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晶晶冰糖葫芦”三十年历程 ——(一)艰难的起步阶段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晶晶冰糖葫芦三十年历程  
作者 李西华
(一)艰难的起步阶段
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丈夫回山西老家探亲,回来时带了两袋新鲜的山楂,说是他弟弟刚摘的,让我们想办法在华县打开销路。当时华县城没有卖山楂的摊位,我也没见过这个红红的小果子,就一直在家放着。过了一段时间,眼看着山楂因保管不善,不再似刚拿回来那般新鲜,如果再这样放下去,坏掉了就太可惜了,也没法对弟弟交代。

新鲜山楂 自网络

一天中午,我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有人在卖用苹果串的糖葫芦,一个小苹果裹上糖浆卖一毛钱。我当时突然得到启发:如果用糖浆裹上山楂,一串串三个,也卖一毛钱,想来小孩肯定喜欢吃。说干就干,于是,回家后我就开始试着做。
那天晚上,在华州乡杜家堡的家中,第一批山楂糖葫芦做好了,正赶上丈夫单位的人来家里做客,我忐忑的给客人们拿了几串,让他们品尝。客人中有一位当过兵的复员军人,他咬了几口后赞不绝口:“嫂子,就是这个味,好吃!”听到这句话,我顿时对山楂糖葫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经过一阵忙乎,我家的自行车上立起了一根葫芦桩,上面插满了准备上市的山楂糖葫芦。

晶晶冰糖葫芦 作者供

第二天早上,丈夫去上班了,我也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去卖糖葫芦。当我踌躇满志的走到自行车前时,我顿时傻了眼!糖稀流了一地,山楂上裹的“糖浆”全没了。怎么会这样?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重新梳理了一遍整个制作过程,是不是糖浆没熬到位?于是我又去小卖部买了二斤糖,重新开始熬制糖浆。又是一番折腾后,第二批山楂糖葫芦做好了,这时已临近学生放学时间,我急急忙忙向不远的城关小学赶去。当我骑到城关小学门口时,成群的学生正从学校里往外走。我的车子还没停稳,学生们一下子围了上来。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做的山楂糖葫芦被学生们抢购一空。
回到家里,我核算成本后发现,除去山楂和糖的成本,我赚了10元钱。以当年的经济收入来看,做这个很划算。那时候我每年冬天在文体路商场卖服装,一季下来,每天平均也能挣10块钱,但是卖衣服始终有货底子,赚到的钱就是剩的货,到手的现金并没有多少。卖糖葫芦操作简单,人也轻松,不像卖衣裳那样要摆摊、收摊,还必须去西安进货。卖糖葫芦就显得自由多了,推着车走到哪卖到哪。
正式开始售卖山楂糖葫芦时,我每天赶学校放学卖一会儿,遇到星期天学校放假,我只好在华县城转街卖。我不好意思去商场,这要让以前的熟人看见我卖糖葫芦,抹不开面子,很不好意思。但是卖东西就要去人多的地方,当年华县城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莫过于文体路商场,不去那里,我的山楂糖葫芦在华县城就打不开销路。我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商场。
文体路商场里挤满了人,而我躲不掉的是熟人那鄙夷的目光。看见我推着车卖糖葫芦,有的人忍不住嘲讽两句:“人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你的是越做越小,还卖起了糖葫芦!”我没办法就实话实说:“弟弟种的山楂,我要想办法给他销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文体路商场 自华县志
两袋山楂卖完后,我和丈夫决定,准备长期做下去。于是,丈夫回山西老家又买了一小三轮车山楂。从此,我的山楂糖葫芦就算是正式开始做起来了。
这个冬天的业绩算下来,除去成本我赚了2000多元,这与丈夫每月80多元的工资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山楂糖葫芦是季节的活,只能冬天做,我们就等着第二年冬天再开始做。
虽然是小本生意,但也得保证质量,做好成本核算。要做好山楂糖葫芦,最关键是熬制糖浆。熬糖浆是个技术活,欠火了,糖浆裹在山楂上很快就流了,糖葫芦上就只剩下了山楂。熬过了头,糖便发黑,味发苦,只能倒掉。我一边卖着,一边改进着总结经验。第一年,我们的糖葫芦最高价是两毛钱一串,经常会遇到有人讨价还价,有时少个一两分,我们家现在还存着好多当时我收的一分、二分、五分的分币。
开始时,我先是把制做好的糖葫芦插在用麦杆包上编织袋的桩上,后来有人给我建议说,用塑料薄膜把桩包起来,看着卫生。我便买了薄膜,把糖葫芦桩包起来,经过这样简单的改造,看起来果然干净了,买的人也放心了,都说比以前显得卫生。
后来有一天,在街道上碰见一个从安徽来的塑料经销商,他说可以给我定做装糖葫芦的袋子。我们搞好了价钱,对方便让我付押金。正在这时,我丈夫下班回来了,他穿着运管所的标志服,戴着大盖帽。那人一看我丈夫的穿戴,便真诚地说:“看见他,我就放心了。我给你做,你准备给你的糖葫芦袋起什么名字?”我听了一愣,自从开始卖糖葫芦,关于名字我从来没想过。我突然灵机一动说:“要不然用我女儿的名字命名吧,我的小女叫晶晶,我们的糖葫芦就叫‘晶晶冰糖葫芦’ ”。从此我们的糖葫芦有了名字。

“晶晶冰糖葫芦”包装袋 作者供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