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跑得少成绩反而好
『跑你』普及跑步技术,科学训练,运动营养,急救知识——跑步不受伤,小白快入门。愿跑友亲们更健康不受伤,一起跑一辈子。
原创技术文章,真实案例分析
文 | 老Q
今天这个话题挺有意思:跑量少成绩反而好。换个问法:想跑得好一定要多跑吗?
注意了哦,很可能你已经产生了误会——这里说的重点并不是“多跑”,而是“跑”本身。
老Q知道某些唯跑量的论调是类似这样的:破330就要每个月200K以上跑量,破300每个月那得要300K以上跑量。不过老Q身边的一些同学,跑量并不算多,成绩跑出来也不差。例如某些玩健身撸铁很久或者骑车已经很长时间的老铁们,他们转战马拉松,经过短期的训练之后,成绩都挺不错。
包括老Q本人,近半年来跑量一直是下降的,从原来几年前的月均260~300公里跑量,有意识地下降到了现在的每月130公里多。不过成绩并没有退步哦,反而在今年3月份无锡马时甚至还跑出了个人PB314。对于一个奔5的大叔来说,并不容易的吧。
上面说的这些真实案例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跑得少了成绩反而有提升。
请注意请注意,跑得少了,并不等于练得少了。跑只是练的一种形式。就象前面提到的,那些做力量训练及骑行的老铁们,他们的身体素质当然比一般人要强,所以转战马拉松,成绩也差不了。
是的,没错,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算你专攻马拉松,也可以采取很多形式来进行训练,而并不只是每天的跑跑跑。
这应该算是个好消息的吧,毕竟多数人会觉得跑步很枯燥的。
这些其它形式的训练,我们以前叫交叉训练,传统看法更多是将其做为一种辅助训练存在,视之为跑步训练之余的补充,或者做为主动休息的一种形式,以达到放松、维持体能的目的。
而老Q近期的做法(因为某些原因),则是把这些辅助训练的地位提高到了更高的位置。从最早期的一周5跑,变成一周4跑2力量1休,改为现在的一周3跑N交叉1休。这N交叉内容是什么呢?游泳骑行撸铁等等,每周大约总共有4~6次。从训练时间占比来看,在跑步上花的时间只占到总训练时间的35%左右。
有些同学会觉得很奇怪,这跑马拉松的,平常训练时间花在跑步上面的只占这么点儿,能靠谱不?
举个实例来说。
资深的跑友应该都知道,最大摄氧量是个很关键的指标,简单地说这个值越大,你的体能越好,马拉松成绩也会越好。
那么,想提升这个值怎么办?如果用跑步的办法,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间歇跑,死去活来的那种。以前介绍过好几次,看这:最大摄氧量:跑间歇提升一下下?,还有这儿:严重怀疑人生的间歇跑之正确姿势。
只有这一种办法呢?
当然不是。
可以用其它另外一些形式的HIIT(高强度间歇)啊。比如火箭推(Thruster),如下图:
看着简单?
类似上面这种动作有条件的可以尝试一下(杠铃前蹲和借力推的完美结合,家里没杠铃的也可以用哑铃代替,注意安全):负重20KG,连续做个10次X3组试试(尽量短的时间内),看看是不是有和跑800米间歇一样的感脚,前面文章里头提到的“死去活来、严重怀疑人生”的感脚。再次提醒在家里做要注意安全。
跑量一少,相信有很多同学们(尤其是想追求PB成绩的同学)自己就会觉得焦虑,心里面极不踏实。
不妨尝试一下呗。其实本质上就是把花在“跑”上面的训练改为其它形式上的训练,一样也可以练间歇,练乳酸门槛,练有氧。对于老Q自己来说,跑步训练本身更多是用来练技术、练知觉。
当然,如果想要训练的效率更高,更成体系,整套训练安排还是大有讲究的。以后有空再说这个话题。
至于新手亲们,您还是老老实实堆有氧跑量夯实基础吧,这个没有捷径可走。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