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构建/质粒构建步骤有哪些?

载体构建过程:

1、引物设计

2、目的片段选取:RNA提取、RNA反转录、PCR扩增、PCR产物纯化

3、双酶切

4、连接:T4 DNA ligase连接或者同源重组连接(新贝生物:#B101、#B102)

5、转化

6、菌落PCR

7、测序:1)摇菌;2)送样; 3)比对 ;

8、菌种保存:菌种比对成功,则可保存菌种备用。

9、质粒提取:菌种比对成功,冻存菌种后,菌液用于提取质粒。

一、载体构建基本原理

分、切、连、转、筛

1、分:分离出要克隆的目的基因及载体。

2、切: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使其产生便于连接的末端。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根据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分为三大类。

其中Ⅱ型酶能识别双链DNA的特异顺序,并在这个顺序内切割,产生特异性DNA片段,是DNA重组技术中常用的酶。

Ⅰ型酶:具有修饰和切割功能,无固定切割位点

Ⅲ型酶与Ⅰ型类似,能识别特异位点,但切割位点在识别位点以外

Ⅱ型酶特点:

①识别顺序一般为4-6个碱基对

②识别顺序具有180度的旋转对称性,呈完全的回文结构

③Ⅱ型酶对双链DNA两条链同时切割,可产生两种不同末端:平末端,粘末端

平末端:在识别顺序的对称轴上,对DNA同时切割形成平末端,如:SmaI

5’-CCC GGG-3’                           5’-CCC           GGG-3’

3’-GGG CCC-5’                           3’-GGG           CCC-5’

5′突出粘末端:在识别序列的两侧末端切割DNA双链,于对称轴的5 ′末端切割产生5 ′端突出的粘性末端,如:Hind Ⅲ

5’―AAGCTT―3’                          5’― A               5’-AGCTT―3’

3’―TTCGAA―5’                          3’― TTCGA-5’               A―5’

3′突出粘末端:与5′突出粘末端作用相反,产生3 ′端突出粘末端,如:PstI

5’―CTGCAG―3’                          5’―CTGCA-3’               G―3’

3’―GACGTC―5’                          3’―G               3’-ACGTC―5’

3、连:将切割后的目的基因和载体用T4 DNA连接酶连接或者同源重组方法连接。

①来源:T4 DNA连接酶是T4噬菌体基因30编码的产物。最早是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中提取的。分子量为68KD,。

②最佳pH7.2-7.8,常用的反应液为pH7.6的Tris-Hcl

③需要ATP作为辅助因子并由ATP提供能量

④DTT等巯基化合物可促进连接酶的连接作用

⑤高浓度的钠、钾离子等抑制酶活性

4、转:把连接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入感受态细胞的过程(细菌:E.coli,真菌:Yeast,昆虫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

5、筛:在不同层次上、不同水平上进行筛选,鉴定所需的特异性重组子。使用各种方法,将带有重组载体的宿主菌从培养基中筛选出来。例如:载体大小,酶切结果,筛选标记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