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十大经·13行守》诗解非争非苛言行如一
《黄帝四经·十大经·13行守》诗解非争非苛言行如一
题文诗:
天有恒行,地有恒常.与民共事,与神同光.
骄溢好争,阴谋不祥,行于雄节,危于死亡.
夺之其国,无予封贤,国必遂亡;近则将顺,
远则行之,逆节萌生,其谁肯可,抵而挡之.
天恶高傲,地恶自大,人恶苛暴.高而不己,
天颠覆之;自大不已,地将绝之;苛而不已,
人将杀之.有人将来,唯目瞻之.听言观行,
言壹之行,行壹之言,言行如一,得而勿失.
言之华采,行之熙燥,得而勿以.是故言者,
心之符也;貌色也者,心之华也;神气也者,
心之浮也.人有一言,而无一行,谓之诬欺.
言必待行,行必符言.直木必伐,直人遭杀.
至道真情,无形无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至道永恒,情通古今,真情常在,通无化有.
【原文】
天有恒干(行),地有恒常。与民共事,与神同【光】。骄洫(溢)好争,阴谋不羊(祥),刑于雄节,危于死亡。夺之而无予,其国乃必遂亡,近则将之,远则行之,逆节梦(萌)生,其谁骨(肯)可当之。天亚(恶)高,地亚(恶)广,人亚(恶)荷(苛)。高而不己,天阙(蹶)土(覆)【之】,广(自大)而不已,地将绝之。苛而不已,人将杀之。
有人将来,唯目之瞻。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华也,气者心之浮也。有一言,无一行,胃(谓)之诬。故言寺(待)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杀。无刑(形)无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译文】
天地都有永恒不变的法则,与民同其生息。与神共其光宠。骄横凌人、逞强斗勇、好弄阴谋的国家必有祸灾,取法于“雄节”的国家,必有灭亡的危险。攻夺了他国的领土而据己有不分封给贤者,那么这个被攻占的国家就不会最终灭亡。邻近“雄节”之国的小国会顺从它,而远离它的国家会离弃它。悖逆天道的恶行正在势头上的时候,有谁肯去正面的抵敌它呢?天道厌弃高傲,地道厌弃自大,人道厌弃暴虐。高傲不止,天道自然会倾覆它;自大无休,地道必然会灭绝它;暴虐到极点,人道自然会惩办它。
在接触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用眼睛去观察他。如果这个人是言行一致的,就不应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说得很漂亮却没有实际行动,就不宜任用他。所以说语言是人内心的标志,表情是人心理的外化,气质是人心灵的表露。言行如果不一致,便是一种欺骗行为。因此有一言在先,就应有一行继之于后。笔直之木因为太显眼而易被砍伐,刚直之人因为遭人忌恨而易被杀戮。“道”是没有名状的,它产生于天地开辟之前,它的化生妙合的过程至今也还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