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期望过高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心理焦虑

1、期望过高引发孩子的成就焦虑

有成就焦虑的孩子常常担心自己不能超越他人或被别人超越,因而情绪经常处于紧张不安、不愉快的状态。成就焦虑者多发生在成绩较好的孩子身上,为了满足自身超越别人的需要,他必须通过超越别人、获取成就才会感到安全和快乐。然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旦没达到内设的对比标准,对成绩的自我良好感觉就差,对自我的评价也就低,就不满意自己,无法原谅自己,从而引发成就焦虑: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甚至引起生理上的疲劳、失眠、做恶梦等。而家长加给孩子的过高期望,对引发孩子的成就焦虑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由于这类孩子总把自己放在与同学竞争的状态,对立的环境,于是如果没有超越过别人,就会对别人产生嫉妒、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好的仇视心理。

2、力所不及带来孩子自信心的丧失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价基本上来源于成人的评价与期望。成人的评价与期望,犹如一个标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与成就作出衡量。当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时,就会自觉地朝这一目标努力,并体验成就感;反之,如果父母不顾实际地把标杆设置过高,孩子觉得自己难以达到标杆上那“诱人的”刻度,一次次奋力跳起来也跨越不了,经历一次次的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愉悦,那么就会使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这种习得性无助会摧毁孩子的自信,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做不好,孩子会变得孤独、无助、沮丧、自卑、消沉,从此选择逃避,一蹶不振,最后连尝试的勇气都消失殆尽,甘愿自暴自弃。这就是厌学、逃学的根源。而往往期望值太高的父母都是不容孩子失败,不满孩子的作为,通常是用批评、打骂、唠叨、施压等行为来回应孩子的失败,从而使孩子变得更加无助,悲伤,抑郁,体验着长久的消极情绪,难以自拔,产生心理障碍。

3、无法满足父母的愿望产生内疚与自责

有一类孩子听话懂事、温顺乖巧,习惯于服从成人的命令,会把父母(外在)的期望和要求内化为自己(内在)的期望和要求,把父母设定的标准自觉地当作自己行动的准则,按父母的标准来行事,希望成为父母和老师心中的好孩子。这本来也是好事,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严,期望太高,处处不容出错,追求完美,那就会导致孩子过于苛求自己,太过严格要求自己,自我设置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向自己施压,一旦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自己定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因为成不了大人心中的好孩子的内疚感和自责心理,甚至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还是文章开头那份调查,说当前中小学生中有51.4%的孩子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满意,40%的孩子都说自己处于一直努力但达不到目标的状态,有强烈的内疚感、焦虑感;46.1%的孩子“常常感到对不起父母”;另有34.5%的孩子觉得自己“似乎很令母亲失望”;22.8%的孩子“感到活得很累”。由此可见,这种负面情感体验过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

4、不满父母的过高期望产生对抗心理

另一类孩子,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过高期望的反应是采取抵触和对抗的态度。如果说,孩子还小的时候由于自身的弱小而对父母的要求和命令不能做出选择或抗拒,那么到了自我意识明显比以往增强的青春期,就会主动选择接受与否了。面对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多压制,过严管教,被逼到“墙角”的孩子,会拿起反抗的武器与家长对着干。面对父母的要求,或者是阳奉阴违,消极抵抗,或者是忤逆和对抗父母,甚至用过激的言行刺激父母,从而引发了严重的亲子冲突,恶化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有资料表明,要求管教过严,女子的认识水平提高就慢,顺应性减弱,反社会行为增多。由此我们可以找到孩子离家出走、加入社会团伙、犯罪的一个理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