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夕”的上海话读音说起

今日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称为“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传说牛郎织女被天庭隔开,每年七月初七的夜里才能见一次面,所谓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故事本来是出悲剧,七夕的传统习俗也不是什么“情人节”,但当今社会很多宣传由商家主导,怂恿女人向男人索要礼物,是拉动消费最好的杠杆。所以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之外,又在3月14日活生生杜撰出一个“白色情人节”。而“七夕”本有两地分居的夫妻相会之意,自然成了中国的“情人节”。本该相濡以沫的夫妻,一年只能见一次,有情人间的悲惨怕是莫此为甚。中国传统上,“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倒是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些关系。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男人的图腾是勤勤恳恳的牵牛星,而女人的偶像则是织布能手织女星。女人们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双勤劳的手,可以拥有更高的织布技巧,所以会向织女“乞巧”,摆上时令瓜果,炸一些“巧果”,用七色线穿七孔针,周璇著名的歌曲《天涯歌女》里唱的:“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就是这个意思。

“小妹妹似线郎似针”

电影《马路天使》剧照

天涯歌女 周璇 - 周璇 金嗓子 (原音珍藏版 三十年代原版录音)

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特别有味道,后来很多人翻唱,没有人唱得过她,很大程度上因为周璇的独特口音增加了歌曲的魅力。起首第一句“天涯呀海角”,其中一个“角”字,周璇唱的是“jue”,“家山北望泪沾襟”的“泪”字,歌里的发音是“luei”,这两个字用的中州韵。而“小妹妹似线郎似针”的“小”和“线”字,周璇都用了吴语中的尖音,所以整首歌唱下来,人情味十足。后来的歌者用的都是标准普通话,味道就差了很多。今天主要的话题不是说周璇和《天涯歌女》,扯着一段是想说说上海话的发音。今天是七夕,昨天屏幕轰炸就开始,但说到“七夕”两个字上海话的发音,可就大高而不妙了,大致的谐音有:“七喜”“奇袭”“栖息”“气息”……等等等等,莫衷一是。更有甚者,发音类似“去死”。总体而言,都是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七夕”二字上海话的发音,准确的应该类似于“切席”,老上海话里,两个字都是尖音入声字。新上海话,发成团音没问题,入声还是要保留的。

七夕=七喜?

No No No

我们这代人都是特殊年代出生的,起名字大多有时代特征。我有个要好同学名叫“争夕”,起名的典故来自于毛主席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小到大我们都叫他“争些”或“争西”,印象中从来没有人按照标准上海话叫过他“争席”。后来他还有了个外号“夕夕”,谐音“西西”或“些些”,流传甚广。夕夕本人是苏州籍老上海,却也始终安之若素,就这样“西西”“些些”下来了。我想所谓“席席”“西西”或“些些”,其实是上海话中“白读”和“文读”的差别,因为“只争朝夕”这句话是书面语,说上海话有时真的不能太顶针,尤其说书面语。否则同样这个“夕”字,鲁迅先生的名著《朝花夕拾》,大家不妨用上海话念一念。我想绝大多数上海人,最后这个“拾”字,会读成文读的“十”,这样才顺。如果一定要读成“朝花席席”,恐怕人家也听不懂。

请用上海话读一下

《朝花夕拾》

关于“七夕”的发音问题暂时谈到这里。接下来开始望野眼了。“苏州文书”中有一段“刁刘氏七夕监会”,是《倭袍》(一名《果报录》)中的一折,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点说:监生王文和隔壁邻居刁南楼的太太刁刘氏通奸,被刁南楼的小妾王氏发现。王文和刁刘氏做了砒霜馒头想药死二太太,不料出门在外的刁南楼正好回家,吃了毒馒头身亡。刁南楼的好友毛龙巡按出京,来给好友吊孝,发现内有隐情,一番周折,真相大白。王文、刁刘氏,以及作为从犯的四个丫鬟被绳之以法。故事不复杂,但在传统戏曲曲艺中,从“别楼”到“吊孝”,从“阴阳会审”到“七夕监会”,最后骑木驴、游四门、法场受刑,对“奸夫淫妇”在接受法律制裁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进行了类似“自然主义”的描述,用现在的话说,“糟粕”很多。从过去人的欣赏角度来说,偷情的快感和处刑的残酷都渲染到极致,不失为一部“戒淫戒盗”的醒世之作。

沪剧《王文与刁刘氏》剧照

左一小筱月珍,左二王雅琴

图片来自公众号“方舟有戏”

刁刘氏的故事有忠孝节义,有色情淫秽,也有阴森恐怖。“七夕监会”的故事正好发生在今天夜里,却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奸夫淫妇王文和刁刘氏关在死囚牢内,就等秋后处斩。七月初七日,秋风起,人头快要落地了。王文是有钱人,他买通牢头,就在今晚最后一次和刁刘氏相会,就在死囚牢内。两个即将赴死的有情人,在“六尺狱地会风流”。死有余辜的人,那一刻的心情也是人性,于是就有了“七夕监会”的戏文。阴阳路上手牵手,情郎的想法是死刑既然必不可免,不妨坦然面对,希望阎王能够开恩,下辈子两人还在一起。而女人的心思更细密:死后总要有个坟,夫家不肯摆,娘家不肯收,哪怕成了死囚犯,她也不想成为孤魂野鬼。好在情郎早有安排:家里妻子来探监时,关照“小小坟地买一亩”,事情解决了。回想两人做过的事,刁刘氏不无悔意:如果没有在花园里操琴,如果没有请情郎上楼,如果没有毒药馒头,如果没有毛龙出京……哎呀哎呀,哪里来那么多如果,说什么都晚了,“狭床权作小凉榻,六尺狱地作东楼”……再后头?再后头不唱了,点到为止……音频有点长,共分四段,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听听王宝庆和马小春表演的苏州文书《刁刘氏七夕监会》,1932年,89年前的声音。

01.29刁刘氏 中唱群星

03.29刁刘氏 中唱群星

29刁刘氏 中唱群星

02.29刁刘氏 中唱群星

王宝庆 马小春《刁刘氏七夕监会》

百代唱片公司1932年录音

《刁刘氏七夕监会》唱词:

风卷荷花初起首,梧桐叶落正交秋,有一位风流小辈王廷贵,他与刁刘氏在监中分手常忧愁,他在监狱中,要花费许多花银子,还将财帛塞牢头,买复人心非为别,为则为要在监牢摆酒会刁刘,只见那一旁来了情老不语的刁刘氏,随身旁还带四丫头,正所谓叫风流女子对风流客,有那爱色王文把俏眼丢。嫂嫂吓,今朝七月初七穿针日,天上边牛郎鹊桥两相偶,所以我摆好乞巧相逢酒,与嫂嫂要谈谈心事解忧愁,曾记得与你一曲瑶琴成美事,长枕铺开花并头,实指望天长地久要同到老,哪壳张半路途中两分首。嫂嫂啊,我与你末阳间夫妻难到老,阴间路上手搀手,但愿阎王判定了姻缘簿,我与你末来生来世合被头。王文说出许多无礼话,此刻刘氏大娘泪双流,叔叔吓,想你今生莫讲来世话,待等京详发早秋,二人校场头难留,你有娘子收留你,我刘氏思想苦忧愁,刁家坟上不肯摆,我们刘家的坟上怎肯收,那王文听笑悠悠,劝嫂嫂不必泪双流,待等吾妻监牢进,我与娘子说根由,小小坟地买一亩,我与你二人中间葬,四面还葬四丫头。嫂嫂啊,都是钦差毛龙丧来吊,还有王六奴才结冤仇,再有二娘娘要把状来告,还有该死南楼吃馒头。娘娘听,珠泪流,才是我的祸种头,我不花园瑶琴操,你条鱼儿不上我钩,我不请君东楼上,哪个大胆敢上东楼,我不出主把南楼谋,哪个大胆药南楼,我与你正是前世冤家今生会,不是冤家不碰头,我与你狭床权作小凉榻,六尺狱地作东楼,他们二人监中会风流。

王宝庆和太太冯爱珍

(0)

相关推荐

  • 【盛世梨园】经典越剧《刁刘氏》全剧,主演:周幼娜

    【盛世梨园】经典越剧《刁刘氏》全剧,主演:周幼娜

  • 也谈“月”字的上海话读音

    去年十一长假我写过一篇"每逢佳节倍撒度",很多人说现在的中国人不懂礼貌,我看未必.君不见每到节假日,手机微信又是"恭喜"又是"祝贺",从早到 ...

  • 上海话谐趣教学

    上海话谐趣教学 数字篇 有种全部叫一塌刮子,有种佩服叫一帖药,有种over叫一脚去, 有种难寻叫幺二角落,有种不堪叫烂污三鲜: 有种委屈叫三夹板,有种穿帮叫刮三,有种整齐叫的角四方, 有种肥胖叫五顑六 ...

  • 上海话:我伲还是阿拉?

    侬好,我是桃子. 今朝继续来聊一下,在上海闲话中第一人称复数到底是"我伲"还是"阿拉"."我伲"是一句正宗上海话,今朝还有不少本地人在使用. ...

  •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原创 畸笔叟 畸笔叟 2018-11-29 没啥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很多活泼生动的老上海话,现在几乎没人讲了,有点可惜. 形容面孔难看,只是一个"荫头".我暂时借来派派用场而已. ...

  • 上海话:“小姑娘骨头轻得唔没四两重”

    轻骨头.骨头轻.骨头轻煞嘞.骨头唔没四两重--这些都是上海滩老底子的骂人话. 而且,这样的骂人话往往不怎么用来骂别人,多半用来责备自家孩子. 还往往不怎么用来责备男孩,多半用来责备女孩. 那些婆婆妈妈 ...

  • 终极版高难度上海话,老上海人也不一定都知道

    上海话里有些字读不出来, 有些字写不出来, 有些字会读会写但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里整理了一些高难度的上海方言, 给大家涨涨姿势, 我赌一个鸡蛋你不敢来挑战!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请勿当真,仅供娱乐) ...

  • 全国人都懂上海话?全国人都不懂上海话!

    一群自由行发烧友的聚集地. 好像全国人都会说几句上海话, 比如:侬好,阿拉上海ni  [这是另一半星球第 230 篇值得分享的原创文案] 上海人说上海话,堪称一个大型迷惑现场 当一个上海人跟你说话, ...

  • 外婆还是姥姥?你有多了解上海话?

    今天,网上掀起了非常激烈的"外婆姥姥"之争,起因是因网友发帖说,上海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中,把原文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 ...

  • 辨析几个上海话词汇

    上海方言有蛮多词,年轻人恐怕听都呒没听见过.有蛮多字读音跟普通话发音区别较大,而年轻人弄不清爽上海话字的发音,欢喜用普通话发音为上海方言注音.如脱与特:架与嘎:介与嘎:讲与刚:的与额--极易自乱阵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