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买方市场的愚昧使然
【异史氏曰】有个媒体的编辑问我,如何看待时下的在线教育,包括如何看有些资本为了追逐利益,发布一些虚假广告骗家长来购买课程的行径。我做了如下几点回应:
泰勒·柯文在《再见,平庸时代》中说,“电脑的能力正日益取代劳工的智慧,这股浪潮可能一举把你往前推升,也可能狠狠把你摔在后头。”是的,随着在线资源的丰富、在线教育平台的普及,今天的孩子拒绝在线学习显然是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毕竟在线学习有可能让学生通过网络接受某个学科最优秀老师的教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周游世界”与世界顶尖的高手交流。如果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坚定的意志,而且得法,是完全可以超越线下学习的。在线教学,尤其是随着AI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式的教学或许会普及起来,即便没有出现AI技术,我们早就有不少老师不再做演示实验,更不再让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自动手去实验,而是通过视频,有的甚至就通过图片“做实验”,前几天我在一堂化学课上就看到老师通过图片给学生谈实验器材配置与某个化学反应的。虚拟仿真就是通过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实体在虚拟环境中相互作用,或与虚拟环境作用,以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特征。虚拟仿真式视频的制作主要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真实场景或模拟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实验,为线上线下课程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但,终究是虚拟,是仿真,而非实实在在的真实的场景与操作,如果学生们很少、甚至没有真实的操作,那么一旦遇到了具体的操作,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现失误,不会焦虑与恐慌?
美国人泰德·丁特史密斯在《未来的学校》中说:“几年前,美国大学界曾掀起一场慕课风潮,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观看讲座视频,每隔几分钟暂停一下,进行几道选择题小测试一一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本没办法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不妨回忆一下2020年遍地开花的在线教育的状况,避开一些极端事件的个案,有多少在线教学是有效的?
在一项1986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问中小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牧群中有125只羊和5只狗,请问,牧羊人几岁?数学教学并没教会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已经有足够的论据还回答这个问题了么?相反,他们学会了生搬硬套,用各种数学手段来应付这些问题,他们也是这样回答这个题目的:有些用125减去5,有些认为25相对120更有可能。三分之四的人给出了这样那样的数字作为答案。这就引发了这样一个疑虑:自适型学习软件可能会把这一代学生训练得更为缺乏自身思考,只会生搬硬套公式。
通过线上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只是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学习成效性的一个维度。但必须明白这样的学习同样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更加需要重视互动、小组学习,以及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的行动策略。
稍微懂一点教学论的都会明白,任何一个人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少取决于人们使用怎样的教学的工具。效果的好差,更多的取决于施教者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尤其是施教者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场景),尤其是师生之间共同营造的那种和谐亲密的学习氛围,等等。用什么工具教学、通过什么流程教学不是不重要,但它们就不是促进教学改善的关键要素。事实上是,你我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材,教授的是同一班学生,甚至使用的可能是同一个教案,但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
至于如何看有些资本为了追逐利益,发布一些虚假广告骗家长来购买课程的行径这一问题,我以为他们固然可恶,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如此失控,如此猖獗。如果仅将其归咎为有关部门的管控不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那些愿意买单的,正是因为买单者众,骗子们才能屡屡得手。更为悲哀的是不少买单的还听不得那些揭露骗术与骗子的声音。另一方面,疫情之下认家长们甚至地方教育行政官员的政绩思维与维稳思维下提出的一些要求催生的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的焦虑也是骗子们屡屡得手的一个原因。某种程度上说,线上教育的种种乱象,是买方市场的愚昧使然,或者说我们这些教育者与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成了某些在线教育平台与披着教育专家或名师外衣的骗子们(尤其是那些拥趸者众的有着专家学者乃至教育家称号的骗子们)的帮凶。个人认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寄希望于管控治理这些乱象,恐怕只是一厢情愿,如果买方不理智的消费观念不改变,这些乱象必然会持续保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