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精粹]第322期: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

海顿的作品具有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引入了交响乐的形式中。他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和他本人乐观坦然的性格、豁达的态度。总体观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海顿的《C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Cello And Orchestra No.1 In C Major)作于1765-1767年之间,但这部经典作品曾在贵族文库与图书馆中被埋没了将近二百年之久,直到1961年,才在布拉格国立图书馆发现了海顿这部作品的手抄分谱,经音乐学者确认此曲谱就是海顿所作的大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共有的典雅乐风,而且还在演奏技巧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堪称为那一时期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本曲也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对大提琴艺术的巨大贡献。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3/4拍子。协奏型奏鸣曲式。不过总奏与主奏形成尖锐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复奏形式的痕迹;从单调的伴奏音形中可以感觉到巴洛克的余风。而进入总奏以第一主题开始的绚丽的结尾终结,充分显示了由巴洛克的复现形式进入古典派奏鸣曲式的协奏曲过渡期结构。整个乐章节奏舒缓,旋律柔美,大提琴表现出低沉、宽广的个性,与作品的整体风格融为一体,乐章结束前的大提琴独奏展技也相当绝妙。

第二乐章,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是由主奏大提琴与弦乐器呈示的静谧而抒情的乐章。乐曲中充满了优雅旋律,尤其是大提琴戏剧化的长乐句,不仅展现大提琴的歌唱性,也显示出海顿在旋律剧作上独具的功力。

第三乐章,甚快板,C大调,4/4拍子。协奏型奏鸣曲式,与保留有巴洛克余风的第一乐章采用几乎相同的结构。全曲与巴洛克协奏曲同样,总奏部分总是简洁地呈示主题,主奏大提琴出现的部分发挥了主奏者的技巧。在这个乐章大提琴独奏家有绝对展技的空间,当音群快速地从低音域到高音域时,海顿巧妙的安排,听起来就像是两把乐器之间的对位对话。如果加上那些惊人的弓法使用,整个乐章就像是专为独奏家写的展技曲。

小编挑选了由法国大提琴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布鲁诺·菲利普(Bruno Philippe,生于1993年,在法国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与世界著名指挥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执棒指挥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Frankfurt Radio Symphony )合作演出的录像供大家欣赏。

视频:海顿《C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