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沈括其人
沈括,就是写《梦溪笔谈》的那位,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一
在开封相国寺里有一幅高益的壁画,这幅画的内容是乐工同奏,很有意境。但是有人发现了问题,就是一位弹琵琶的乐工拨错了弦,因为大家吹奏的都是“四”字音,而琵琶的四字音在琵琶的上弦,乐工的手却放在下弦上。沈括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高益没有画错。他指出,弦乐和管乐不一样,演奏管乐时,手指按在什么音上,就发出什么音,是同时的,琵琶则不同,只有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音,动作早于声音。正因为如此,弹琵琶的乐工的手指不在四字的上弦,而放在下弦上。所以说画家没有画错,而正体现了他对乐器的精通。
二
元丰四年(1081年)十一月,钟谔率军行到盐州,天降大雪,军粮匮乏,殿直刘归仁率部三万人南逃,涌入了延州边塞,边民大为恐惧。有人建议沈括紧闭城门,派兵讨伐,沈括认为这些军队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只是因为饥寒才被迫做了逃兵,派兵征讨是自相残杀,只会导致军心更加不稳。于是他派人在延州东郊搭设营寨,饯劳逃奔而来的士兵。十天后,三万叛军全部收回,刘归仁也被斩于军前,完好的处理了军队叛乱问题。
三
白居易与朋友结伴游庐山,写过一首诗叫《大林寺桃花》。 沈括读了这首诗,非常惊讶,评论道:”既然已经'四月芳菲尽',怎么还会'有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有一年春天,沈括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描写的景象:四月天气,山下众花已经凋谢,山顶上却是桃花盛开,他才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说:”(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后,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仔细,经验太少啊!”
四
沈括的第二任妻子是张氏,淮南官吏张蒭之女,非常凶悍,常常责骂沈括,甚至有时候拳脚相加。在秀州时,张氏还经常去官府控告他。有一次,张氏发脾气,竟将沈括的胡须连皮带肉地扯下来,儿女们吓得抱头痛哭,跪着恳求母亲息怒。在张氏的虐待下,沈括在定居梦溪园的第四年生了一场大病,此后身体越来越虚弱,常自叹命不久矣。张氏暴病而亡,友人都向沈括道喜,祝贺他从此摆脱了张氏的折磨。而此时的沈括精神已经频临崩溃,一次乘船过扬子江,竟然想要投水自杀,幸好被旁人拦住了。不久,沈括也因病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