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汉字词汇演变了3000多年,总结出了3个规律
在一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词汇的意思往往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汉语词汇量巨大不说,发展年代也非常长久,从最开始的甲骨文开始,到现在通用的简体汉字,已经经历了3600多年的历史。
因此,在现代人阅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因为词义的变化而产生诸多误会,也由此造成了文言文阅读的一大障碍。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阅读理解文言文呢?一劳永逸的法子自然是不可能有的,但是汉语词汇在几千年的演变中,留下了很多可循的规律,为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了便利。
这些规律,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01
▲
词的本义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人造的,那词汇被创造之初,肯定也有它特定的含义(原始意义)。可是难点在于,语言先于文字,在文字出现之前,仅靠出现在语言(口语)中的词汇,词本义几乎不可能被考证,但当文字被发明后,词汇有了文字记录,考证起来相对就容易多了。
所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意义,而是最初以文字形式被记录下来时,所使用的意义。
那具体要怎么考证呢?
我们知道,汉字和其他文明的文字最大不同在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形象构造和意义密切相关,所以要考证汉字词汇的本义,最直接的方式是从字最初的形态(甲骨文)入手推断。
例子:网
人们根据其形象进行推测,确定其本义是用于捕鱼的工具,《说文解字》也对此进行了解释:
“网,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屬皆从网。”
庖牺就是伏羲,就是伏羲模仿蜘蛛网而制成了网,并教给天下百姓,让人们学会了捕鱼打猎。
02
▲
词的引申义
语言文字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一个词的单独的本义就无法满足表达的需求了,为了书写交流方便,人们就为词赋予了与本义相关联的意义,这些新的意义往往不止一种,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从本义引申而来的意义,统称为“引申义”。
还是以“网”来举例,直接根据“用来捕鱼打猎的工具”这层意思,引申而来的就有“网户”,指打渔为生的人家;还有“网鱼”,作动词用,指用网捕鱼这一动作。
引申义又分为两类: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直接引申就是由词的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思;间接引申则是指有引申义再次引申而来,又叫引申的引申。
例子:朝
朝(zhāo)和旦同义,本义是早晨、太阳初升的时候,虽然两个字都有太阳初升的意思,但所指的时间范围有些不一样,“旦”就像一个太阳从地平面升起,所以时间上要稍早一点,指夜晚刚过去、日初十分,而“朝”字的字形,是太阳已经完全替代了月亮。
朝,旦也。从倝(gàn),舟声——《说文解字》
古代大臣每天天未放亮,就要为面见皇帝开会做准备,等一切妥当走到宫中开始会议的时候,正好是太阳升起之时,因此人们把这种晨会叫做上朝,只是为了区分,在读音上也发生了改变,读作上朝(cháo)。
从“朝(早晨)”,引申为“上朝(晨会)”,这就是直接引申。
由于只能面见皇帝才能叫“上朝”,所以由此又引申出了“朝廷”,再由朝廷引申出“朝代”,这都是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再次引申而来的词汇,就叫做间接引申。
词义的引申实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因为再怎么引申,也是随着人类思维的变化而引申演变的,因此词汇的引申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比如由“网”引申出来的词汇“天网”,就是指天道如网,天道本来不是一张网,但人们以“网”来形容天道的严密,这个词的引申,就是把网这件具体的事物抽象化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03
▲
词的假借义
假借义是三种词义中最重要的,需要特别关注。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都对“通假字”恨之入骨吧?其实通假字真的很委屈,明明有自己特定的意思,偏偏要被人用去冒名顶替,主要是因为古代由于文字数量有限,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在语言中,却没有适合的文字去表示,就只好找读音相近的字去替代,这便产生了假借字和假借义。
通假是假借的一种形式。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有些假借字造出了新字,但也有些没造出新字,继续霸占着其他替代字的地位,还有更过分的,强行把替代字的本义给消灭了,真是鸠占鹊巢。
例子:然
“然”字的本义是燃烧,可后来这个字被假借成了代词,意思是这样、那样、如此,我们现今最常用的“然后”一词,就保留了代词的含义;同时,还被假借成了形容词,表示对、是的,“然也”既是此意;最后还被假借为形容词词尾,指……的样子,如“怡然自得”就是形容高兴满足的样子。
你看,然字非常可怜,假借来假借去,假借义反倒成了它现今保存下来的意义,而本意燃烧却被造了新字“燃”来替代。就字形来说,下面四点本来就是火,再加一个火字旁,真是画蛇添足了。
例子:北
北字的本义,是指背离,看看北的字形演变就知道了:
“北”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两个人背对背站立,非常形象,后来又引申为人体部位,指背部,《说文解字》的解释便和字形一模一样:
“背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
在战争中两军交战,战败一方肯定会转身逃跑,就把后背暴露给敌方,渐渐地北又引申出了失败的意思,所以我们常说某一方输了,叫做败北。
现在要说起“北”,你第一反应肯定是跟方位相关,指北方。但实际上,北字作为方位词,是假借义,而本意两人相背,则完全不被使用了。
04
▲
总结
词的本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假借义,这三种变化,就是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被使用最多的就是引申义,本义使用则较少,或是被假借义顶替,在平常阅读或学习文言文时,只要牢记这三种演变形式,即使当时读不懂,也能很快通过翻阅资料解决问题。因为不管词汇如何变化,引申出多少新的含义,汉语的基础语法和使用是不变。
喜欢记得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