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820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820 (续: 紫黄文化--漫话收藏)

始发于2009年10月14日

说道

道这东西,多少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说道说道,指的是“阐述”,动口搬舌的意思而已。而被说道的“道”,多半是老夫子口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以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道,大概才是初始的本原之道。因为辈分高高在上的缘故。
只不过中华文化有传统的更注重内心反省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于是这道的概念模糊也就顺理成章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路延亘数千年。尽管是众口一词地反复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这个“道”到底是什么?终归是不清不楚,或者是说得不清不楚。至少可以说,儒家的道,与道家的道,乃至释家,法家,墨家,甚至推而广之的官家为官,民家持家等等等等的各式各样的家,往往有莫衷一是的道。以至于阴谋家,也可以有那么一种无间道。于是便有了这么一重的无可奈何,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
所谓的道,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那么,关于紫黄文化的收藏之道,所谓藏家之道,又是怎么一个“说道”?
窃以为大概还是不脱堂皇正道的“真,善,美”这三个字。
有说人类境界的最高层次就是这三个字。科学求真,宗教向善,艺术唯美。

具体到紫黄的收藏,这“真,善,美”又如何解读?
所谓真,就是真实。紫檀就是真紫檀,黄花梨就是真黄花梨。与之不符的,就是伪。
这可不是鹦鹉学舌的重复。因为:鱼目混珠者众。
比如:在紫檀与黄花梨的正名之前添加各式各样的定语状语,让人不辨南北东西。比如大叶,比如海洋,比如黑紫檀,比如非洲黄花梨,等等等等,这条接龙还在源源不断地延续中。
一个真字,就好比一个门槛,遮拦。该挡的挡,该拦的拦。
真紫檀,就是产自南亚次大陆印度的檀香紫檀。
真黄花梨,就是明清到代老家具中使用的来自海南与中南半岛的黄花梨。
其他的或其它的,另说。门槛之外。
总有人喋喋不休地说:紫黄虽然如何如何,还有更好的木头。于是从质地密度油性,一路地比较到尺寸稳定与耐侯性以及拉伸强度,不亦乐乎。
另说。另说。因为紫黄可不仅仅是上好的木头,王世襄老先生口中的所谓嘉木。紫黄还是有历史的嘉木。这历史,可是万能的金钱买不来的从前的记录。即便是富可敌国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没有办法让唐宋的文人墨客为他吹喇叭唱赞歌,明清的家具用材也不会迁就微软的喜好而舍弃硬木。
没有人能够改变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紫黄虽然尘封已久,历史的长河中,凛凛风采依旧。
所以,这个“真”字,无可奈何。动不得。
所以,那些个鱼目混珠者,越不过这个“真”的门槛,即便外观如何如何的相似,甚至更加抢眼夺目,真的就是真的,不是真的怎么也变不成真的。
“象”是一回事,“是”是另一回事。井水不犯河水。
紫黄的真,窃以为就是这么一回事。

其次,善。
关于“善”,窃以为或许说“良”更贴切一点。毕竟是不同于人性的木,紫黄虽然是上好的嘉木,用一个“良”字,终归比人性的“善”更适合于木性的从容与不移。木性人性不同,也不通。人有慧质兰心,也有七情六欲,所以会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人心似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浑然天成的木没有这么多的变数,形容这紫黄的木品,嘉与良,更合适。
这个“良”字,指代的就是与“莠”相对的另一端。
老话说:良莠不齐。紫黄亦然。
紫檀中的“良”,往往是金星,金线,牛毛纹,温润如玉,鸡血,犀牛角,甚至致密得几乎不见棕眼云云。与“良”相对的“莠”,比较现成的例子,大概就是曾经喧嚣一度的所谓“人工林”紫檀了吧:大凤眼,芯材发黄不易变红紫,耀眼的白等等。既然是收藏,良品终归还是比莠品更值得珍惜。尽管都是真紫檀。
黄花梨中的“良”,窃以为有更多的仪态万方。比如横向的含蓄涟漪与耀眼之水波纹,比如纹理的舒展明快如行云流水,比如温润如玉的不见纹路的明黄;比如沉稳肃穆的绛紫与绯红,都是黄花梨中的“良”。
物以稀为贵。良品良材之贵,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一比,惨淡得可以,用赤裸裸的言语表达,叫做:人比人要死,货比货得扔。残酷舞台PK,不妨看看被淘汰的快男超女,差一步,天与地。
紫黄的“良”,窃以为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比”。分个高低。

最后,美。
费了一点踌躇。如何去区分“良”与“美”。
上一说的“良”,算是“质地”。这一说的“美”,窃以为更接近家具“型材艺”的器型。
因为器型的美,或者说类似于形容人的五官标致,于是乎“韵”。这“美”的外延,渐渐地就多了“款款”与“楚楚”,以及“娉婷”。说白了:好看。
紫黄制作,还是需要有器型要求的相得益彰。器型舒展大方,自然地就是内外兼修,秀外“慧”中(大概用“良”好些);如果这造型跑偏了,难免会惹人言语之“糟蹋了好材料”。这“糟蹋”,多少有些类似“花间喝道”与“月下把火”的煞风景。每每见着煞风景的制作,在下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闭上眼睛,眼不见为净。一样米养百种人,有在下这样闭上双眼权当看不见的,自然的也就有义愤填膺者高呼拿斧子来的。恨不得大劈八件以解心头之不快。算是个极端:劈了当柴火烧。无非只是相貌丑陋不堪了些。
其实美这东西,仔细分辨的话,也有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见仁见智。就好比有人喜欢麒麟圈,有人偏爱皇宫椅,尽管都是用途相同的坐具。偏偏这麒麟圈是黄花梨,紫檀专擅皇宫椅。把材质掉一个儿,总有人觉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说不到一起。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说的,却未必无理。
美,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前代哲人有云:大美不言。
在此坦白一点:在下不太愿意高攀“形制”,而更倾向于“器型”。好比权衡取舍时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形制”的官气重了一点点,总觉得有那么些“衙门八字朝南开”的高高在上,霸道多于包容,盛气凌人多于含蓄内敛。似乎这一“制”,其他的就通通不入法眼,惟我独尊。其实美这东西,还真是各花入各眼。套一句歌词:
就算你留恋 开放在水中 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

说远了,回到终点:这就是在下感悟的紫黄收藏之道,从真,到良,再到美。
材质的真;质地的良;器型的美。

话说回来,这真,良,美,关乎的都是被收藏的物。物之道而已,藏物者,是人。身外为物,身内为人,这收藏的人之道又如何?
伟大领袖的指教一直铭记于心:人间正道是沧桑。
曾经沧海,今也桑田。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不变是暂时的;变迁是永恒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认得一件两件的紫檀黄花梨,也不难。同样的,做一件两件象模象样的明清高仿赢一两声喝彩,也不太难。
这人之道,窃以为大概就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用如今风行的洋话说法,叫做study for life,终生学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冷水泡茶。
前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个人的见识终归有限,无论走多少万里路,都离浅薄不远。
即便是见识过的紫黄已为数不少,谨切记满招损,谦受益;没见识过的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在路漫漫其修远兮面前,只需吾将上下而求索。活到老,学到老。韬迹匿光,理所当然。
学而时习之。当真切地感悟到学而时习之所带来的愉悦的时候,那一份快乐,将由衷地喷薄而出,如彩霞满天。
这样的学而时习之,窃以为大概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修为了吧。
所谓修为,原本说的是修行:修养德行是也。最初指出家学佛或学道(又转回到“道”了),行善积德。
紫黄收藏的这一重修为,在下所向往的,是: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无争朝夕。
人也好,物也好,持一个相互的平等与尊重。身外身内,平等相对。
孤灯夜雨,相望两无语。
物我两忘,万籁俱静时,只听见时间河水的涓涓细流,一滴一滴地流淌。
心向往之。

(黄花梨“橘“几面方之仪态万方,大美不言)

(越南黄花梨橘几,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0)

相关推荐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20705

    茶壶之后,谈谈笔筒吧.这也是在下偏爱有加的"坛坛罐罐"之容器之一. 关于笔筒的起源,曾专门写过一个帖子"林海微澜:古今说笔筒",首发于古典网,大概是公元2009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31010

    说到家具,在下历来的习惯是看菜吃饭,图"现成",从来不曾动过自己参与制作的念头.无他,对于家具制作,在下一窍不通,于是藏拙.见惯了多少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比如家居装修,主旋律叫做& ...

  • 林海微澜: 金山夜话 20130822

    (早几日外出,发帖不便,晚了三天.) 跑个偏,说点题外话吧,比如近几日天朝非常热络的"握手". 国篮兵败马尼拉,严格地说,不算外战外行.因为上位拦路的对手也叫中华,只能算做是&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119

    林海微澜,是在下自2006年以来关于红木,尤其是紫檀和黄花梨之"紫黄文化"的所见,所闻与所思的记录. 进入2012年,改变也好,转折也好,新意也好,想了个"金山夜话&qu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15

    继续俺的涉黄之路. 有了不止一件的黄花梨家具在手之后,心思有点活络了. 于是就想到了足不出户也可以知天下事的互联网. 大概在2005年末,或者2006年初,开始上网"读书".也就是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301

    继续俺的涉"黄"记录吧. 第一件的"橘"之后,自然而然,把当时店铺里陈列在那件黄花梨开光板几周遭的"板凳"也一并顺其自然地"顺&q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23

    说到传承,不妨也展开一点. 在下曾与多次参与故宫古家具修复工程的太和木作主人关毅先生仔细探讨过关于"修旧如旧"这个话题.关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虽然入行时间并不算很久,不过做事用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16

    用乌梅木制作的筷子进食,广东地方的传统说法是可以治疗"喉咙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说法是:用紫檀木筷子就"无头疼". 从前的很多说辞,往往是感性经验积累,因人 ...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09

    这次出门,真是一件紫黄都没带. 行囊中唯一和红木粘得上边儿的,只有一把筷子. 地地道道的实用与使用品. 严格地说,这算不得当今天朝红木国标定义下的"红木",因为所用材料的名字,叫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