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掂脚,中风不再扰,就这么简单!(转载)
转自:洞天禅微
小腿太细易得中风,尤其是女性,也许有人听起来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小腿太细会为何会得中风呢?因为女性小腿肚子的围度过小(低于33厘米),她们体内会存在更多的粥样动脉硬化斑块,这是引起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小腿肚子的围度较大,也就是这个部位的皮下脂肪较厚,就会从血液中吸引出更多的脂肪酸并储存下来,从而减少了患上中风的可能性。
小腿太细的人也不要害怕,练习踮脚能避免中风,踮脚是少林寺锻炼小腿肚的一个方法,在八段锦里面专门有一个动作就是:背后齐踮百病消。踮脚为何能够避免中风呢?
因为腓肠肌是小腿后面浅层的大块肌肉,俗称小腿肚子。肌的下端形成坚韧的跟踺连结跟骨。对人的直立和行走起着重要作用。血液从左心室经过大动脉、动脉、小动脉,再流到毛细血管,给细胞组织输送新鲜空气和营养成分。而返回时,携带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大静脉回到右心室。血液循环一定是单向输送的。心脏每一次的跳动可以送出十分之一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为70次/分钟,等于1分钟送出7升血。也就是说,只要健康的话,全身的5升血1分钟内能够流经心脏。心脏好比是24小时内送出万升血的水泵。尽管血液得到如此迅猛的输送,但是由于要送到遍及身体各个角落的毛细血管,所以流回心脏的时候,它的压力已经变得很小了。输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脏凭借的是静脉周围的肌肉的力量。不过,人体中脚离心脏最远。因此,从心脏送出去的动脉血把营养物质输送到脚的各个组织,然后变成静脉血携带着废弃物流回到心脏的过程较长,所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脚位于身体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没有足够的压力就很难顺畅地流回心脏。因此,一旦引起诸如动脉硬化等老化现象的血管障碍,血液就会很难流到脚尖。人上了年纪,脚就容易变得冰冷,功能也会衰退。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这类障碍的情况很多。凭借脚静脉周围的肌肉,也就是脚的肌肉正常功能的发挥,积存废弃物的血液能够从身体最末端脚尖的毛细血管经由小静脉、静脉,最后流回到心脏。为了让血液从末梢流回到心脏,肌肉必须发挥其作用。这就说明,离心脏最远的脚部肌肉特别重要。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为什么说“脚是第二心脏”的原因了。 给大家举个踮脚对身体好的例子吧?
某病人在单位长期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每天坐办公室,外界的人都很羡慕这种工作,又稳定,又不用风吹雨淋的,但其实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痛苦。长期久坐是很容易得痔疮的,再加上各种应酬,喝酒吃辣,痔疮就很容易上身的。什么叫坐如针毡,什么叫有苦难言,真是最真实的体会。加上平时爱吃辣椒,痔疮经常发炎疼痛,使用痔疮膏、止血药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建议他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还传授了他治疗痔疮的“妙方”—用脚尖走路。尤其建议他回家以后,将鞋脱掉,用脚尖走路,通过了一年时间的实践,果真收效显著,此治疗“妙方”很简单,只是每日早晚2次在家中练习用脚尖走路便可。具体做法:
走路时,双脚后跟抬起,只用双脚尖走路。在家中早晚2次,每次各走100米左右,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如此练习用双脚尖走路,能有利于提肛收气,又能让肛门静脉淤血难以形成痔疮,可以一举两得。
经过1年的练习实践,他不但告别了痔疮病的痛苦,同时身体进入了健康的“良性轨道”。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恰当的运动方法对于预防中风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常做“两脚划圈,就能预防中风”。
两脚划圈主要是踝关节的运动,中医认为,踝关节为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及阴阳二跷脉的通过之处,经常活动踝关节,不仅可以疏通相关经络,还可刺激关节周围的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开窍醒神、补益肝肾的作用,使肝阳上亢之气下降,从而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两脚划圈时要自然站立,旋踝时,其中一脚站立,另一只脚旋转,双脚交替进行,也可取坐立或仰卧位进行,最好是站立旋踝。一般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或只做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为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部分中风病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足部距离心脏位置相对较远,经常活动足踝部,能够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