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羔跪乳”说起 (王曙摄影散文之901)
王曙摄影散文之901
从“羊羔跪乳”说起
走在乡间小路上,偶然间看见那只可爱的小羊羔依偎在羊妈妈身边,小羊羔咩咩地叫着,得到母亲的允可,它双膝跪下仰头吸吮着甘甜的乳汁。
天哪,“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原来不是童话和传说。
此时此刻每个人都会想到孝敬。
千百年来孝敬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和应该。孩子在父母的身旁“三年才免于怀”,父母从来就没有嫌弃过,总感到抱不够亲不够。子女长大后在对待父母的的一切关怀上是否能够做到耐心与无微不至?“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当下已经不是个例了。我们民族的孝敬之道的底线已经受到冲击,同样是爱,为什么长辈下行的爱如此自觉,如此浓烈,而晚辈上行的爱有时候却显得牵强?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反思。
对长辈的孝敬并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得好一些,住得好一些,穿得好一些就算到位了,老人的爱从来不会要求转化为物质的需求,父母的爱是一种永远解不开的谜,一种纠结,一种矛盾。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翅飞翔,又渴望儿孙绕膝在身旁;安慰于孩子事业有成,成为国家的栋梁,却又永远放心不下,唠叨成了父母的专利。当年一首《常回家看看》最朴素地说出天下父母与子女的心声。
孝敬不是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我们常常会打电话给父母“最近真是太忙了,没有时间来看望你们了”而父母总是说“忙就别来了,知道一切都好就行了”。难道我们就真的忙到这等程度。我们有多少人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可能并不计较,但我们心中究竟有多少牵挂?一位哲人说得好:“对我们儿女来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知道以后,那就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高寿,得享天年,做儿女的现在还有机会孝敬他们;但惧的是父母年事又高了一岁,我们还有多少时间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呢?我们还能够有多少心愿真正来得及完成呢?”
孝敬是心的承诺,孝顺是心的默契。
父母对儿女的心永远是牵挂,永远是付出,不计任何的回报。父母用一生的精力与积累,牵挂着儿女的事业,家庭,前途,平安,温暖甚至牵挂到儿女的儿女,老了走不动了他们的心永远惦念着儿女的一切。我们做儿女的该不该扪心自问,难道就应该让父母操怎么多心吗?难道我们就不会感到忐忑不安与自责?我们一生点点滴滴地穿越只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那么一段时光而用于活着,父母将这点时光全部无私地给了子女,所做的只不过是最简单,最平凡的琐事。真正的儿女孝顺是在孝与顺从的结合;孝敬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孝敬并不仅仅局限在供养与服侍上,而是让那操劳一辈子的心安抚下来,得到宽慰与平静,更是要弘扬父母之志,能够将父母的志向行于大道。
从某种意义是来讲,孝敬父母是社会的核心道德,一个人对父母对亲人做到了真正的孝敬,在社会中会辐射出一种正能量,一种和谐的向心力。
当父母还健在时,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叫一声爸妈有人回答比什么都重要。在父母的光环之中永远得到的是真诚,宠爱,帮助与提高。当父母远离我们而去,无论如何悔恨,无论捶胸顿足,痛哭流涕都无济于事了。人就是如此,拥有时不珍惜,一旦失去后悔莫及,这是人类的通病。善待父母,他们将一生给了你。我真的不理解不孝之子的心态,连羊羔还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人类。
社会为什么发展得缓慢,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一种错误中徘徊,在不孝不敬的磨道中蜗行。尽管不孝敬父母的人是极少数,但我们大多数人对孝敬和孝顺理解得不为通彻,我们还是不懂父母之心,当我们自己为人父母,岁至老矣之时,或许才渐渐明白。“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叫做不以史为镜。
我交朋友有二个前提,一是孝顺不孝顺父母,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对朋友永远不可能真心;二是遵不遵守时间,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不可能有诚信。
不是真理,是真言。
2021.1.25
草原上的一幕
跪乳图
让人感动的瞬间
祖孙情深
背上的爱
老了,多了许许多多的寂寞与瞌睡。
一位父亲的身影
谁知盘中餐,母亲为辛苦。
挥之不去的那份惦念
父亲怀中的童年
女儿们推着母亲去“转山”,母亲满脸笑容透析着欢乐与幸福。
永远割舍不掉的牵挂
耳濡目染中懂得母亲的辛苦
不老的小巷见证,从牙牙学步到步履蹒跚......
路迢迢,只要有母亲在就有希望。
无尽的期盼
一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