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谱?OR月琴谱?

京剧伴奏的曲谱和月琴所用曲谱是一样的吗?

作者:上海戏剧学院 刘效辰

我们在演奏月琴时,所看的琴谱不是月琴的琴谱,而是主旋律谱。

在学习《春秋配》捡柴这一唱段时,我经常跟着一些录音练习,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带着问题去听了张君秋先生的录音看了1980年张先生演唱的《春秋配》。在视频中张先生已经60岁了,但他的表演及唱出来的味道都充满了十几岁少女的感觉。尤其是“去捡柴”的“柴”字,让我不禁沉醉在其中。这个“柴”字它仿佛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唇齿间流淌出来的。将十几岁少女出门后娇羞的韵味和受到虐待后病恹恹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为此我又去多听了几遍“柴”这个字。我发现这个字的美感与乐队的表现密不可分。

我在学习这段的时候总是演奏不出唱词的味道。我们琴谱上写的是冰冷的音符,而我演奏出来的也是如此,没有录音中张先生唱出来的流淌性,这就是老师们常说的“谱子味儿”。反复听过录音后,我明白了琴谱上写的“7765672”中第一个“7”是“柴”字的音高,后面的“76”是垫在“5672”前面的,这两个音若有若无仿佛只出了气没有出音。而最后的“5672”他只唱了“5”和“6”就自然而然的接到后面的唱腔落在了“1”上。在京剧乐队中,尤其是弹奏月琴时,音符演奏的过多不仅不会有唱腔的流畅性,反而会搅乱整句的美感。那么为了弹出所谓的唱腔味儿,而不是谱子味儿,我们就可以做减字处理,只弹出演员唱的骨干音符再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对她它加以修饰,就能或多或少的向唱腔味儿靠拢。

前面我们说了在演奏中为了弹出唱腔味儿而做出减字的处理,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原谱的基础上进行增字,使唱腔更有韵律。比如说一个乐句中有连续附点的运用,那么为了不让句式听起来千篇一律,我们就可以在附点节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音符或改变右手的弹奏技巧,使整体的旋律感更加丰富。

月琴的演奏不仅要在原谱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法,还可以在技巧上稍加运用进而更好的达到模仿唱腔的目的。比如“难以挣扎”的“挣”字,在原谱上是“706”,为了与唱腔更加贴近,可以在前面加一个“2”弹出京胡抹音的感觉,这样弹出的效果与京胡合到一起后,不仅不会搅乱整体的节奏,还会让“挣”字出现了一种动词应该有的灵活性。

因此我们不需要将琴谱上所有的音符都演奏出来,可以根据演员的唱腔适当增减音符的弹奏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虽然是伴奏乐器,但在做加减法之前还是要对我们所弹奏唱段的唱腔有所熟悉后,才能按照剧中人物情感来修饰音符弹奏的强弱缓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