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诗,冠绝古今!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寓居定惠院时初看海棠花所作。《王直方诗话》中曾记载,苏轼自己特别衷爱这首诗,每每写以赠人。后世之人,不免有所想,苏轼一生诗词无数,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诗呢?

1、写作背景公元1079年(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发生,苏轼由湖州知府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于黄州暂居定惠院。因在定惠院东边的满山花朵中,发现了一株自己四川老家才有的海棠花,心有所想写下了这首诗。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2、构思巧妙苏轼在《记游定惠院》一文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本篇描写的便是这株海棠。诗从开始“江城地瘴蕃草木”到“月下无人更清淑”共十四句写海棠,反复刻画了此株海棠的幽独、高雅、孤芳自赏。“先生食饱无一事”以下十二句,笔锋一转,前四句写自己无事闲游,可以是也是一种幽独;下两句“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点明自己恰逢海棠,如遇知己。再下四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此处海棠,怕不是有人从我的家乡移栽过来的吧,不然怎么会和我一样,流落到此地呢?“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两句更是点明了作者和海棠有着共同的命运,都是流落天涯。

最后二句以海棠将要凋谢,心生怅惘结尾。多角度的写花,其实也是多角度的说自己,两者紧密结合,花亦是人,人亦是花,耐人寻味。全诗构思巧妙,语句和结构布局独具一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许是苏轼自己也颇为得意,说这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诗原因之一吧!

3、被贬经历苏轼贬居黄州一共五年,很容易想到,这五年里,他一定是无数次的吟诵着这首诗。花开五季,苏轼也必然五醉花前。被贬黄州的第二年,苏轼趋于贫困,便在友人马正卿的帮助下,在黄州的东边旧营地申请了数十亩田地,使自己可以躬耕其中。此地恰是的“东坡”,也是苏东坡的由来之一。

躬耕于农田,朝出晚归,与乡野父老,同出同入,势必会对苏轼的心态产生影响。孤寂、淡泊、旷达的心态历程,对苏轼被贬的心灵,得以调节和净化。也正是这五年,苏轼形成了后人景仰的旷达性格。也为他达到文学创作的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都知道,旷达必然和苦闷有所联系,苏轼知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但又难以做到“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现实的残酷终于理想背道而驰,旷达如苏轼,也需要用心对付,才能勉强战胜。

这首诗中的名花海棠苦幽独,恐怕是影响了苏轼的一生,这或许又是他特别衷爱这首诗,称为平生最得意一首诗的另一个原因吧!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