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这句话有什么讲究,真有道理吗
防抄勿看
俗语“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俗语虽说大多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活智慧的总结,但除此之外,也有些俗语,实在人们缺乏科学教育的情况下,从迷信的角度,强行总结出来的,目的无非就是强调一些生活中的忌讳,比如这句“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
宁可试人棺
棺,就是棺材。棺材是做什么的?是人去世后用来盛放遗体的器具。
古人迷信,对一切跟死亡沾边的东西,都讳莫如深,比如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人一旦患上天花,就基本宣告了死亡,所以对天花这个词就非常忌讳,要用“见喜”这个听上去喜气洋洋的词来代替,《红楼梦》中写凤姐的女儿得了天花,就说是见喜了。
你既然不好,那我就强行赋予你一个好的意义,强行讨个彩头,这是古人对忌讳的常用方法。
棺材也是一样,棺材象征死亡,那么好,谐音一下,棺材棺材,升官发财,这不,一个死亡气质浓厚的器具,突然变得吉祥如意起来。
那什么叫试棺呢?
在古代,人们通常在中年就要为自己打造一口棺材,以防万一。当棺材打造好之后,主人往往会找个人躺进去试一试,看看尺寸合不合适,躺着舒不舒服,这个行为就叫“试棺”。古人认为,找人替自己试棺之后,就可以“骗过”阎王,让阎王以为自己已经死过了,这样就能使自己长寿。
对于“试棺”的人,他们难道就不忌讳吗?
不但不怕,反而还开心得很呢,前面说了,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棺材的主人找人试棺,是为了“替死”,试棺的人愿意替人去尝试,则是为了替代“升官发财”。
你看,一句简单的俗语,正说反说都有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在这句俗语中体现得非常有趣。
切莫试人鞋
和上一句一样,这也是个谐音梗。
鞋,谐音“邪”,仿佛充满了邪气,而鞋本身就是被踩在脚下的,是人身上最直接与污秽接触的物件,因此鞋是不洁之物。这就悲催了,又是邪气,又是不洁,谁也不待见。所以就更不会有人愿意帮助别人试用鞋子了,把别人的邪气带到自己身上了,这可怎么是好。
鞋在方言中还谐音“孩”,我是四川人,从小就不说穿鞋,说“穿孩”,你能想象跟四川人说“借下你的孩子”,是怎样一番景象么?一言不合就被当成人贩子怼了。
不试、不借鞋子,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古代,脚是人身上一个非常私密的部位,你看《水浒传》、《金瓶梅》,潘金莲实际就是以她的三寸金莲为名,西门庆调戏小潘的时候,也是找机会钻桌子摸小脚。
既然脚如此隐私,那脚上穿的鞋,岂不是也是一个隐私物品吗,好比说现代人不会让其他人穿自己的内裤一样。所以啊,不能把自己的鞋给别人穿,也不能借别人的鞋子穿,老话就有说“借衣不借鞋”。
从鞋子的隐私含义,又引申出了其他词汇,比如第三者介入夫妻之间,叫“插足”,男女乱搞关系,叫“搞破鞋”。
再比如我们说暗中打压或刁难别人的时候,用“穿小鞋”来形容,怎么让人不舒服怎么来,想一下,穿一双不合脚的鞋,大点还可以将就,如果是小鞋,那是该有多痛苦。
因此,无论从民间的机会,还是从个人隐私方面来说,都不能轻易与人试鞋、借鞋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