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三就地“模式不行了
越南北江和北宁工业区多,第四波疫情肆虐的时候,当地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在不违反防疫要求和不阻断供应链的条件下维持正常生产,搞出了一个“三就地”模式,或者叫做“两点一线”的生产管理办法。
但是,这种办法在复制粘贴到越南南方的时候,出现了水土不服,而且南方疫情相比之前的北江和北宁更加严重。
8月12日,越南卫生部指出,现有的“三就地”模式已经不行了,各地方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及生产组织企业,必须调整生产组织和管理办法。
该部认为现有三就地模式不再适合南方防疫,主要基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越南卫生部向各省市政府及工业区管委会发文,指出就地生产、就地用餐及就地住宿,以及接送工人往返工厂和宿舍之前的两点一线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疫情管理要求,必须重新建立符合现实情况的疫情防控方案。
在7月的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工贸部副部长杜胜海也承认,“三就地”方案在北宁、北江等地举得成功,但在南方19个省市部署时,却出现了问题,这个模式仅适用于短期的疫情发展形势。
北宁和北江工业区的工人数量不算多,而南方各省市的工业区都比较大,一个产业园区的工人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数量众多的工人来自许多不同的附近省市,工人来往的地方复杂,即便有一定的隔离距离,但是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厂房里,如果发生感染,将会非常危险。
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的运输和供应链已经断裂,即便工人同意三就地,企业本身的生产也无法保障三就地。而且,“三就地”组织生产的方式其成本太高,很多企业只能保持7到20天的三就地模式,时间久了企业成本越滚越大。
在一些省市出现确诊患者之后,整个工业园区都被关闭,导致那些花了很大力气和成本准备“三就地”模式的企业,无法启动三就地模式,因而不少企业对于三就地模式不感冒。
新富郡新平工业园区的成功纺织投资贸易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阮友俊说,他们工厂有4400 名员工,从7月17日起,应当地政府的要求,组织了2200名工人按三就地模式继续上班。
但随后没多久,工厂的生产规模就降低到了之前产能的50%。不仅如此,三就地模式工作时间长了工人身累心累。尽管工厂在吃、睡上都尽力做到最好,但经过25天的三就地模式,不少工人选择放弃,目前约有1800人左右还在坚持。
阮友俊说,“企业搞三就地模式,利润不一定增长,反而是支出增加,而产能只达到一半。这样下去,我们充其量只能坚持到9月15日,到时候必须停止”。
据胡志明市工业园区商会主席阮文贝(Nguyen Van Be)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只有近 600 家工厂按三就地模式在运营,但大多数都面临财务困难,没有足够的工人,同时工人情绪和心理都不在最佳状态,大部分都想回家。
不仅是胡志明市,最近平阳、同奈、隆安、前江等地的许多企业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很难再组织工人留在工厂里上班,最大的问题是三就地模式实施以来时间似乎很长了,工人出现了负面反抗情绪,很多企业老板和厂区投资者之前没有想到三就地模式的弊端。
如今看来没有更优的解决方案,在成本扛不住,工人顶不住的时候,需要反思三就地模式的对错,重新分析和提出更加因地制宜的生产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