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文学》(杂文类)】诸葛作品《心的本体和意识功能》( 5 )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作者简历】诸葛,安徽安庆市人,文学爱好者。曾当教师,后机关干部。曾任省内刊物主编,《人民日报》华南分社海口办事处办公宝主任。退休后潜心写作。自2O1O年至今在网络上发表数百篇散文,诗歌,游记。成功发表《父亲》,《梁祝故事新编》,《一个母亲的心底呐喊》,《善哉,玉风车》等四部长篇小说,其中《父亲》己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曾在执手天涯网,天涯社区等多网站发表数篇文深受一致好评。

心的本体和意识功能

文/诸葛

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心,是人的本体内胸腔里的一种脏器,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心脏,作为物质存在的心脏随着整个人体运转,担负着以心、脉、血为主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艰巨任务,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脏器之一。人从受精卵发育的第一器官就是心脏,随着人体的发育而不断成熟壮大,直到生命的终结,心脏是人体中唯一一个贯穿生命全程的脏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脏神,起到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所以有“君之冠、命之本、五脏六腑之主“的称谓,在脏器的五行中属阳,阳中之阳,主神明。它与自然界夏气相通。

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与自己的拳头相当,重量约250克,外形像桃子,体位在于两肺之间。心脏由心肌构成,分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四个腔,心房和心室之间由瓣膜相隔互不相通,按照既定的程序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供应充足的血量、氧气、和营养,带走代谢废弃物(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形成动脉和静脉,以维持人体细胞的代谢功能。

在日本,习惯当脑电波为零时,作为人体死亡的体征。在中国,则习惯上把心脏停止跳动作为人体死亡的体征,当人的心波为“——”医生就会诊断此人已经死亡。这就是说人的心波和脑波停止传递生命信息的时候,就可以准确判断人生命的终结。

其实人的大脑和心脏在生命过程中,除了肉体上的联系之外,还有着潜在生命信息的联系,这就是心脏的意识功能和大脑的思维过程的联系、重合。只要人的心意识功能还在运动中,就会将心的意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就会形成符合心意识的思维。由此可见大脑和心脏,除了在人体内的不同部位的物质存在之外,在意识功能和精神思维层面上,是高度一致的。

人的心物质本体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而提升人的生命高度的是人的心意识,人们常常把它叫“人心”,如人心思变,人心向背,人心隔肚皮等等,都是指人的心意识。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积累的中华文化,其实就是一部心的文化,人们把大脑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归于心的意识功能及其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古代人把心作为思维器官,是大脑的代称。孟子曰:“心之官则思”许多有关心度思路的语言、修辞都源于心的意识,如“心运四虑、心猿意马、心拙口笨、心智聪慧、心存抱负、心知肚明、别出心裁、心想事成、用心良苦、心神不宁、心神恍惚、心慌意乱、心体如一、心惊骨软、心惊胆跳、心持两端、心事重重、心绪飞扬、心情愉快……不胜枚举。

在数千年以心代思的中华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做禅文化,称为东方大智慧。禅,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超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直觉思维,一般说来禅是不能讲的,它是一种境界,是言止道断,心行处灭,与思维言说不是一个层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顿悟”,这是一种直捣心源、切入内核、把握本质、自然灵动的质感律动。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到这种所谓第六感的神奇和美妙,谁都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都会有突然发现、心灵感应、心想事成的畅快,这就是禅力赋予我们的经常性、实用性的智慧,是心意识的最佳产物。

佛教中也常说“禅”,那是翻译过来的词汇,原文“禅那”, 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佛教禅心中的心 是指人本体的真心,这真心超越时间,不落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法尔如是、迷为众生、悟则成佛。主张心是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以定慧为本,指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以“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还说“功德需自性内求,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强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并把一切无形的精神状态归结在有形的八识心王和五十一心所上。认为心是由受、想、行、识四大心王组成,在佛教看来人和一切有情的众生,业力能牵引“神识”而流转生死。当人们起心动念之时,将种种感受(受),加以分别(想),再传递(行),储存到阿赖耶识,这样一个过程都深埋在业力种子里,无论经历多少世,多少劫,这种业力种子的都会在因果相续过程中成熟,并因我的执意而相续生死。

中国本土唯一的宗教是道教。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就是心。按照老子的说法,我们处在最底层的是刀兵心,上一步就可以免除刀兵,成为有礼之心;再上一步,助人为乐,成为有义之心;能再上一步,博爱大众,成为有仁之心;如能更上一步,虽常行不得,自知梦幻,却是在道之心。正如老子说的在修行上做到无身,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无形无相,无数无量,永恒无名,即“浑心”。老子进而指出,大心原本无知无欲,永恒无名,因可道可名,也即妄想、执着,大心变作小心,一直见到刀兵心,画地为牢,无限之大我,堕落成一身小我。由此可见礼义仁爱在人的心意识层面上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儒释道三家学说都对人心的物质本体和意识功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又是那么的重要,因此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意识成为指引人生的大智慧?

首先要弄明白,人的心意识的由来。它是人心里的想法,每个人在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说人的心意识是任何想法产生的源泉。在这些想法中有自然的,不自然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正确的,错误的,好的,坏的,善意的,邪恶的,可以说无所不包,无处不在,而且往往是自相矛盾,同时存在的不同思维和意识。当人有了一定的修养,有了觉悟,从理性上知道对错,心意识就向好,这时候人的心意识处于正能量控制之下,所谓心正,心好,心善,心宽,就是在这种心意识的指引下表现的性态。但是有时候心的本体会陷入到对自己的本体不能理解的状态中,这时候心意识所产生的任何想法,就不能分出对错,不能分出自己。当正义和邪恶无法分清的时候,人的心意识就会走火入魔,这时候人的心意识就被邪恶的负能量控制,就会做出心邪、心黑、心毒、心窄的事情来。

其次要知道影响人的心意识的因素只有两种,一种是内因即个人因素。包括本体条件、经历、阅历、情感、思想、心境、意念以及心理需求等;另一种是外因,即环境因素。包括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如色彩、声音、时间、地点、事情引发的经过,以及生理方面含化合物、气味、药物在人体器官内的作用等等。所以无论是中国的先哲圣人孔孟、老子,还是外国的教父神甫,耶稣、基督、释迦牟尼,都会教化人们“圣在其心,而非其身”,俗话说得好“师傅请进门,修心在个人。”要善于清净自家心,看好自家心,洗浴自家心。只有注重个人的素养,修心养性,提高分辨能力、识别能力、抗御能力,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

再就是要想使心意识达到大智慧的高度,我们在修炼内功时,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控制欲望。欲望既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让人跌进深渊的诱因,是人心理失衡的罪魁祸首,因此控制欲望的不断攀升是修炼内功的首选,提倡渐进,控制冒进,满怀希望,控制欲望。二是保持平衡。平衡是宇宙间相安无事的铁定规律,任何打破平衡的作为都会遭遇来自各方的抗力,修炼内功的要义,就是要保持心理平衡,不冲动,不激进,不攀比,使自己具有纹丝不动的定力和控制局面的制衡力。三是学会忘记。不是忘记自己所受的创伤,也不是忘掉仇恨,而是从中悟出道理,调整好心态,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既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也不在大事上糊里糊涂,知足常乐,坦然处世,把生活当一面镜子,既照别人,也照自己,不背荣誉喜悦的包袱,不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这些仅仅是我的看法,一孔之见,供朋友们学习、研究、参考。

中国诗歌报和天安门文学荣誉出品

本文系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版权信息。

打赏按规定7日内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