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经营最大的支点,就是人力资源效能!(附关键指标)

最具价值OD&HR资料
干货福利大盘点
下载

一直以来,企业内对HR的质疑很多,“不懂业务”无疑是最大的质疑。HR似乎沉迷于自己工作的“专业性”,而忽略了自己工作的“指向性”。显然,选、用、育、留做得再专业,如果不能对于企业产生经营结果层面的影响,就不可能登堂入室,成为主角。

解读业务有诸多视角,但无论万般变化,老板眼中的业务就是“生意”。生意就是在供应、研发、生产、流通、零售等环节,通过附加专业价值,获得低买高卖的利润。但HR能为他们的生意带来多大的好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意的上述环节?这个问题在老板和HR的眼中,显然会有不同的答案。

无论如何,让我们回归两点以便开展讨论。第一,人力资源管理者最大的用户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老板”;第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使命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推动经营”。

 01 

会守不会攻

如果我们认可老板是HR最大的“用户”,那么,HR显然应该更懂经营。但遗憾的是,HR更习惯于根据岗位的要求进行选、用、育、留。这种层次的运作显然与经营缺乏强联系,自然也难以影响到财报。

1. HR习惯于“守”

一次课堂上,我强调人力资源效能的重要性,并认为人力资源效能应该是在解读财报的基础上,让财务数据和人发生联系形成关于“人的产出”的数据。但HR问:“穆老师,我们能够影响的财务数据不就仅仅是人工成本吗?”

在更早的一次咨询中,我辅导客户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指标分解,人力资源部难以分解出财务层面自己需要承接的指标,最后绞尽脑汁得出的结果居然是“本部门管理费用降低10%”。

在第一个场景中,如果老板也认可这个观点,那么HR从此就与企业的关键决策无关了,任何经营层面的决策HR几乎都无法参与。HR的作用真的只是如此?

在第二个场景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知到,这些HR对于自己能否影响财报不自信,甚至没有方向。如果我们继续讲完这个故事,你会知道老板在看到了这个目标(本部门管理费用降低10%)之后的表情。

如果人力资源部将自己关注的重心放在人工成本上,HR就成为配角,如果人力资源部将自己关注的重心放在本部门管理费用上,HR连配角都不是。HR的地位真的只是如此?

一本教科书上可能描述了最能让我们挽回面子的场景:“老板们会在上马关键业务时征求HR的意见—我们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及时供给,以支持业务?”对话的结果一般也令人尴尬,即使HR提示了人才不足的风险,老板也会云淡风轻地说:“人才不够,业务也得上呀,你们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这种对业务的“支持”,仅仅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企业经营的附庸,HR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完全不能掌握工作节奏,成为一线业务部门的“跑腿人员”,留在二线成为“后勤团队”。

2. HR不太会“攻”

在传统的工具里,HR紧盯事业部、部门、团队、个人的职责,用KPI来进行僵化的考核,而不管这些人力单位(组织模块)对于经营的实际贡献。现实中,绩效考核这个驱动业绩的最大杠杆形同虚设,大多数绩效指标与企业经营结果没有关系。在绩效考核时,“走走形式,平均打分”成为常态。根据穆胜事务所的调研,几十家样本企业的激励真实指数低到令人发指,仅为5%以下,完全不能发挥激励以驱动经营的作用。

“会守不会攻,到头一场空”几乎是老板对于传统HR一致的评价。他们认为,人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但发挥不了太大作用。所以,一旦涉及企业经营层面的决策,HR是缺乏参与机会的。甚至,有人在人力资源总监(human resource director,HRD)的岗位上干得不错,还会被调到业务部门去,老板美其名曰:“能力很强,干HRD可惜了!”

 02 

瞄准进攻的靶心

人力资源实践的风向在变。原来,业界普遍强调这个职能是为企业固本强基。现在,业界扛鼎者戴维·尤里奇教授也强调要从外而内(outside in)来评价HR的工作。对于HR主动进攻,推动经营,影响财报,似乎已经是应有之义了。

在此之前,HR似乎一直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不少研究者和实践者更主张做出一份类似财报的人力资源报表,来让老板对他们予以同样的重视。事实证明,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老板关注的报表永远只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对于HR来说,影响财报是不是太有野心了?先别着急下结论,问一个问题:HR懂财报吗?事实上,大多数HR以专业为由,放弃了对于财报的关注,转而喜欢磨炼自己曲高和寡的工具,最终导致自己远离业务,也不能理解老板眼中的“生意”。实际上,不仅是HR对于财报缺乏专业的理解,在为企业提供高管辅导服务时,我已经发觉高管层也普遍缺乏对于财报的理解。经常的情况是,研发副总心中的公司就是研发,关注的就是研发费用;营销副总心中的公司就是营销,关注的就是营销费用……大家并不知道这些自己头上的费用能够如何影响到报表的全局。

不能理解财报,就不能影响经营。我们可以再呈现几个场景。

在一个场景里,老板因为销售费用持续增加,但出货量无法同步增长而发愁。他想缩减销售费用,又担心进一步影响出货效率,所以,只有利用财务的抓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用更细碎的审核来管控销售费用支出。但是,财务管控得再细,也有空子可以钻,而且这种过于细碎的管控还延误了一线的战机。结果是大家都不满意。但是此时,HR完全没有意识到,人是发生成本的中心,而是认为自己与销售费用无关。事实上,他们如果参考上年的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再进一步确定销售费用中销售团队的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就能够形成“正和博弈”的效果。销售团队要用钱,要发钱,很简单,它们的空间是自己挣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如果把销售团队的人工成本中的工资性收入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浮动部分的比例,并将这个部分与销售收入相联系,就能确保不养闲人,把每个人都调动起来挣出自己的工资。

在另一个场景里,某传统企业的HRD高度关注人力资源效能,把“人均营收”“人均成本”和“劳动生产率”视为最大的目标,不断地要求老板停止人员扩张,但是老板增加的这部分人员是其在互联网领域布局的团队。老板干脆懒得搭理HRD,道理很简单,互联网转型是大势所趋,营收一时拉不上去有什么关系,这种“利多消息”(企业转型互联网)在二级市场上形成的资产增值早就超过了当期的成本支出。在这个场景里,HR在经营层面思考(其实,这种思路已经不错了),关注营收、成本和利润,老板则在资本层面思考,关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HR看不懂资本市场的变化,把老板视为“疯子”,老板则认为HR眼界太窄,懒得解释,两人完全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对话。

在我的人力资源课程上,有一个经典练习是让HR们画出案例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地图。但有意思的是,HR都喜欢从“自己要干什么”出发,而非从“需要产出什么影响”出发。这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HR长期迷恋工具,可能忽略了实效,手中是锤子,看一切都是钉子。这显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中心主义”,老板作为HR最大的用户有可能被忽略了。

当然,再次阐明:并不是说选、用、育、留这些功能不重要了,而是说选、用、育、留的基本动作只是手段,影响财报才是目的。

 03 

进攻的杠杆解

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人从来不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人是附着在技术、资金、土地、社会资本等生产要素上发挥作用的。而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是人力资源作为重器的时代,人是所有资源运行的中心,盘活了人,就盘活了企业所有的资源,这是HR影响到财报的底气所在。

人力资源经营最大的支点是人力资源效能(HR efficiency),简称人效。什么是人效?简单来讲,就是人力资源这门生意的投入产出比。具体来讲,就是将经营贡献(财务绩效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市场绩效)与公司、事业部、部门、团队、个体等不同层面的人力单位相联系,计算出不同人力的投入是否产出了相应的效果。更简单地说,财务结果除以人力单位,就是我们所谓的“人力资源效能指标”。

为什么人效是人力资源和经营的支点呢?

第一,如果我们不否认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产生组织能力,那么人效就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最佳代言。我曾经举过一个黑箱模型的例子(见图1)。企业好比一个装有组织能力的黑箱,一边投入资源,另一边产出绩效。由于组织能力很难测量,我们只能通过一个机制来验证。组织能力强,黑箱成为放大器,小资源投入带来大回报;组织能力弱,黑箱成为衰减器,大资源投入带来小回报。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就说明了企业的组织能力,如果我们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资源,那么人力资源效能就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最佳代言。

图1 组织能力黑箱模型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第二,从平衡计分卡的逻辑来看,高效的组织管理(由人力资源职能支撑)支撑了高效的流程,形成了市场的结果,决定了财务的结果。所以,当我们将人力资源与市场和财务维度的绩效相联系时,我们诉说的就是一个“持续经营”的逻辑。毫无疑问,人效指标是超前指标,而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当期的人效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段经营周期内的财务指标。

人效真的如此重要?一些企业家对于人效的执着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在华为飞速狂奔的过程中,任正非一直强调“两流一效”,即高收入流、高现金流、高人效(人力资源效能)。所以,在某段时间,即使华为的经营数据超过了爱立信,但人效不高,他依然不满。

海尔更进一步,张瑞敏早就自己定义了两类评价战略损益的工具—顾客价值表和共赢增值表,并通过二维点阵将战略损益下沉到每个小微(类似经营体的高度自治的组织),其实,他关注的是小微的“团队效能”(人效的一种表现形式)。

就连高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也在死抠人效。淘宝初创期,马云定下了人效(人均交易额)要达到 10 万美元;后来的淘宝时代,马云将这个人效目标定到了1亿元;到了支付宝的阶段,马云要求人效达到5亿元。这样高企的人效要求,让当时的公司都不敢轻易加人,因为,每加一个人都会增加上亿的交易额。

另一个例子是美团。2011年8月,美团网是2500人左右,截至2013年3月,人数是2700人左右,一年多的时间里居然仅仅增加了200人。2011年,窝窝团和拉手网的员工数量一度攀升至5000多人。结果,美团赢得了千团局,成为现在的行业霸主。

 04 

甄选关键人效指标

使用如下的矩阵可以全面衡量人力资源效能(见图2)。

人力资源的投入主要用人工成本(labor cost)和人员编制(head count)两个口径来衡量,而人力资源的产出主要用业务指标(task volume)和财务指标(financial results)来衡量。由此,按照“产出/投入”的方式,我们可以导出若干人效指标。例如,在财务指标中选择“营业收入”除以“人工成本”,就得出了“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的指标。再如,在财务指标中选择“利润”除以“人工成本”,就得出了“人工成本报酬率”的指标。

图2 人力资源效能矩阵

资料来源: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

HR从纷繁复杂的人效指标中选出最适合本公司的指标,需要强大的“功力”。具体来说,要将企业的“生意逻辑”透过“业务逻辑”分解到“人力单位”。

首先要理解生意逻辑。企业的生意究竟是基于研发优势、供应链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还是品牌优势?它们面临的市场力量不同,边界也不同,关注的财务指标自然也不一样。在研发、市场、品牌上有优势的企业关注毛利润,而在供应链和生产上具有优势的企业关键在于上量,它们更关注营业收入出货量。企业的生意究竟是主打低成本,还是主打差异化?前者是高周转、低毛利,关注周转率;后者是低周转、高毛利,关注毛利率。企业的发展阶段是处于产业的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初生期和成长期关注营业收入,需要扩大规模、占地盘;成熟期关注毛利润,因为市场格局已经形成,要回归理性;衰退期关注净利润,因为企业已经调整好姿态要战略性退出了,必须精打细算。类似的逻辑还有很多,例如,从不同的客群、营销方式来分析企业关注的财务指标。

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要了解市场营销的问题,还要了解战略管理、生产管理、研发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因为生意是多维的。当然,财务人员靠近市场,在这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其次要理解业务逻辑。理解业务逻辑,即关注企业各大职能如何组合到一起,实现商业结果的问题。企业究竟是基于流程的,还是基于分工的?前者需要强大的流程管理工具来实现协同,主要关注节点是否按下一环节需要的交付标准完成工作,而后者需要清晰的横向分工和纵向授权来实现协同,主要关注岗位是否按照职责完成工作。有的企业在流程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结算,这就需要细分每个环节的贡献,HR就要深究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和价值创造;有的企业直接以用户和产品为单位将不同职能并联到一起,这就需要一手进行分配计量(测算每个职能模块的分配比例),一手进行投后管理(即由于并联之后充分授权,需要监控节点的经营状况)。

这里面是一套复杂的逻辑,只有“多面手”才能驾驭。这类多面手一要了解业务,二要了解组织,三要了解价值衡量(考核)。就一门生意来说,如何为其构建业务系统,简单来讲,至少要能说清楚这个业务系统要分几个部门。当然,HR靠近组织,在这方面可能具备天然优势。

最后要理解效能逻辑。当我们把“生意”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下沉到“业务”需要关注的“人力单位”,一个个人效指标就形成了,而这就是推动经营的引擎。有时,生意逻辑和业务逻辑都是通的,但一旦进入效能逻辑就会出现矛盾,即人力单位无法对财务数据负责,这个人效指标就不成立。此时,就需要倒回去寻找替代的财务指标或人力单位,重新构建人效指标。

 05 

人力资源效能要什么?

在懂得经营的HR眼中,员工产出价值的维度是不一样的,产出价值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产出价值的模式(协作、合伙、流程链接)也是不一样的,通过施加对员工的影响,可以用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杠杆”撬动整个业务。而在不懂经营的人眼中,员工永远都是在固定的岗位上拿工资干活,所以,永远是按部就班的选、用、育、留。

其实,要盘活人,就不应该把他们限制在金字塔组织内的部门和岗位的框框里。

一是调整组织构架(organization architecture)。在这个时代,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起点不应该再是“岗位”(当前教科书的观点是以“岗位”为起点),而应该放到组织构架的层面,包括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岗位系统四个层面。但现实情况是,对于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HR更多的是接受老板和业务部门的“输出成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HR会下发文件(组织结构);在没必要的情况下,HR就负责收文件(商业模式或业务流程),还没有办法联系到自己的工作上,久而久之,就更加远离业务了。

但事实上,HR在每个层面上都能够施加影响,通过组织再造、流程再造、排班优化等效能武器,HR能够参与以上几个维度组织构架的塑造。当然了,为了获得人效结果,最佳的组织构架就是平台型组织。平台型组织打造出共享的中后台和完全市场化的前台,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其人效显然是其他组织构架无法比拟的。

二是为组织构架提供解决方案(solution)。如果拓展到组织构架的层面发起人力资源管理,HR的武器就不应该仅仅是孤立的选、用、育、留,而是应该将零散的武器整合为解决方案,甚至纳入诸多的创新举措,以便实现端到端的交付。这些工作可能是超常规的、创意性的、极度定制化的,它们充满挑战,但也为HR带来了新的机会。

例如,考虑平台型组织构架的前提,其激励机制就绝对不能是传统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而一定要基于组织内的经营单元足够市场化进行制定。市场结算的激励一旦出现,又会导致员工产生强烈的经营动机,导致他们强烈呼唤组织赋能。此时,又需要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人才培养上的解决方案。这些需求完全是基于组织层面的动态变迁而出现的,而好的解决方案又必然产生高人效。

当前,一些企业的HR把人力资源管理的边界拓展得让人眼花缭乱,本质上,正是由于他们发现,要达到对于效能的影响,必须找到更多的工具。甚至,海尔这样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单独的HR群体对于财报的影响有限,只能通过“职能团队”的模式形成解决方案式的影响。所以,他们把人力、财务、战略、法务、IT放到了一个被称为“三自”的部门,由他们以业务伙伴的形式深入小微(类似BU),提供更大范畴的解决方案(不止在人力资源领域),发挥对于经营结果的影响。

来源:本文节选自《激发潜能:平台型组织的人力资源顶层设计》(穆胜著),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

《让HR推动经营:像CEO一样思考》

有理论,接地气,易上手!

作为HR,想要为企业提供价值,做好这件事不会错:贴近业务,懂业务,也就是懂经营。因此,除了读懂财报,了解业务之外,人力资源部也应该建立公司的“才报”——人才利润表、人才负债表、人才流量表。

用三表向老板汇报公司的人力资本经营状况、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差异、公司存在的问题、初步的解决方案、希望得到的帮助与支持,看到这么清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想必老板会非常认同和支持!

如何了解业务?如何看懂财报?如何建立“才报”?为此,我们联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穆胜老师,推出了《让HR推动经营——像CEO一样思考》课程。

帮你打破人力资源管理陈旧的“模块观”,学会经营管理工具,构建经营思维导图,形成若干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方案,确保HR的工作能真正带来企业经营层面的结果。

课程相关内容曾在诸多知名企业进行内训,并在多家知名商学院演讲分享,反馈火爆,影响了诸多HR对于专业的理解,内容形式更经多次迭代,实属诚意之作。

课程目录

第一部分 跳出管理看经营

1. 跳出管理看经营

2. 读懂商业模式

3. 读懂战略管理

4. 缤纷行业看经营(生产、流通、零售、服务…)

5. 互动:《HR凭什么谈经营?》

第二部分 如何秒懂《财报》?

1. 财报结构

2. 资产负债表里有什么?

3. 损益表里有什么?

4. 现金流量表里有什么?

5. 案例:《读懂穆氏重庆小面馆的财报》

第三部分 作为经营杠杆的人力资源管理

1. 作为后勤职能的人力资源管理;

2. 作为经营杠杆的人力资源管理;

3.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影响财报?

4. 企业剧场:《用人力资源管理驱动穆氏重庆小面馆的经营(一)》

第四部分 找到人力资源管理杠杆的“支点”

1. 锁定人力资源效能指标

2. 罪恶的人力资源模块观

3. 整合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

4. HR教练主推经营业绩(显差、关差、撮合资源流动)

5. 案例:《海尔集团神秘的“三自”如何撬动经营?》

6. 企业剧场:《用人力资源管理驱动穆氏重庆小面馆的经营(二)》

第五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风控的几类模式

1. 几类人力资源风控模式

2. 如何设计“平台+创客”的合作模式?

3. 如何设计实股、期股和期权的激励模式(什么能给,什么不能给)?

4. 如何用“对赌”锁定业绩成长?

5. 案例:《万科合伙人模式》

6. 案例:《中兴通讯项目制模式》

7. 企业剧场:《用人力资源管理驱动穆氏重庆小面馆的经营(三)》

第六部分 HR应该如何定位才能推动经营?

1. 备好三类专业

2. 设计四大阶段

3. 让HR无处不在

4. 案例:《一名HR的涅槃之路》

PS:企业剧场是一种穆胜博士研发的人才培养方法(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该方法结合了沙盘演练、评鉴中心、教练式辅导的特点。简言之,企业剧场就是设置模拟企业现实情境的剧本,并使参训人员通过充当演员以获得成长的培训模式。

课程排期

7月12-13日 上海 6980元/人

全年仅此一场,速度抢占席位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

(0)

相关推荐

  • 人力资源效能推动经营

    如果将人力资源看做一门生意,人效就是计量投产比的指标,而明确了企业如何产生人效,我们也就明确了HR如何推动经营的终极命题. 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清晰的模型来阐述这一逻辑,其实,互联网时代真正创造经营价 ...

  • 想导入流程绩效考核,咋办?

    编者按:最近,微信群里大家讨论了一个有关流程绩效管理的话题,我觉得很有意义,简单整理下分享给更多朋友.如果您有这方面的实践心得,也可以邮件给我,通过这个平台分享给大家  630011134@qq.co ...

  • 人力成本量化管理 驱动人力资源转向人力资本

    推荐阅读时长:4分钟   主讲人介绍:   12月17日,在"重塑·创新 激活人效 智享未来--2019人力资源产业生态大会"北京站上,深圳韵达人力行政中心总经理曹学智以<人 ...

  • HRBP的转型天梯

    人力资源部将触手伸到一线部门是大势所趋,HRBP也是流行的模式,但关键问题在于,下沉到业务部门的HRBP是否能够担此大任? HRBP的自我革命 原有事无巨细的传统管理模式,让HR们如被"圈养 ...

  • 人力资源“才报”

    Part1:缘起 每到年底做年终总结的时候,人力资源从业者们就开始"怀疑人生":一年忙到头在忙不知道自己在忙啥?干了些啥又没有办法验证?即使验证了也不是自己的功劳?该自己汇报部门工 ...

  • 事实证明,高市值不是由韭菜驱动的...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至今,无论是老板.业务部门还是HR,都将关注点聚焦到了人效上.一些杰出的企业与企业家对人效表现出极大的执着: 在华为飞速狂奔的过程中,任正非一直强调"两流一效",即 ...

  • 穆胜最新演讲:人效管理,穿透经营新迷局

    [编者按]:2021年11月4日,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联合钛媒体,在上海阿纳迪酒店如期举办"2021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效能论坛".穆胜博士发表了<人效,穿透经营新迷局> ...

  • hr是什么职业

    hr是人力资源,全称人力资源管理,又称人事,是公司一个重要的职位:也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所属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结果的最重要的战略 ...

  • 人力资源价值链:如何把人力资源动作转变为企业竞争力?

    小龙哥创业笔记  · 4小时前 关注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价值链,并利用人力资源价值链来提升业务竞争力,从而提升HR工作价值?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龙哥创业笔记"(ID:mm ...

  • 2157名人力资源精英齐聚,“2016人力资源技术与服务大会(Tech^HR)”(上海站)盛况再创HRoot高端会议新高度

    [2016年3月30日,上海]今日,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联合人力资源信息化协会(e-HR协会)重磅打造的中国人力资源行业超级盛会--"前沿与趋势--2016人力资源技术与服务 ...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分解落地的关键

    人力资源系统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除了能协助企业建立组织管控体系.职位晋升体系.薪酬激励体系.绩效考核四个核心体系外,还能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组织目标分解确定及战略落 ...

  • 如何才能经营好婚姻才会更长久,关键在于这4点

    婚姻生活是一个人对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机遇,也是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两人结婚前应尽可能掌握另一方,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人.很多人都说结婚了之后热情渐渐地褪掉,逐渐被真情替代,实际上经营婚姻是必须持 ...

  • 人效PES实施流程:31页人力资源效能PES实施方案,收藏了

    为职场精英打造个人知识体系,升职加薪! 人力资源效能PES实施方案 目录 提高人效,不是简单地缩减人数:而应通过关注员工需求,促使员工发挥内在效能力量,使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 ...

  • 万字长文深度解析人力资源战略地图与效能提升!

    最具价值OD&HR资料 干货福利大盘点 下载 2013年以前,笔者在接触各类性质的企业(民企.国企.外企)时,都喜欢问对方老板一个问题:您对自己的"人力资源一把手"满意吗? ...

  • HR,是该做一个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了!

    超级会员年卡 阿里等名企HR已加入 了解 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HED)这一工具的意义在于,将人力资源管理从动作到结果的传导机制变成指标和数据,使人力资源战略地图极度可量化.基于这一工具,HR 可以进行 ...

  • 森马的经营哲学:小河有水大河满 |《人力资本管理》专访森马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张伟

    1996年12月18日,森马横空出世,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中.如今,森马已经连续12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全国服装行业销售.利润"双百强". 近年来,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