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7&8)作家

这几节我感觉有点乱,几乎每节的标题都与内容不符,不是翻译的事,翻译是非常(甚至过分)忠实于原著的。

第七节 作家:梅尔维尔、福楼拜和萨克雷

第八节 作家:大卫.多尔,周游中的美国奴隶

这两节所提及的作家大多是非常有名的,但只是我不知道,所以我发现一个现象,书看的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

梅尔维尔,美国作家,据说名气大过马克吐温;

福楼拜,法国作家,据说莫泊桑拜他为师;

萨克雷,英国作家,据说与狄更斯齐名。

那个时代,去耶路撒冷旅行似乎是一个时髦,也许是寻找寄托或灵感吧。据本书附录称从1800-1875年间,大约有五千多本与耶路撒冷有关的书籍出版。不过大都没什么新意。

这些作家笔下的耶路撒冷大致是这样,亚美尼亚人诅咒希腊人,希腊人讨厌拉丁人,拉丁人憎恨科普特人,这只是基督徒方面。还有一些新来的,如英美的福音派人士,俄国的犹太人及东正教农民,奥斯曼人,阿拉伯贵族,阿拉伯农民,西班牙裔犹太人,贝都因人等等。这些人之间不断地产生着各种纠纷。不过地位最低和处境最艰难的还是犹太人。他们居住的地方是最肮脏的,不过今天的犹太区则是四个区中最整洁的了。

阿拉伯人开始有了武装组织反抗奥斯曼人的统治,奥斯曼帕夏甚至动用野战炮来镇压。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也让奥斯曼苏丹喜忧参半,因为他的胜利是有了英法(书中说的基督教士兵)的参战才获得的。所以奥斯曼苏丹意识到需要改革了,他给予境内不同宗教的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同时也给了西方欧洲国家更多“难以想象”的自由。而西方国家也“因在耶路撒冷投入过多而无法置身事外”。

摩西.西蒙菲奥里爵士计划修建一条雅法到耶路撒冷的铁路,并再次回到耶路撒冷。

(0)

相关推荐

  •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谁是耶路撒冷最早的原住民?

    在中东地区,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不断.自从1947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来,双方总共爆发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以及数不清的大小冲突,导致成千上万的民众死亡.流离失所. 最主要的矛盾,就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

  • 拥有三教圣城,哭墙,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以色列国是议会制民主国家,位于西南亚,在地中海的东部边缘.以色列于1948年由巴勒斯坦分割区组成,以色列在阿拉伯军队成立后的第二天被入侵.从那以后,它与邻国阿拉伯国家打了几次战争.以色列是一个地理上很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5&6)克里米亚战争

    第五节 果戈里:耶路撒冷综合征 果戈里,中学时就学过他的文章节选,不过早就忘了,但这个名字对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鲁迅也算是他的粉丝. 成千上万的俄罗斯朝圣大军中就有这位俄国著名的大作家.果戈里从耶路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4)耶路撒冷的俄罗斯上帝

    第四节 欧洲宪兵与圣墓教堂的枪战事件:耶路撒冷的俄罗斯上帝 本节所谓欧洲宪兵是指俄罗斯,下一节中提到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俄国出兵匈牙利帮助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镇压了匈牙利起义,所以被称作欧洲宪兵.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3)沃德.克雷森

    第三节美国领事沃德.克雷森:美国的神圣异邦人 沃德.克雷森(Warder Cresson,1798-1860),一位生于费城的美国人,基督新教徒.本来在美国的日子过得很好,有农场,年轻的妻子和六个孩子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2)詹姆斯.芬恩:福音派领事

    第二节 詹姆斯.芬恩:福音派领事 先解释一下本节的重要词汇"血祭诽谤(Blood Libel)".这是约在中世纪时期开始,欧洲的基督徒专门针对犹太人的一项指控(诬陷).当时欧洲盛传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7(1)帕麦斯顿

    第37章 福音派传教士(1840-1855) 第一节  帕麦斯顿和沙夫茨伯里:帝国主义者和福音传教士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英国进入维多利亚时代.本节开始提到的人物帕麦斯顿勋爵,此时还是外交秘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目录

    前言和序 1-(1)第一任国王:迦南人 1-(2)以色列人 2 年轻的大卫 3-(1&2)王国的圣殿 3-(3)所罗门:圣殿 3-(4)所罗门:衰微 4-(1&2)犹大的国王们 4-(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后记-明天、今晨

    后记 -明天 本节,作者对耶路撒冷做了一些感慨和期望. 耶路撒冷比世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渴望宽容.但作者又觉得,要在耶路撒冷问题上达成宗教.国家和情感上的和解又无异于痴人说梦. 双方都有人否认对方的历史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后记-耶路撒冷的早晨

    后记 耶路撒冷的早晨:从那时到现在 本书将六日战争形容为一次从灾难边缘窃取的军事胜利,即战争胜利的偶然性. 六日战争中的阿拉伯国家实际是有苏联的暗中支持的,而当时的美国因为深陷越南战争,并未对以色列有 ...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53(4)六五战争

    第四节 1967年6月5日-7日:侯赛因.达扬和拉宾 本节是本书主体部分的最后一节了,后面只是三篇后记.有关本节中提到的一些地名,请参见P665页附图,不过也不是都有.6月5日上午11点15分,得到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