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久不衰的 “ 补精强命术 ”,男女都可练
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 ,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 ,叩齿三十六遍。”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 ,披上上衣面朝东南 ,盘腿而坐 叩齿三十六下 ,当会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古谚语曰:“晨起,叩齿三百响,齿坚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由成熟逐渐走向老化,其功能渐渐衰退,牙齿也不例外。对中老年人来说,牙齿的健康与否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在这里向广大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朋友介绍一些牙齿保健的方法。
2、吞津,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要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会一指导引归根回春术的网友,当津液满口时,通过一指归根回春点穴术可快速把津液导入肾变成肾精。这样就可达到藏精的目的。
所以,在普及护牙和治牙的同时 ,经常叩齿 做好牙齿的自我保健也不可忽视。人们一般都认为 ,牙痛不是病 ,而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大问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
从现代医学对牙齿功能研究的认识来看,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巩固牙齿和牙周组织,兴奋牙神经、细胞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类似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变的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有益于口腔健康。
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
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由于现代人燃烧得太快,我们90%人的能量都是不足的,因为我们漏得太厉害,只有开,没有关,对于漏得太厉害的人,单纯的靠叩齿添津有点慢,要借助一指归根回春术来筑基人体的大漏斗,中医认为人体像个大漏斗,减少不漏就是最好的补,然而,生活在繁华的红尘世界,要想不漏,极难做到,因此减少不漏很关键,而减少不漏的关键是通过一指导引归根回春术来强化人的制漏的机关,古代房中修炼者通过长期修炼实践发现,在人体上有7个控制漏的机关,因此要想减少不漏,就要强化好这7个控制漏的机关。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