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大臣戴着眼镜?明代有眼镜了吗?萨沙问答第45集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大明王朝1566》大臣戴着眼镜?明代有眼镜了吗?萨沙问答第45集
不稀奇,中国在南宋就有眼镜了,只是发展高峰期是清代。
第一,中国确实早就有类似的东西。
古人的近视眼很少。
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农民,不需要看书看报,用眼不多。
古人主要问题是老了以后,会出现老花眼。
老花眼只是看不清近处的东西,看远处还是问题不大,对于生活的影响较小。
所以,古代的眼镜并不是必需品,只有少数人才会需要。
最迟在元代,马可波罗就看到了中国的达官贵人戴着眼镜。
眼镜史专家聂崇候先生论断,我国发明眼镜是在13世纪前半叶,也就是南宋时期。
而明代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上,已经有了专门配眼镜的商店。
这种眼镜和今天的不是一回事,它更多像是一种放大镜。
它们多不是戴在脸上,而是拿在手里。
这种眼镜主要是给老年人使用的,将书本的字放大,以便于他们阅读。
眼镜不是玻璃制成,中国要到清代才有玻璃。
这种眼镜是用水晶石、石英、黄玉、紫晶磨制而成,价格非常昂贵。
眼镜也可以戴在脸上,需要用铜丝作为框架,固定在耳朵和鬓角上。
它属于高级奢侈品,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也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第二,明末清初的新式眼镜。
明朝末年,中国出现一个眼镜大师孙云球。
孙云球是个眼镜制作工匠,从小就制作眼镜。
20多岁时,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以及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孙云球将透视放眼镜扩为72种镜法,还写了一本叫做《镜史》的书籍。
从此以后,中国就出现了系统化的老花、少花、远视、近视等各种眼镜,不再是单纯地放大镜了。
当然,孙云球的眼镜和今天相差很大,已经非常实用了。
第三,清朝中后期的实用眼镜。
孙云球发明不能解决价格问题,眼镜仍然极为昂贵。
后来苏州人褚三山改进了技术,大大降低了眼镜的价格。
从乾隆时代开始,中国才有了廉价的眼镜,普通家庭也可以购买。
乾隆时期开始,洋人也运来一些西方眼镜,都是作为玩物和奢侈品而已,数量很少。
这些西洋眼镜,在中国眼镜市场没有任何分量。
西洋眼镜大举进入中国,还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了。
所以,明代确实是有眼镜的。
声明:
本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