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 治疗胃病方
南京中医学院张志坚教授有一个治疗胃病的验方——舒胃和中汤,此方由11味中药组成:
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连、淡吴萸、蒲公英、佛手片、生麦芽、炒神曲、炙鸡内金。(平台规则不许说药量,否则判违规)
功能: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急、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症见上腹痞胀、疼痛,胁肋胀痛,嗳气吞酸,纳差泛恶或大便溏泻,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细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经方四逆散,为肝郁犯胃,食滞化热证而设。遣方用药时注意降中有升,凉里寓温,疏不离和。
取枳壳之降气消痞,《本草便读》云其:“和中化食入阳明';
合柴胡之轻举疏达,引“脾胃之气行阳道';
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选蒲公英之苦寒清热,人肝胃二经,并散滞气;
配川连、吴茱萸之辛热开郁,暖脾而散寒邪,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热;
更有佛手片疏肝胃之滞气,滞气破则上下气机畅通,胃舒肝达;
合生麦芽、神曲、内金之消食和胃。
舒肝气而不伤阴,入中宫而消脾积。
诸药配伍,组成汤剂,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浊,旨在“以平为期'。
辨证要点当抓住肝气犯胃、食滞郁热的病机,以上腹胀痛或胁肋疼痛,嗳气或吞酸,纳差,病情反复发作,时重时轻,七情波动时病情加重,脉弦或弦滑为主症。
加减运用:
胃热炽盛宜加重黄连之用量,去炙甘草加碧玉散(包煎);
偏寒者加肉桂、干姜;
见有痰湿之象者加制半夏,或伍入平胃散;
夹瘀加炙刺猬皮、丹皮、制延胡;
伴有吞酸较甚者,加煅乌贼骨(先煎)、象贝母、或加煅瓦楞<先),消渴患者则去麦芽;哺乳妇女以谷芽代替麦芽。
方歌:
慢性胃炎有妙方,柴枳芍草连萸襄;
佛芽鸡曲蒲公英,解郁舒胃和中汤。
按语:
本方为张志坚教授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该方紧扣肝气犯胃、食滞郁热之病机,在四逆散基础上去破气之枳实,增入行气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滞之品,熔升降有序、辛开苦降、清热消滞于一炉,俾胃气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应手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