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鲁迅墓地后面,那“不绝如缕重重叠叠的尿迹”​

来这里,随时“看刀”

刀哥出品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怀鲁迅》

曾经,鲁迅墓地后面,那“不绝如缕重重叠叠的尿迹”

《北方文学》主编李福亮到上海,在转车的间隙,去了虹口公园的鲁迅墓地和山阴路的鲁迅故居。

故居是真正地故了,旧了,寥落冷清了。去的人少得可怜。据解说员介绍:“很少有中国人来参观,偶尔有几个日本人来看看……”

李福亮说他听后一怔,“心中很不是滋味”。而当他和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外地大学生作伴,找到静悄悄的鲁迅墓地,拍完照,又“恋恋不舍地绕到墓墙之后,期望还有什么文字”时,却不无痛心地发现──

“后面,是不绝如缕重重迭迭的尿迹!

在那张过期的《深圳商报》(1998.6.6.第15版)上,读到这篇叫做《走近鲁迅》的短文时,我又一次感到深深的落寞、强烈的震撼和彻骨的悲哀。

为先生,为自己,更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

望着《鲁迅全集》封面上,先生那峻切沉默、充满忧患的苦瘦面容,不禁想到李太白的一句诗:“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但我没有眼泪。因为,先生是不喜欢眼泪的。在先生短暂的一生中,他鼓噪呐喊过,也徘徊彷徨过,碰过壁,也碰过头,但从来不曾屈服、停顿;他曾被攻讦,被污毁,也曾被冷落,被孤零,但他眼里,不曾有过悲伤的泪滴。

他是“铸剑”的侠勇,“荷戟”的战士,肩负使命的“过客”。当他握紧手中那支“金不换”时,眼底,只有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只有对我们这个苦难民族的悲悯忧怀和深挚热爱。

既横眉冷对,又俯首甘为。先生是真正的“孺子牛”,为我们的社会、民族、国家,鞠躬尽瘁,甚至“死而不已”,“奶”挤尽后,又继之以“血”──先生临死前,仍“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

先生是真正的巨人,脊梁,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而今,“过客”远去,先生远矣。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伟大无私的先行者?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根“脊梁”?

曾有许多次,与朋友们谈到先生,怀着尊崇,怀着敬仰。谈先生的文章,谈先生的思想,谈先生的人格。先生不息燃烧的生命,高峻的人格和思想,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精神火光。

因了这“火光”的辉耀和引领,我们穿行黑夜时也能感到温暖,熨贴,我们孤身长旅时,也能觉着安妥和慰藉。

最后,我们总不免要谈到,如果先生还活着,活在今天,活在“当下”,会怎么样。我说,先生一定会写下更多“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又说,即使活到当下,他的声音怕也难被大众接受;虽然现在,不少人成天都在念叨着他,但仔细看看,他们中,又有几个能、或敢承继先生的精神,秉执先生的风格呢。

那时,我总不肯相信。先生曾是那样热切地,守望着、呵爱着我们这个民族,呵爱着他想象中的“将来”,我们所处的“当下”啊。而当下,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又是多么地需要他。

大潮嚣涌,鱼龙混杂,精粗并存,泥沙俱下。腐败的应该速朽,剔弃,新生的需要催育,加钙——而这一切的一切,多么需要像先生那样的高标卓识,那样的特立独行,那样的慷慨忠勇,来匡济,来指引,来激扬,来救赎啊。

而现在,我终于不得不相信了。

先生曾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是真真死掉了。六十多年过去了,时间的流逝洗涤着旧日的印迹。泪揩干了,血淡薄了,后死者便忘乎所以了,想入非非了,不知天高地厚了。

如先生所言,我们现在是在“生存”,在“发展”;不仅“温饱”了,而且正走向小康。但,我们也在“苟活”,在“奢侈”,在“放纵”!

日常生活的碎屑和尘埃,每天都在落降下来,覆盖着我们的记忆,越积越厚,让我们的心,也越来越顽冥,越来越麻木,冷漠。便是对先生,也不免由怀疑而疏离,甚至是烦厌,摒弃。

不是早就有人想“清算”先生么?不是早就有人想“彻底否定”先生么?不是早就有人想着,要从骨子里,从血液里,剔除先生的影响么?在最新一期的《北京文学》(1998年10月号)上,又看到一伙“新进”作家的答卷。

现在,先生的故居,是真正地故了,旧了,寥落了。先生的墓地,也满溢着“不绝如缕重重迭迭的尿迹”了。

相反,过去许多被焚毁的寺庙,许多濒于倾圯的观宇,那些“雷峰塔”一样的残迹余痕,现在却重修了,扩建了,焕然一新了,亮丽堂皇了,整饬壮严了,并且香客不断,游人如织,一派祥云覆罩、勃勃兴盛了!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鸾鸟凤凰日以远,燕雀乌鹊巢堂坛。倘若先生在世,或泉下有知,面对此情此景,不知该要如何地痛心疾首一场。

这,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我以为,如果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去“还”,就以这样的方式(“不绝如缕重重迭迭的尿迹”和“乌烟瘴气鸟导师”的称谓!),去对待自己民族的伟人,那才是更可悲哀的事。

六十多年前,罗曼·罗兰在读到《阿Q正传》后,感动地哭了。他说他看到了中国的良心,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

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是在怎样地对待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是在怎样地对待这个“高贵的灵魂”,民族的灵魂!

虹口公园鲁迅墓后,那“不绝如缕重重迭迭的尿迹”,将是我们永远的耻辱,也将是所有后死者、苟活者永远的耻辱。

也是六十多年前,郁达夫在那篇叫《怀鲁迅》的短文中,曾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这个夜晚,望着先生那峻切沉默、充满忧患的悲苦面容,恍惚有一束沉冷的寂光,掠过眼前。那是先生依旧热诚、峻厉的深邃眼神。他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凝视着我,沉默不语。

面对先生,我只有满怀的羞愧、悲愤和苦痛,芒刺一般,哽堵在心间、喉头……

1998.10.18.先生忌日前夜

降落

(0)

相关推荐

  • 泰戈尔同情中国人,亲自访华,为何鲁迅等一大批文人都要炮轰他?

    泰戈尔我们都知道,印度文学家.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实际上,那时,他的祖国也急切得到民族解放. 泰戈尔从13岁就会写诗,他的诗不仅隽永优美,还 ...

  • 【西风】死的意义(随笔)【之中】

    一 死有什么意义?或说这问题毫无意思,死就是死,还有什么意义,还要什么意义.然而不可否认,死是人的最后告诉.老辈人讲,死了死了,死就是了.司马迁说,人固有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毛 ...

  • 认识鲁迅:迅哥儿、大先生、世界人5

    1931年4月20日,鲁迅全家与冯雪峰一家合影. 鲁迅研究的一些专著. 最后,郜元宝总结,从接受美学的规律看,接受的主体.接受的环境影响接受的效果,这是显而易见的.被接受的客体,永远是"沉默 ...

  • 王嗣音《寻鲁迅》

    寻鲁迅 --吟罢横眉笔如刀,飞扬跋扈为谁雄? 是否因为运交华盖,人生便如此激昂澎湃? 难道正是风雨如磬,才换得神矢射入灵台. 悠悠百载,长歌慷慨, 黄钟大吕响彻, 一如先生伟岸的情怀. "从 ...

  • 鲁迅名言: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鲁迅名言: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为大家推荐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 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相信我们都看过这样的一幕:不谙世事 ...

  • 朝鲜族的葬礼有哪些传统

    朝鲜族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 ...

  • 张承志:《中原迷茫》

    中原迷茫   张承志  1  如今的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的思路.不,是连续的后代也一路追寻到了这一处断层死角,这使我心中震动.在苍凉的大河冬日,北方的风景一片残破.闪动的青青衿带,如今遥遥一去不返,如不 ...

  • (启书原创)我的特殊癖好惊呆众人——自我释压

    自我释压 工作压力大时,我喜欢去墓地. 每当我到墓地漫步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着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面对人的生与死. 很多人对墓地怀有敬畏之心,避而远之.有的人去墓地送一次葬,或是给亲 ...

  • 中国有5000年历史,英雄豪杰辈出,鲁迅先生认为只有4个英雄

    信息零距离关注2021-04-16 22:51大图模式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有的英雄很成功,而有的英雄却很悲壮.而我国近代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一位杰出的文学巨匠.他对中国社 ...

  • 和猪搏斗,做弹弓弹别人屁股,跟儿子抢零食……这个人是鲁迅!

    说到鲁迅,崽们可能会想来一句: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自己愤世嫉俗就算了,还写下那么多"考试必考"的名言文段,逼得宝宝们个个在他"背诵全文"的阴影下"苟 ...

  • 没见过却斗了半辈子,郭沫若在鲁迅去世后多次点评他,无一句说错

    鲁迅和郭沫若,当年为何会看对方不顺眼?这是笔者至今没想明白的事.毕竟他们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面. 有人说,是因为"一山难容二虎".但在笔者看来,除了考古学鲁迅先生涉猎的没有郭沫若多之外 ...

  • 墓地朝向风水大全,凶吉自断不求人!

    一不向流水直去 二不向万丈高山 三不向荒岛怪石 四不向白虎过堂 五不向斜飞破碎 六不向外山无案 七不向面前逼宫 八不向山凹崩缺 九不向大山高压 十不向山飞水走 坟墓朝向风水 一.花果不全地 1.坟墓朝 ...

  • 读懂鲁迅这10句话,你就读懂了人生

    推么推文化传媒 理智与情感,有爱有温暖 13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字丨婴宁 文章首发丨推么推 年少时,不懂鲁迅先生,只觉得他的文章晦涩难懂. 然而,走进社会多年后,历经人情沉浮.人世颠簸,终于开始 ...

  • 盘点鲁迅先生最有道理的20句话,总有一些东西是不随岁月褪色的

    哈喽,终于等到您,还好我没放弃!您终于来了!这里有您最想知道的!这里有您最想不到的!这里有您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总之,您来对地方了~那么下面就让我带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1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 ...

  • 鲁迅看不惯她,张爱玲讽刺她,林徽因挖苦她,为何他们都讨厌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民国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在这种血与火的烙印下,各文化间不断冲突,也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一种&qu ...

  • 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发现商周遗址和汉代墓地

    9月2日,来自德阳市文旅局消息,在开展天府大道北延线项目中,在德阳境内发现了部分重要遗址和墓地墓葬,出土一批铜器.陶器.陶俑等重要文物. 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在履行报批手续后,对部分重要遗址和墓葬开展抢 ...

  • 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留下五子,如今后代现状让人感叹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段话描写的,正是所有"八零九零"都最为熟悉的课文<少年闰土>里闰土的形象.鲁迅对闰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