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瑰宝|翠色满怀——青釉瓷俑
1986年夏天,老河口市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导致河水猛涨,田地里到处是白茫茫的积水。为了减少田地里的庄稼遭受损失,市北郊的老县城村村民熊志刚就在自家田地里挖沟向河里排水,忽然他看见河边雨水冲刷的陡坡露出一堆青砖,在砖堆里他拾到了2件“宝贝”,随后他上交到了给老河口市博物馆。博物馆迅速派员前往调查,确认为1座唐代砖室墓葬,可惜墓室仅剩一角了。这2件“宝贝”就是青瓷武士俑和十二生肖之龙俑。
瓷器篇
青瓷武士俑↓
十二生肖之龙俑↓
武士俑通高52厘米。造型魁梧高大,左手抚盾,右手作持剑状,挺胸直立于矮平长方座上。通体施青绿釉,釉不及底。
只见他面阔怒目、浓眉大眼,平视前方,尖鼻隆起,双唇紧闭,头戴兜鍪,两侧有护耳,身着明光铠甲,方形护胸与护背以肩带连成圆结。甲长及膝,露出袍裾和尖头靴。眉毛、眼睛、胡须以阴刻线条装饰。甲上饰乳钉纹,盾面饰牛首、龙首、龟形图案,外围乳钉、网格纹。釉质莹润,开冰裂纹。此俑造型硕大,威武庄严,纹饰雕刻细腻,人物比例匀称,惟妙惟肖。
龙俑为人身龙首,盘坐于莲花台座上。通体施青釉。龙首平伸,顶生四角,凸目圆睁,叶形耳,双唇张开,利齿微露。人身作文臣形象,体丰,着交领式宽袖长袍,腰系博带,双手捧芴板于胸前。俑体中空,以阴线刻划体态、服饰及莲花底座细部特征。釉质润厚,表面开冰裂纹。造型新颖独特,意境悠长。
延伸
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瓷器发展也非常快,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即中国南方的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北方有邢窑、定窑等,南方有越窑、龙泉窑、长沙窑、岳州窑等。青瓷和白瓷各有千秋,青瓷类玉,白瓷类雪,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两朵奇葩。这2件青瓷俑品相完好,造型生动传神,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可以说是唐代青瓷器的精品和代表作。
俑代人作为殉葬品出现在东周时期,盛行于秦汉至隋唐,北宋以后逐渐衰落。俑的质地以陶、木为主,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等。唐代俑的种类繁多,有武士俑、十二生肖俑、胡人俑、文吏俑、仕女佣、乐舞俑以及骆驼、马等动物俑。三彩俑清新艳丽,人物俑体态丰硕,这和唐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分不开的。武士俑皆威武高大,身穿明光铠甲。
明光甲始于三国,位于唐代十三种铠甲之首,其特点是铠甲的胸前、背后都有左、右两片金属圆护或方护,很像镜子,在战场上,圆护反照太阳光,即发“明光”,故称之。明光甲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
而十二生肖俑是人形化的动物,造型作人身,再配以不同生肖动物的头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生肖塑像。十二生肖最早源于东汉,其中的龙在封建社会是权力、高贵、尊荣的象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凝聚和积淀,龙由原始的图腾文化逐渐演变到生肖文化。
隋唐时期的十二生肖俑虽然以殉葬品的方式出现,但它已贴近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生肖文化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上个世纪的动画大片《哪吒闹海》和电视剧《西游记》剧中的龙王形象和这件龙俑竟是如此相像,无不体现出神圣和威严。
从唐代出土同类器物的其他墓葬分析,该墓随葬品绝非仅此2件,与武士俑组合的应该还有文吏、侍女等人物俑,与龙俑组合的则应有其他十一个生肖,遗憾的是随着墓葬的崩塌而被埋到了河床下,只有残存的2件即使在唐代也不多见的此类青瓷俑在孤独地展示着它的辉煌,也在期盼着整体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