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一点都不傻,有能力躲避虎豹,只是人类不按常理出牌

有人说狍子很傻!并将列举出很多事实进行佐证。

例如:

1、狍子看到有人接近不仅站在原地张望,似乎还有凑过去一探究竟的想法。

2、猎人看到有狍子在林中出没,首先选择的不是举起猎枪,而是对着它们大叫,这时狍子就会停下来望向猎人,然后移动靶就变成了固定靶。

3、狍子在遇到危险时,屁股上的白毛会瞬间炸开,但它们有时还是呆愣愣地站在原地不动。

4、当狍子受到惊扰而逃跑时,别担心!只要你站在原地,就会看到狍子傻傻地跑回来找你。

5、冬季,狍子在面对猎人锲而不舍的追逐时,最终会选择将头插进雪地里,躲起来……

6、狍子对猎人的陷阱天生好奇,它们有可能会在目睹设置完陷阱的猎人离开后,主动上前体验陷阱的“实用性”。

等等。这些关于狍子的记录,使它们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成为最傻的野生动物,更因此而在世界扬名。

目前鹿科狍属下只有两种,一种是欧洲狍,一种是东方狍。东方狍也叫西伯利亚狍,它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傻狍子”。

东方狍并非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独有物种,它们遍布中亚和高加索山脉,体长可达1.4米,体重可达 50 公斤左右。

东方狍和欧洲狍通常以高加索山脉为界,东方狍占据北翼,欧洲狍占据南翼、小亚细亚和伊朗西北部等地区。与欧洲狍相比,东方狍的体型更大,鹿角也更大。

东方狍的主要捕食者包括:金钱豹、猞猁、雪豹、东北虎和灰狼。东方狍和欧洲狍大约是在200 - 300万年前形成物种,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那问题来了,如果狍子真的那么傻,作为进化失败品的它们怎么可能将物种延续至今?

其实,狍子进化得非常成功,它们草黄或灰色的皮毛随季节而变化,可以在树木之间伪装得非常好,当它们静止不动时,几乎很难被发现。

狍子的尾巴很短,只有2-3厘米,除非仔细观察,否则你会觉得它根本没有尾巴。狍子最有特点的是它们的白色臀部,当狍子感受或察觉到的危险时,它们臀部的白毛会炸开,使它看起来更大!

不过狍子臀部白色皮毛区域的形状存在性别差异,雌性呈心形,而雄性呈肾形。

“炸开的白臀”可以帮助其他同类发现潜在的危险。与此同时,白色的臀部也有助于幼鹿跟随它们的母亲远离危险。

野生狍子是一种警惕性很高并具有领地意识的动物,通常它们的警惕半径为800米左右,但这与食物和自然环境以及捕食者或猎人有关。

在狩猎季节狍子要花更多的时间保持警惕,但在狩猎季节以外情况并非如此。而且狍子的警惕性也随着离人类聚居地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狍子和其他食草动物一样可以在咀嚼食物的同时保持警惕。在食物充足时,如果狍子因危险而远离了原来的食物获取地,而且风险一直无法解除,那它们很可能不会再回到之前的食物获取地。

但在食物匮乏时,狍子会权衡规避危险与食物供应之间的关系,这时往往食物供应占据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狍子在感受到危险,臀部白毛炸开时,危险可能还在警惕半径之外,所以才站着不动细心观察。而已经逃走的狍子会重回原地,是因为那里有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

狍子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笨拙,相反它们的动作非常灵敏,狍子的后腿比前腿长,跑动起来与野兔的动作非常相似。

东方狍可以水平跳跃15米左右,垂直跳跃高度1米以上!

再配合它们不俗的奔跑速度和耐力,只要在警戒范围之外首先发现捕食者,几乎都能成功逃脱。

当然,在人类猎人面前,它们的耐力还不够看,尤其是在大雪覆盖的冬季。

狍子还能发出6种声音进行彼此间交流,如嘶嘶声、吠叫声、喷嚏声、口哨声、呜呜声和尖叫声。

这取决于不同的情况,比如在惊慌的情况下狍子会发出像狗一样的吠叫声,雌性会用口哨声与幼崽儿交流,而在受到攻击时,狍子会发出嘶嘶声和喷嚏声,在繁殖期雌性会发出尖锐的“呜呜”声来吸引雄性等等。

而且狍子也并不像人们看到的那样好相处,特别是在繁殖期,拥有35厘米左右长鹿角的雄性会变得非常好斗。

受孕的雌性同样如此,它会将其他同类赶出自己的领地,以确保即将出生的幼崽儿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狍子是所有有蹄类动物中唯一一种,可以在怀孕初期将胎儿发育自然延迟数月的动物,这使雌性能够在一年中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生育后代。

现在你不会再觉得狍子“傻”了吧?可是遗憾的是,狍子的视觉能力很差,只能靠听觉和嗅觉来填补这一缺失,但在复杂的环境下有时视觉上的不足则成了它们被捕食的最大因素。

猎人们更是总结并利用了狍子的各种特性,成功地将它们端上了餐桌。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总结,并非狍子傻,而是人类不按常理出牌,能躲过了虎豹捕食,却难逃有经验的猎人捕杀。

最后说一句,“棒打狍子,瓢舀鱼……”形容的是曾经我国东北地区野生资源如何丰富,并非在说狍子的傻。而且随着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各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曾经的盛景必将重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