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出发点,观众如何看待网络电影

网视导读:对于网络电影行业的现状,目前已有很多论断,无不综合了资本方、制作方、宣发方以及平台方多个角度去分析,但细想一下,唯独缺了观众角度——普通观众如何看待网络电影。

很长时间以来,各种公号的文章都不愿意碰网络电影这个话题,因为现在它毫无热点,普通订阅用户漠不关心,行业人士则提不起兴趣,偶尔发一些文章,要么是软文,要么是“大佬们”为网络电影寻找出路。

对于网络电影,小编没有恶感(因为去年看了很多部网大),当然也谈不上喜欢(今年甚少去看)。很长时间以来,非常想以网络电影为话题,写一点浅见,但看过那些“专业人士们”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不断剖析网络电影行业后,发现没什么可以“抄”(应该是“写”)了,反思过后决定: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写一点自己“不顾羞耻”观看网络电影后的一些感受。

先谈一谈看网络电影后的“羞耻心”

提到网络电影,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词是“low”。当你看了一部网大,并试图去分享时,你得到众人的回应一定是“臭屌丝”(和你现在玩快手,受到的“礼遇”一样),由于“羞耻心”的缘故,你暗暗发誓今后不再去看任何一部网大,而且还要第一时间嘲笑所有看网大的人。

其实那些年,看网络电影真没考虑这些感受。大学时代(那时叫微电影),《青春期》系列,众多同学(可能当时都是屌丝)甘之如饴地全部看完。

对于网络电影的很多负面看法,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观众的从众心理在作祟。似乎一夜之间,所有被鄙视的词均统称为了“屌丝”。因此,用OPPO、vivo等牌子的手机,被尊称屌丝,玩快手,被尊称屌丝,去世界公园,被尊称屌丝,看网络电影,被尊称屌丝,如果鄙视你的人仍嫌不过瘾,也会尊称你为“臭屌丝”。

因此,为了摆脱屌丝的头衔,普通大众开始集体“附庸风雅”,看电影,必须去影院,看比赛或演唱会,必须去现场,就算听歌,也得越小众越好。

其实,网络电影发展至今,就算走量,已能满足大部分观众口味,但为何网络电影却越来越不受待见,从观众的角度去看,原因就是观众的那颗“羞耻心”被无限放大。(当然,小编也有这种心理)

再谈一谈对网络电影的直观感受

去年,因为看过《超能太监1》的缘故,因此在第二部上线的时候,很“不争气”地购买了一个月会员。当然,小编的这种行为,直接破除了网络电影只能猥琐在小镇角落里观看的那些传言。

之前,在脑海中回顾了一下这些年看过的网络电影,印象深刻的影片还是停留在微电影阶段。看网络电影,谈不上是欣赏,更不敢说品鉴,因为一部网络电影看完过后,没有一点想去评价的欲望,看完就是看完,不会为难自己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但如果换做院线电影,即使是烂片也要用文字去骂一会儿,然后在朋友圈中静待点赞和评论。小编的感受应该能代表一部分观众吧。

最后,聊一聊专业人士对网络电影的看法

有些“专业人士”认为:网络电影的受众主体还应是小镇角落里的年轻人,并且如此多小镇加起来,网络电影红利还是非常可观的(数学逻辑上没毛病),而且网络电影要有所发展,不应“弃长补短”,应继续走“捞偏门”路线。

作为观众,即使前六分钟再吸引眼球,也不可能每次都去购买“5元钱6分钟”的观影服务,这比去电影院贵多了。物有所值才是人们再次消费的动力,网络电影若想吸引观众,需要的是内容和制作上的突破。

谈到为何如今网络电影如此沉寂,没有爆款出现,很多“专业人士”同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网络电影量产太大,严重稀释了流量。

对于这个观点,小编只能“呵呵”了。网络电影的流量总体不是永恒不变,况且今年,网络剧和网络综艺不断爆发,网络电影流量流失已非常严重,整体播放成绩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1~8月份,网络电影上线量为1355部(目前在播),而整体的流量却仅仅只有不到50亿。聊到这,以上观点确实有些牵强了。

如果非要谈谈网络电影该如何发展的话,那么从观众角度去看,网络电影必须要摘掉“屌丝”标签,变得“高大上”,才会赢回观众。

前段时间,有个网大导演发帖子吐槽他们团队的灯光师:“一部悬疑片硬生生被打光打成一部乡村连续剧的感觉;我想拍出来的是五十度灰那种质感,结果又硬生生的打出了三线城市情趣酒店的感觉”。网络电影不缺剧本,不缺内容情节,缺的是稍微专业点的制作团队。

找家婚庆公司,扛两袋面粉拍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网络电影的精品化才是网络电影现在以及未来的路,而这条路要走多久,才是现今网络电影人急需考虑和规划的。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