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辕门探秘
直隶总督署辕门探秘
杨蕾 文/图
清代直隶总督署复原沙盘。
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是古城旅游的重要窗口,每日游客络绎不绝。每每经过总督署门前,首先会看到门口外的东、西辕门。现有东、西辕门是2000 年重新修建的,那么,昔日直隶总督署辕门是什么样子?本文利用历史档案加以探秘解说。
辕门,是指中国古代地方高级官署的外门。
查考《辞源》可见,“辕”古代指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如辕马、车辕、驾辕。“辕门”最初指古代帝王巡兽田猎,止宿处周以车作屏障;出入处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的门,称作“辕门”。
《周礼·天官·掌舍》中有记载:“设车宫辕门。”后也指军营营门。上古时期,军队的数量是按车乘数来表示,车的乘数越多表示军队的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军队外出行营、打仗,皇帝外出狩猎等,都是由车围起形成行营或帅帐,再用车辕搭起进出行营、帅帐的门,称之为“辕门”。
《史记·项羽本纪》也有:“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云:“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诗中“辕门”意思为军营门之意。
后来建立封建地方各级衙门时,都延续建辕门的习俗,并出现东、西辕门之设。明清以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作木栅围护,亦称辕门,进而特指官署的外门,也借指衙署第一道门。史书中的“行辕”是明清地方高级官署的别称。至于为何会有东、西辕门,俗话说“衙门口儿朝南开”,其封建衙署正门方位朝南向,为了避讳百姓直观其内部隐私,在大门前方建有照壁一座,与东、西辕门相连,官衙门前自然形成东、西走向的官道,就有了东辕门、西辕门的设置。
清代衙署建筑中,镇、道、府署以及总督衙署均建有辕门,而州县衙门则因级别较低,大门外不允许有辕门之设。
晚清两江总督署辕门,东辕门东侧还有一道门上书“两江保障”。1864 年6 月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攻入南京城,另建两江总督署,新建大门样式与天平天国前的清政府两江总督署基本相同,为木结构。在督署大门东西两侧建两座辕门。辕门横匾仍为当年乾隆皇帝题字,东辕门为“三省均衡”,西辕门为“两江保障”,意为清廷镇守东南各省的中枢所在。
晚清吴友如《点石斋画报(光绪十七年石集)·南闱放榜图》描绘的是两江总督署辕门前,应试举子看榜的情形。
◀光绪三十四年(1908)陕甘总督署辕门市场的照片。图片来自《马达汉照片探秘:清末兰州辕门》,《档案》2003年第一期,作者邓明。
督署辕门
清代时期,直隶总督位列九大总督之首,等级制度森严。直隶总督署的辕门,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辕门在整座直隶总督署这组方形院落的中路建筑南部两侧,是直隶总督署最前面的第一道门。
外地官员来直隶拜见总督,都会在辕门外下马下轿。清代总督或巡抚官署中发抄的分寄所属各府、州、县的文书、条令或政治情报,经官署的辕门抄出,送至辕门外,由驿传人员发送各地,故称督署的发文为“辕门抄”。辕门抄最初是抄写的,后来由报房刻成木版印刷发行。
清朝时直隶总督署的辕门,平时军卒严密把守,凸显出衙门的威严气势。督署大门外照壁、辕门等附属建筑组成的院落,一般百姓不能随意入内。更由于当时督署所在的东西大街官衙林立,严禁普通百姓通行。
直隶总督署辕门直到光绪年间仍然留存。东、西班房南侧清代各有木栅栏与东、西辕门相接。
直隶总督署辕门原为木质坊式门楼,东、西班房南侧清代各有木栅栏与东西辕门相接。东辕门上书“都南屏翰”,西辕门上书“冀北干城”,这组建筑在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纪宏谟所修《保定府志》中即有记载。“都南屏翰”“冀北干城”已经成为几百年间直隶保定府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
直隶总督署辕门与照壁假想图。
晚清天津直隶总督行馆辕门清代老明信片。
庚子之厄
1900 年8 月14 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年10 月12 日,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令英军指挥官嘎士礼率英、法、德、意四国侵略联军侵占保定。
四国侵略联军入寇保定城后,各霸一方:英国侵略军据西北城,把守西门;法国侵略军据西南城,把守南门;德国侵略军据东北城,把守北门;意国侵略军据东南城,把守东门。四国侵略联军在保定城内大肆烧杀抢掠,将护理直隶总督廷雍、直隶按察使沈家本、城守尉奎恒、淮军将领王占奎等5 人逮捕。四国联军首领端坐在总督署的大堂上,对直隶总督廷雍等人进行所谓“审判”,并将直隶总督廷雍押至保定城东南角的凤凰台枭首示众。而廷雍本人成了八国联军在中国大地上杀害的一位职衔最高的朝廷封疆大吏,昔日中华国耻,可见一斑。
法国侵略军进驻直隶总督署后,总督署辕门、大门和照壁之间的一些建筑发生了变化。从史料图片中可见,清末1900年后,直隶总督署门前的原始风貌。当时两座辕门为四柱三门的形态,门外侧题字分别为“东辕门”和“西辕门”。
1900年直隶总督署西辕门及旗杆。
1900 年直隶总督署西辕门旧影。该图片是1900年英、法、德、意四国侵华联军侵占保定时拍摄的,可以看出当时直隶总督署辕门照片上书“西辕门”,辕门两侧还有帝国侵略者站岗。
1900 年直隶总督署西辕门外,一对卖唱父子。
1901 年直隶总督署东辕门外,法国侵略者士兵站岗,一名保定府老百姓从街道走过。
◀这几张图中最大的区别点在旗杆的位置:透过“西辕门”的栅栏,可以见到“东辕门”门的内侧,图左可见“乐亭”,说明乐亭的北面(即图左)是总督署的大门;图右是八字照壁。照壁前,西辕门内可见“大旗杆”,并能清楚地辨认出支撑旗杆的“戗柱”;图中东辕门内的旗杆没有了,而辕门外图左出现一根“斜杆”,是用来支撑总督署照壁一侧的旗杆。
民国之变
辕门南北两侧原以木栅连接东西班房与照壁。据衡志义先生《直隶总督与总督署史话》记载,民国初年,军阀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在对辕门进行重修的同时,将门顶上均改书成“辕门”两字,两侧的木栅也改用水泥制作的西洋瓶式栏杆。现今总督署门外东班房南侧仍有部分存留。
1935 年民国河北省政府(昔日直隶总督署)门前辕门及旗杆。照片角度跟1900年那张几乎一致。此时民国河北省政府辕门已是单门双柱,可能是曹锟重修时改变了结构。不过图上看不到西辕门外侧的题字。
局部图
1937 年9 月24 日,日军占领保定城。上午10 点20 分,占领保定城壁及各门。14 时40分,从北城门入城,并举行入城式。日军占领保定后,将民国河北省政府(昔日直隶总督署)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伪河北省政府(昔日直隶总督署)东、西辕门,外侧题字分别是所谓“歌颂”日寇侵华暴行的“保大”和“定功”。
从伪河北省政府西辕门开出的一辆侵华日军小轿车。
日伪时期的伪河北省政府(昔日直隶总督署)西辕门,上书所谓“定功”。具体拍摄时间不详。
1941 年伪河北省政府(昔日直隶总督署)西辕门,赵莲芳提供。可以从图上看到当时的直隶总督署辕门通过汉白玉栏杆与大旗杆和伪河北省政府大门相连,大旗杆上悬挂一面旗子,辕门西侧停放着日伪侵略者军政人员的小轿车。
2000 年,直 隶 总督署博物馆复建了东、西辕门,使这一衙署建筑旧观得以再现。而辕门构造与清末、民国的旧影相比,也有了一些改变。
如今的直隶总督署两座辕门,“都南屏翰”“冀北干城”题字均在辕门外侧,而内侧题字均为“辕门”,这与清末相比存在差异。门头雕花的结构和位置与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也不尽相同。
沧海桑田,几经变迁。通体漆红色的辕门,顶灰瓦,门体镂空龙形雕花,门前有瑞兽门墩,造型精致美观。它们与周边总督署大门和大旗杆,构成一副古朴的古代衙署建筑画卷,期待着游客的到来。
2018年的直隶总督署西辕门。
2018 年直隶总督署门口的西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