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宣德炉的真伪下方法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 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一般铜需四六次提炼,宣德炉铜材竟达十二次提炼)、造型(铜炉形制)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上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本文中图片来自苏州博物馆。
依据史书记载说法不一,都散布在皇 家的寺庙和宫廷里面,以及给一些重臣运用。并且宣德炉的锻造技能对外一向是保密的,所以在明代,宣德炉就显得格外宝贵。从宣德年间,民间就有人开端拷贝宣德炉。
宣德款的炉子存世量非常的大,后世做炉子很多都用宣德款,因此说宣德款有些失去了纪年的意义。宣德款的样式有很多,字数来分有1,2,4,6,7,8,10,12字款。
2003年著 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中国嘉德拍卖的那31件宣德炉,确实以1179.2万元的价格引起了宣德炉的市场热潮。王世襄先生旧藏的一座“明代冲天耳金片三足铜炉”,
明代自宣德朝以来文典,仅有一例,计9字:“凡敬呈样炉,例不填款。”此是项子京在《宣炉博论》—文之近尾处所述。然而项子京的此番言论,之前皆未查得有相关文字记载,亦不知出自何处。项子京,晚明嘉兴文人,资性聪慧,学识广博,喜收藏,善文章,多有著述。家资丰厚,颇善研玩。其《宣炉博论》一文,字不过3000,其对宣德炉的阐述,大体上涵盖了以前和此后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后人对宣德炉的研究,几无出其右者,且大多是拿来抄去,再无突破。此前关于“样炉”一说,亦无他言可考,便也不知项先生语出何处了?此后是民国时期,有位杭州人,叫邵锐者,著有《宣炉汇释》一书,其中有“玉堂清玩款圆鬲炉……此明嘉靖时江西分宜严氏所铸,世称‘严炉’,款皆篆字。”之言,亦是无有出处,当不足采。此外,再也无有其他释文、其他证据可以依的了。
“宣德炉”是明初宣宗宣德年间所铸铜制香炉的简称。宣德三年(1428年)由暹罗(今泰国)国王进贡明皇“风磨铜”数万斤后,宣德帝颁旨利用贡铜铸制用于 郊坛、太庙、内庭陈设鼎彝之器。其样式仿照铜器以及宫廷内库所藏宋代哥、官、汝、定、钧五大名窑瓷器款式中的典雅器物。其技法采用“脱蜡法”,所用材料除 进贡之风磨铜之外,掺和配比进了锌、红铜及锡等,形成合金原料,生成不同的铜色,经强火力熔炼而成。熔炼程度越高铸出的香炉铜质就越好,一般需经六炼以上 才能达到珠光宝气,最精者达十二炼。每斤铜经十二炼后得精铜四两,因而“宣德炉”手感沉重。香炉形成之后,需人工化妆着色,据不同款样做不同皮色,且此等 皮色色泽亮丽,不易脱落。由于工艺复杂,当时“宣德炉”已属珍 稀品,其价古人称之为“可比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