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捞钱必须要有高大上的借口和细腻的操作手段!
【出处】《资治通鉴》第240卷 唐纪56
【原文】己卯,淮西行营奏获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言于上曰:“淮西大有珍宝,臣能知之,往取必得。”上曰:“朕讨淮西,为人除害,珍宝非所求也。”
【译文】己卯(二十三日),淮西行营奏称俘获了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向宪宗进言说:“淮西有许多珍宝,我知道它们,让我前去寻取,一定能够得到。”宪宗说:“朕讨伐淮西,是为民除害,朕并不要在那里寻求珍宝啊。”
【解析】淮西割据势力,从李希烈,到陈仙奇,再到吴少诚,又到吴少阳,最终到了大权到了吴元济手里。唐朝中央,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消耗无数军费,终于收回。尽管权力之争背后本质就是利益之争,但是高明的政治家还是要打着高大上的借口的:
一、光禄少卿的三大错误
1、暴露财务困境。光禄少卿负责皇帝的御膳房,最清楚皇帝的日常用度,常年的战争拖累,他知道皇帝缺钱。所以在得知俘虏吴元济之后第一时间要求去搜刮宝贝,解决经济问题。表面是好心,但是一下子就让大家看到了皇室的财务的空虚。
2、争夺军人利益。连年的战争,可以说,军费是非常缺乏的,打赢战争,作为军事首长默许下属放纵抢劫基本上成了惯例。这是对军人的补偿。这时候,光禄少卿知道宝贝都在哪里,去了就会获取这次财宝,势必让已经抢到手的士兵恐惧。
3、失去政治合法。多年的打仗,打赢的第一时间,中央就是派人过来抢财宝,这操作一下子就让中央的威信急剧下降,原来皇帝和原来的军阀没有区别。那么中央的合法性在哪里?没有了政治合法性,就必然失去民众的拥护,收回的地盘也不稳。
二、皇帝需要高大上借口
1、做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暴露财务。
一个组织会计职位最重要,根本原因是财务信息决定人心的稳定。如果财务上没有钱,出现财务危机,下属人心一下子就乱了。还会出现挤兑,让组织内外交困,失去挽回的最后机会。如果下属不清楚财务内容,短时间拖欠工资,也只能默默接受。所以皇帝不能暴露自己缺钱。
2、水至清则无鱼,要默许下属占便宜。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出来工作就是谋取利益的。无论多么理想主义,最终都要依靠金钱支撑。而最终领导的除了正规的工资之外,还要对下属占小便宜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大家都有和积极性。所以,皇帝不去追求详细账目,默许贪污,也是中国式权术激励策略。
3、如果领导追逐利益,属于错误示范
做领导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尽管心理这么想,但是嘴上不能说。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官。如果这样做的话,一来,上行下效,大家都利益,会让组织失去凝聚力,没有忠诚度。二来,失去理想的组织,最终会有更多的短期行为,让组织处于短视的状态,失去方向。
三、最终利益还是要奉上
1、要打着安抚民众的旗号
这个光禄少卿最佳的策略还是,不要谈钱,要打着安抚民众的旗号出发,让常年战争的百姓能够体会到来自朝廷的关心。就好比古代皇帝想春游,必须打着祭祀祖宗的旗号。想秋猎,必须打着,训练皇室孩子们勇武能力的借口。
2、偷偷搜集宝贝上缴皇帝
但是皇帝缺钱是真的,皇帝喜欢宝贝也是真的,光禄少卿把重要的宝贝,偷偷的搜集起来,直接上缴皇帝就行了,纳入皇帝的小金库。如果公开的去获取战利品,即使拿到,也是归入国库。所以,偷偷的上供,能让皇帝获得更多的财务自由权力。
3、要给别人预留部分利益
光禄少卿到了地方,其实还有个具体操作的过程。如果直接索取相应的宝贝,绝对会激发既得利益士兵能的不满,挑动矛盾。这时候最佳的策略,是释放皇帝的善意和升职诱饵,诱惑这些得到的宝贝的自己拿出来,讨好钦差大臣,谋取未来前途。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够透彻的了解这里面的权力计算了,但是需要在最后特别指出的是,光禄少卿还是可以有自私目的的,要善于给领导发掘搞钱的项目,然后自己主导参与其中,就能够利用机会自己中饱私囊,捞取自己的一分利益,只不过他的想法他直接,操作台粗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