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入怀】魏瑞金:《儿时的回忆系列--- 老家臣》
【作者简介】魏瑞金,男,1966年生人,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198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在潍坊市城郊检察院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让)
《儿时的回忆系列---老家臣》
文/魏瑞金
我们老家对麻雀叫"老家臣"。我隐约记得,有人将生肖的鸡牛马当家臣。为何将不是生肖的麻雀称呼此名,我从李文发教授编写的《鸟纲》里,也没能找出答案。
麻雀是最常见的小型鸟类,有树麻雀和家麻雀两大类,在北方居家周围常见的是家麻雀。顾名思义,家麻雀就和人类的家园扯上了关系。家麻雀不像大多数雀类会自己建窝,只能利用人类或天然的空间当窝。在起脊房屋的瓦底下、土坯房的墙洞里、大口井的石壁间,衔些细草、羽毛垫窝,雌雄恩爱,繁衍生息……
麻雀,吃五谷杂粮,冬季也吃草籽啄食树上的野果。到了繁殖季节,麻雀逮食昆虫和飞蛾等,来补充自身的蛋白质需要,并饲喂孵化出壳不久的幼鸟。
夏天的麻雀,大都隐藏在树丛和草丛,一来避暑,二来捉虫。冬秋季的麻雀经常在人们的视野里跳越。麻雀不会如喜鹊一样两腿交叉前行,只会跳跃,不过看起来倒活泼可爱。
麻雀是晚成鸟,出壳后不会站立,头不抬眼不睁,除了喂食时张大的黄口丫外,看着像整日酣眠。不像鸡、鸭、鹅出壳后,晾干羽毛就能自由觅食。幼麻雀必须要通过父母,喂养到能自我觅食时,才能成活,有时你发现已经飞出窝的幼麻雀在树上"介""介"的鸣叫,麻雀母亲还要来继续喂食。
孩提时,我曾养过麻雀。刚从窝里掏出来的幼雀,奇丑无比,除了翅尖有几根灰黑色的毛根外,就是粉红色的肉光腚,透着透明的肚皮,能看到里边还没吸收完的卵黄囊。
此时的幼鸟非常怕冷,就用双手捧回家,放在炕头上,盖上棉花。然后就用干的榆树皮缝成一个面箩型、巴掌大的盒,上缘缝上纱网,网上头再串上拢绳,一个养麻雀的小鸟笼就做成了。
养上了活鸟,就养出了心事。在课堂上也常会走神。放了学就赶紧到草垛底下翻虫子、掰断高粱杆找虫子、谷秸垛里捉蛾子,小草从里捉蚂蚱,但填不满的黄口整日饿的鸣叫。等到七八天麻雀睁开眼,长出羽毛后,就可以泡上小米搓上蛋黄自由采食了,虽然食量大增,到不太需要帮他它觅食了。
小小的麻雀也经历过危机,五十年前,曾被打成偷食谷物的"四害"之一。称呼它的名字也由"老家臣"变成了"老家贼"。不过很快就平反了,但对它们的种群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近几年,经常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又成了为它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让千百万需要繁衍的麻雀失去了育幼的巢窝。若这个局面不改观,家麻雀成为保护动物的日子或许就不远了。
初夏,楼前平房的红瓦底下,成了麻雀的恩爱、育幼的家园和乐园。窗前的那颗绿油油的苦楝树,也时常聚拢着求偶、觅食、秀恩爱的麻雀情侣。我也时常在清晨,被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但我内心是喜欢麻雀的,它是国画名家经常描绘的生灵。其实在我心目中,它就是一只吉祥鸟,它就是一只小精灵。
2016年9月21日晨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场文学》公众平台。欢迎关注!欢迎赐稿!
微信号:shaiwangnv
投稿邮箱:qiufengjj@163.com
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总编:两只老虎(刘唐果)
电话:13693382720
主编:明华
微信号:zhaominghua0526
执行主编:三月雪
微信号:tftythth
来稿须知:投稿必须原创作品,(如有剽窃纠纷,文责自负)
来稿题材:散文,诗歌,小说,杂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
来稿请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历150字左右,本人照片一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