,具有下肢红肿热痛、舌苔黄厚腻等明显症状,辨证为风湿热痹。由于湿热并重共注于下,故以三妙丸及薏苡仁、茯苓除湿清热;由于风湿热相搏于卫分,经络受阻,故用鸡血藤活血通络行痹,合当归拈痛汤清热散风共用20剂,疗效显著。
(二)男科疾病
老年前列腺肥大
【案例】某男,62岁,干部。患者开始下腹胀,涉及会阴、阴囊痛,小便次数多,尿线细,初步诊断为慢性前列腺肥大。较长时间服用抗炎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后在某医院行微波治疗40日。作肛门指诊:前列腺增大,质中,表面较光滑,无结节。按摩后送常规化验:白细胞(++),吞噬细胞(+),卵磷脂(+)。服用环丙沙星、竹林胺、氟哌酸、普鲁卡因片、灭滴灵及坐浴等,症状改善不明显,先后多方求治未能获效。因尿频尿痛,小便艰难不出,小腹疼痛,口干,而来门诊。舌苔白,脉沉滑。证属下焦湿热,治以清热利湿。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味,处方:当归10g,猪苓、泽泻、茵陈、苍术、白术、知母各10g,土茯苓、茯苓各15g,苦参12g,黄柏、甘草各6g,5剂。
二诊:药后诸症改善明显,又在原方基础上加软坚散结之浙贝10g、夏枯草12g,服10剂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在某医院作前列腺液检查:卵磷脂(+),白细胞0~3/HP。此后间服此方调理,未见复发[张顺琴.当归拈痛汤临证三则.湖南中医杂志,1994,(2):42]。
【按语】当归拈痛汤主治风湿热相搏,以致遍身骨节疼痛,湿热下注脚气肿痛等较多疾患。今遵其法,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下焦湿热之前列腺肥大而获效,可见辨证用药,临床运用古方能拓宽临床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