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与漾濞核桃
漾濞彝族与漾濞核桃
文/杨登堂
一、漾濞彝族支系与分布
彝族是漾濞境内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有喇鲁、聂苏、诺苏三个支系。
喇鲁支系主要居住在县内的南部和中部地区,自称“喇鲁巴”或“喇鲁播”他称“土族”或“土家”。这支彝族定居历史悠久,属唐代南诏族属乌蛮的后裔,唐代,在哀牢山脉和大理洱海地区,活跃着乌蛮族属的许多诏,其中较突出的有六个,史称六诏,在六诏中,蒙舍诏在六诏之南,又称南诏,蒙嶲诏地盘最大,势力仅次于蒙舍诏。蒙嶲诏后期改为样备诏,样备诏后期迁入漾濞蒙光村,该村是漾濞彝族蒙姓的发祥地,六诏的族属除越析诏为么些蛮,(今纳西族的先民)外,其余五诏均为乌蛮,该支系主要分布在龙潭、瓦厂、鸡街、顺濞、太平、平坡六个乡镇,其他乡镇间有分布。该支系大约有三万三千人。
聂苏支系主要居住在县内的西北部地区,自称“佬武族”“罗武族”或“聂苏”,该支彝族属“南诏乌蛮三十七部”中的“罗婺部”古老民族,他们最早居住在楚雄的武定地区,于明代迁入漾濞境内居住,主要聚居在富恒乡的罗里密村白荞村、和漾江镇的抱河岭村、阿家村等地区。该支系约一万五千人。
诺苏支系居住在漾江镇抱河岭村的雀山村民小组,人数很少,自称“诺苏泼”他称“白彝”又因他们居住地的原因,兄弟民族习惯上称他们为“后山彝族”,“雀山彝族”或“阿老友”这支彝族原居住在四川凉山地区,清代迁徙到丽江居住,1969年和1974年其中的陆、胡二姓迁移到漾江镇抱河岭村雀山(后山)游牧,1983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正式定居下来。现有200多人。
全县总人口10.5万人,总人口中彝族人口5.1人占总人口的49.8%,九个乡镇均有彝族分布,65个村民委员会中有彝族分布的62个,全县1076个自然村中有彝族的614个,占57%,纯为彝族居住的村437个,占自然村总村数的40.61。
二、漾濞彝族与核桃
漾濞彝族大多居住在山区,而漾濞大泡核桃都生长在大山上,尤其是在海拔1700米----2200米的山上,在这个地区居住的人群85%以上是彝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漾濞大泡核桃的发展,给我们漾濞彝族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上精准扶贫到位,让有核桃的彝族民众先富起来,已经形成了山盖坝的情形,漾濞县城的小区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区核桃大户购买的。“漾濞核桃”这一“金果果”,鼓起了彝族人民的钱袋子,广大彝族群众依靠发展核桃经济逐步迈上了小康路、幸福路。截至201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07万亩,是1979年的24.8倍,年产量4.38万吨,是1979年1356.1吨的32.3倍。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都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村民小组有607个,占全县村民小组的95.49%,种植农户22159户,是全县农户数24967户的89.5%,农民人均种植核桃达10亩,有核桃100余株。核桃收入2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10户,10—20万元的有144户,5—10万元的有2700户,1—5万元有18340户。农民人均核桃收入5500元,山区65%的农户已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全县共有核桃深加工企业和个体加工户326户;现有核桃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84家。核桃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核桃采收,脱青、烘干、剥仁、加工等,每年提供了150多万个工日的劳动就业,增加收入,另外,还有核桃技术员及农民技术能手到州外、省外靠核桃嫁接,经营核桃苗圃走上了致富道路。
漾濞核桃以其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1950年漾濞核桃就被列为国家外贸出口重要商品;六十年代中期,漾濞县光明村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全国核桃种子基地;1979年全国核桃研究协作会上,漾濞核桃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殊荣;1994年漾濞县获国家林业部“全国发展经济林先进县”称号;1995年,漾濞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中国核桃之乡”并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国家林业局授予漾濞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的称号;2002年漾濞县被国家外国专家局确定为“美国薄壳山核桃种植示范基地”;2004年获得“漾濞大泡核桃原产地”证书;2005年获得“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称号;2006年获得了“核桃有机食品转换证”,2007年正式进入有机生产;2008年通过“漾濞大泡核桃良种认证”;2009年成为国家农业标准化“漾濞泡核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并荣获“中国名优核桃”称号;2010年,注册“漾濞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漾濞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2年获得中国科协授予“中国农技协云南漾濞核桃种植与加工技术交流中心”匾牌;2013年“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被农业部评选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上漾濞大泡核桃被评为“中国优良核桃品种”;2014年漾濞县光明核桃园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果园景观”称号,并将光明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同年注册获得“漾濞核桃点商标”,漾濞大泡核桃网上商标和4个英文域名;2015年建成全国唯一的核桃种质资源库,完成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院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全县通过有机核桃认证7.6万亩,被列为云南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2016年1月漾濞核桃品牌文化创意—漾濞核桃、仁好!等三个宣传卡通形象,取得国家知识产权登记证书。3月1日,漾濞核桃品牌战略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标志着漾濞成为中国首个重塑核桃区域公用品牌的地区,与此同时,“漾濞核桃”品牌标志和宣传卡通形象同步发布,新的品牌口号为“漾濞核桃,仁好!”。同年12月,漾濞核桃荣获“全国果菜产业十佳市场口碑地标品牌”和“百强地标品牌”;2017年漾濞彝族自治县获得“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
三、漾濞彝族与漾濞核桃文化。
相传,漾濞有一位彝族姑娘,(名叫萨秘母、彝语为泡核桃)看着满山满坡的铁核桃树(铁核桃彝语为“萨秘果”)想,要是这些核桃果壳薄肉厚一捏即破该多好啊,那将给族人带来无限的幸福。从此,姑娘开始了找泡核桃的历程,她跑遍了漾濞的山山水水,渴了就喝上一口山泉水,饿了就采野果子吃,草鞋穿烂了几十双。一天她走累了在一棵铁核桃树下睡着了,在梦中,她看见一只老虎跟她说话,老虎说:“你这样找下去是找不到泡核桃的,除非你跟铁核桃(萨秘果)树合为一体,牺牲你自己,才能长出泡核桃树来”。她醒来以后,她认为这是神灵的暗示,她为了族人的利益,就依附了她睡觉的这棵核桃树,族人看姑娘几天未归,就组织族人到处去找,他们找到这棵核桃树下,看见满地掉落着大核桃,人们捡起来用手一捏,眼前呈现出洁白的核桃米,族人就把这棵核桃树移回去栽了起来,并用这棵“萨秘母”枝条嫁接在铁核桃(萨秘果)树上,满山遍野地结出了“萨秘母”从此漾濞彝族先民就有了漾濞大泡核桃。她给彝族先民创造了无限的财富,后来彝族先民为了纪念这位彝族姑娘,把她叫做萨秘母(彝语为“泡核桃)、把她作为漾濞核桃神供奉起来,每年核桃成熟开杆时节,首先要祭核桃神,由族内长者开杆,才能普遍进行收获。
漾濞彝族自治县还把核桃成熟季节——每年的九月一日定为核桃节,在核桃节上要进行祭核桃神仪式。祭神仪式后,要由长者或者领导开杆,才能普遍收获。
综上所述漾濞核桃与漾濞彝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核桃发展了,漾濞彝族人民生活就富裕了,脱贫致富就有望了,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就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