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道场3•豫让刺赵襄子
智伯被灭了。韩赵魏三家“打土豪分田地”,把智氏的田地给分了。压在心头的大山终于被推翻了,大家算是长出一口气,高兴。
赵襄子对智伯那是仇大怨深,他让人把智伯的头颅好好整修了整修,外面还上了漆,做成了一个器具,盛酒用。今天看,这可真是匪夷所思。
《汉书·张骞传》里说,匈奴打败了月氏国,把月氏王的头做成了盛酒的器具。
颜师古说,匈奴曾经用月氏王的头做器具与汉朝的使者歃血为盟。
血腥?有。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写的。有人说,吃人肉,喝人血,岳飞太残忍了。一方面,这是文学作品,这么写是想表达一下豪情;一方面,古代人确实也有为了表达对仇家的愤恨而吃人肉的。
最近的事例是,1907年,徐锡麟因为刺杀恩铭而被处死,恩铭的亲信太气愤了,就曾吃了徐锡麟的心肝。
文明是慢慢进化来的。放到那个时代,以仇家头颅做酒器,没人指责。
赵襄子报仇雪恨,很是爽快。但有人因为赵襄子报仇雪恨而产生了对赵襄子的仇恨。
没错,这个人就是豫让。
豫让是智伯的家臣,他立志要为智伯报仇。
豫让假装是受刑而做奴役的人,随身携带匕首,混入赵襄子宫中,干活,寻机接近赵襄子。干啥活呢?粉刷厕所。
真不容易,彻底放下了身段。当初在智伯宫中,那是作为人才储备的,哪里干过这种脏活累活。
赵襄子进厕所感觉有点不对劲儿。赵襄子是警惕性很高战斗经验很丰富的人,再加上豫让身上散发出的巨大杀气,赵襄子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让人魂悸魄动的气息。急忙让人搜索,发现了这个陌生人。
好大胆的刺客!左右欲杀掉豫让,赵襄子却阻止了,说了这一番话:“智伯无后,豫让这个人呢,还要为智伯报仇,他图个啥?他就是冲着忠义,对主子的忠义。他是个真正的义士!把他放了,我呢,以后谨慎些,避开他就是了。”
豫让被放了,但他不甘心失败,决心再次行动。这次他对自己下了狠心,找个没人的地方,身上漆上漆,把皮肤都弄坏了,像生了癣似的;又把烧红的碳吞了下去,自己不再说话了,像个哑巴。自戕式的毁容之后,行乞于市,妻子都认不出他。
站在他朋友面前,朋友认出了他,朋友哭了。“凭着你的本事,去做赵孟的家臣,一定得到他的亲近。这样你不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了吗?这不更容易些吗?为何要让自己吃这么大的苦头?你用这种方法来报仇,不是很难嘛!”
赵孟,这里指的就是赵襄子。孟有老大的意思,头儿的意思。赵孟,就是赵家老大、赵氏大当家的。历史上被称为赵孟的不止赵襄子一个。
豫让说:“我如果对赵孟委质为臣,然后再刺杀他,这不成了对主子不忠诚了吗?我知道按我现在的方案去做,成功极难!但之所以还坚持这样做,是为了让后世那些为人臣却又怀二心的人想起我而惭愧万分!”
可见豫让是个有追求的人。他不仅追求目标的实现,还追求过程的纯粹。这都源于他怀抱着一个释放正能量的理想——要为后世的人臣做个榜样。
豫让下了一番功夫,侦察到赵襄子外出的路线,事先埋伏在赵襄子必经之桥的下面,欲一击而毕其事。
谁知赵襄子骑的马有灵性,是稀罕的宝马良驹。走到桥上,突然惊惧而奔。随从警卫人员急忙在附近搜索,抓获并杀掉了豫让。
豫让刺杀赵襄子以失败告终。
赵襄子这个人挺厚道,在确立继位者的时候,考虑到哥哥没能继父亲的位,他决心让哥哥的儿子继自己的位,虽然他自己有五个儿子。结果哥哥的儿子代成君去世的早,只好立代成君的儿子赵浣为继位者。
有人让位,有人争位,做人的境界自是不同。赵襄子去世,他弟弟赵桓子驱逐赵浣,自己做了大夫。但做了一年就死了。赵氏家族的人说:“赵桓子做大夫不是赵襄子的意思。”就杀了赵桓子的儿子,迎立赵浣。赵浣的儿子是就是被周王承认为诸侯的赵籍。
通鉴道场1说,公元前403年,也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同意晋的三个大夫魏斯、赵籍、韩虔升格为诸侯。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韩虔,是韩康子的孙子。《资治通鉴》虽然下笔就写魏斯、赵籍、韩虔,但回头还是插叙了他们爷爷或者老爷的故事;大概是因为这些故事里包含着仁义与不仁义的对比,可以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