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五味可以养五脏亦可以伤五脏

一、五脏与气味的关系

任何一种食物都有两种属性,就是所谓的“气”和“味”。气源于天,味源于地,我们所食用的食物除了五谷以外还有五菜、五果、五畜等。饮食是人体精气形血神的源泉,经云:“形不足温之以气,精不足补之以味”,气和味是一对有阴阳关系的概念,气是味的外在表现,味是气的根本。

味也有阴阳的不同,酸苦属阴,辛甘属阳,《黄帝内经》中有“阳化气,阴成形。”阳味主发散可以祛除阴邪,阴味主收敛可以祛除阳邪。为了能全面地了解食物气味对健康的影响,以下将对食物的气味功能逐个加以分析。

酸味,其性收敛,酸味在天之气为温,表现为风,风性与酸味共同生成肝木。食物入胃后,经过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供养脏腑之精,其中酸味首先入肝,酸性收敛,用于调节肝精的开阖,防止肝气过于生发而耗损肝精,可以保护肝阴。酸味是将身体中属风性质的气收敛起来而成肝木,如果没有酸味的收敛作用,体中属风性质的气将浮在各处而成风邪。肝气主生,性质为阳,肝阴主收敛,性质为阴。酸味通过调节肝精的开与阖来调节肝气。

如果肝阴不足而肝阳上亢,是说明肝精不藏,精化气太过,症状表现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口苦、胸胁胀满等症,病人宜食用酸味,收敛肝精,防止因为阴虚而肝精过于化气,以起到清肝热潜肝阳的功效。如果病人由于肝精不足,或者肝精无力气化而致肝阳不足,寒凝肝脉或者寒凝肝血,临床症状表现有肝区胀痛,面色青紫,胃脘或者小腹疼痛,女孩可能有痛经,四肢寒凉,疲乏无力,情绪抑郁等。病人应该多食辛散的食物,以克制酸味的收敛作用,助肝精化气,精化气而温阳。病人宜多食用辛散性食物,以促进肝精化气,温阳祛寒同时解肝郁。

再来看看苦味,苦味性坚,坚是凝集的意思,苦味在天之气为热,热生火,而苦味主成火,地之苦味加上天之热气形成五行之火,是由于苦味将天气中的热聚集坚实而成火。火性上炎,在阴为苦味,苦味在内主坚,在外则表现泄下,坚于内的目的是指藏精,苦味也是通过其聚集坚实的作用将人体中的热聚集而成君相之火,如果没有苦味的坚实作用,身体的热浮散于各处而发热,这就是苦味清热的道理。

火的形成是由于心气的旺盛,该气源于精化气,苦味能坚而藏心精,防止心精过于化气生火,也是对心阴的一种保护。如果心阴虚而心火胜,则表现出心有热的症状,例如,失眠、头痛、心烦意躁、情绪不安等,这时应该多吃一些味苦的食物,目的是阖精从而达到清热的目的。如果病人属于心阳不振,心阳虚有寒,主要会表现出的症状有头目不聪明,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身有恶寒等症状,这时最好吃一些味咸的食物,咸味能软坚,主要克制苦味的坚性,苦味被克制则藏精的功能减弱,有益于心精化气,温暖心阳。

辛味性散,经云:“辛甘发散为阳。”辛与辣不同,辣味是从国外传进来的,而辛味是国产的,辛指姜蒜一类有开散作用的一种口味,由于辣也有类似的功能,所以人们把辛辣放在一起讲了。辛味五行属金,金在天之气为燥,在地之味为辛,燥性凉主气降生水,燥气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肺的精气开始收敛,精化气开始减弱。

辛味性散,主要是调节精化气的功能,防止由于精气收敛而使肺气过于寒凉,经云:“肺恶寒。”辛味是将阴处的水湿发散蒸腾为气用以平衡身体中的凉燥之气,如果辛味不足,凉燥之气将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的功能。如果肺的阳气不足则精气过于收敛,表现为气短少气,呼吸困难,气道阻滞,形寒肢冷等症状,病人宜多食辛味食物,开肺精化气,祛寒温肺。如果肺阴不足,不足以藏精,肺精过于化气,表现出肺阴虚的症状,咽干口渴,干咳无痰,甚至痰中带血,胸痛,阴虚盗汗等,病人宜多食苦味克制辛味,苦味性坚而阖精,防止肺精过于耗散而生热。

甘味性缓,缓是缓急的意思,《黄帝内经》有“缓者多热”的论述,甘味属土,性缓属阳,经云:“辛甘发散为阳。”土在天之气为暑湿,在地之味为甘,甘为味中之阳,有缓急发散的作用,同时补益脾气,平衡在外之暑湿之气。甘味可以缓解因湿气而使天地之间的水湿之气的不平衡,其主要作用就是平衡天地阴阳以生成土。少量甘甜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补脾益气。但过食甘甜则克咸,肾阳受损,水湿停留,同时过食甘甜还可以形成土过湿,脾气受损。

当脾气不足时病人可以表现腹泻,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有齿痕,舌苔厚腻等症状,病人可以少量吃一些甘甜食物,甘甜可以补气,中药中补气药都味甘。当然也不能过甜,过食甘甜可使脾阴过盛而有湿,湿和燥是一对阴阳概念,当天气燥时,地一定湿,而地燥时,天气又湿。如果过食甘甜,脾阳受阻,精气不化则会表现出地湿的症状,病人表现大便黏腻不爽,口中吐涎,食欲不振,舌质胖大有齿痕等症状,这时病人宜多食酸味以克制甘味,酸可以收敛精气,防止脾阴过胜。

最后是咸味,咸味性软,软的意思是软坚散结,是克制苦味性坚的。经文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没有提到咸味,说明在五味中咸味性平,性平是指咸味具有酸苦甘辛四种味的功能,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体会到,每天的食物当中可以没有酸苦甘辛四味,但不能没有咸,咸五行属水,水在阴的状态中性平。水之气为寒,地之味为咸,寒气加咸味生成水,寒是由于精藏,咸可以软坚防止因寒而肾精凝滞甚至下泄。

咸的软坚作用主要是促进精化气,防止任何有形的物质出现凝结而郁滞。当肾阳不足时表现小便多,腰酸腿软,失精不育,身寒肢冷等,病人宜多食咸味的食物,当然不能过咸,过咸则克苦味而造成心火胜。如果肾阴不足而有热,是由于肾阴虚不能藏精,精开化气而生热,病人表现潮热盗汗,心烦意躁,失眠多梦,舌红无苔等,病人宜多食甘甜以克咸味,减少精气开散而补肾阴清虚热。

总之,五味的功能各有特点,总的来说木火之酸苦味作用于气,土金水之甘辛咸味作用于形。酸苦味性质属阴,收敛风气以成木,木主生;坚实热气以成火,火主长。酸苦为阴味,阴味敛天之阳气而生五行;甘、辛、咸为阳(平)味,阳味散地之形而生五行,甘缓地之燥而生土形,辛散地之湿而生金形,咸软冰之坚而生水。

五味与天地之气相合而生五行,五味与五行相合而生五精,所谓五精就是五脏所藏,肝藏血,心藏脉,脾藏营,肺藏气,肾藏精。在地之酸味敛在天之风气而生肝木,在地之酸味敛肝木而生肝血;在地之苦味坚在天之热火而生心火,在地之苦味坚心火而生脉动;在地之甘味缓地之燥土而生脾土,在地之甘味缓脾土而生脾营;在地之辛味散地之土湿而生肺金,在地之辛味散脾营而生肺气;在地之咸味软地之坚冰而生肾水,在地之咸味坚在地之水谷而生肾精。

五味中酸苦涌泄以收敛在天之气,属于“天气下为雨”;辛甘发散以在地之形,属于“地气上为云”;咸味不收不散其性软坚生水而藏。五行在气味的作用下生成,五行包括有气与形,气与味,五行的功能属性为生、长、化、收、藏。

二、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这里的阴是指人体的阴位,也就是五脏。五脏之所生,根在五味,经文明确表示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五脏之所伤也可以来自五味。

五味入胃后首先到达其所对应的脏腑,例如,酸味入于胃,经过腐熟运化为精微,首先入肝脏,味属阴,气为阳,酸味敛肝生阴的同时,酸味也作用在其他脏腑,其功能是酸敛,如果与其他脏腑的气味功能相反,则会发生抑制作用,如果功能相似又有促进的作用,其他四味的作用方式与此相同。而具体是如何克制和促进脏腑的功能,在此段经文中有详细的论述,分列如下: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是由于过酸,肝阳不足,肝阴有余,肝寒则郁,肝郁生风,风邪克脾。或者是过酸,酸味克制甘味,甘味受阻而不能开脾精化气,因此脾气乃绝。说明五味过酸益肝阴,抑制脾之甘味,损耗脾气。因此酸味太过影响的脏腑包括肝、脾两脏。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咸,咸性软坚,肾精不藏,因此而骨弱。过咸则甘味不足,则脾虚,因此短肌。咸能克苦,苦味不足则心精开散,心火胜而郁滞于上焦。咸味太过影响的脏腑包括肾、脾、心三脏。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甘,甘性缓,过甘则脾湿,在上影响心气,在下乘水,甘克咸,过甘则肾气虚损,所以色黑,因此肾气不平衡。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甘味太过影响到的脏腑包括心、肾两脏。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苦,苦味性坚,苦过则甘味胜,甘过则脾阴有湿而胃气有热,因此为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苦味所影响的脏腑包括脾、胃两脏腑。苦味生寒,寒邪最易于损伤脾胃中焦。

“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味过于辛,辛主发散,过辛则克酸,酸不足则肝阴不足,肝气有余阴液耗损,因此筋脉沮驰,而且由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在上为火,上扰心神,在下由于过辛则咸有余,咸有余则肾阴不足而生心火,因此而精神乃央。辛味太过影响到的脏腑包括肝、肾、心三脏。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五行八卦

    五行八卦概述 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 ...

  • 肝欲酸

    ​肝欲酸: 酸入肝 药有五味:辛酸甘苦咸 辛味行气宣散 酸味收敛固摄 甘味补虚和中 苦味清热泻火 咸味散结润下 肝欲酸(肝要酸味滋养) 肝欲散 辛散之 辛补之 酸写之 肝为例,肝木性 喜条达,恶抑郁 ...

  • 五味所伤

    偏嗜五味对五体的伤害 (皮.肉.筋.骨.脉)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月刍) (即皮厚而皱缩)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肉痛而发落: 此五 ...

  • 朱燕中 | 五味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朱燕中 | 五味在中医临床的应用

  • 朱燕中 | 五脏之阴阳分布

    五脏的阴阳状态是肝木.心火为阳,肺金.肾水为阴,脾土居中.又有肝为阳中之少阳,心为阳中之太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肺为阴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五脏的阴阳状态中,肝心为阳,其功能表现在外,而掌控其外在表 ...

  • 朱燕中 | 五脏之气的功能特点及分布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脾者,土藏.属太阴,太阴者,主阴开,与脾肺两脏相关,共同完成开阴功效.阴开而阳气收藏在内,脾位于中焦,脾气源于脾精化气 ...

  • 朱燕中 | 精气夺则虚,中医告诉你如何养精气

    精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气是指所有来自于水谷精微的精气,包括五脏之精的全部,肝藏血,心藏脉,肺藏气,脾藏营,肾藏精等.而狭义之精是指肾精.因此从广义来说,精气夺是指人体气血阴阳的丧失,狭义则是指 ...

  • 朱燕中 | 为什么寸口脉可以诊断五脏的疾病(收藏版)

    <素问·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

  • 朱燕中 | 中医认为五气、五味的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

  • 朱燕中 | 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

    <灵枢·终始第九>:"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 ...

  • 朱燕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人体五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图3-16-1 南北回归线 冬至之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3-16-1),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中国和美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都地处北温带,这一天阳气最少,阴 ...

  • 朱燕中教授讲内经5 |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魄汗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