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县咸中菜园

邮箱:3125136050@qq.com


回忆赵玉玑时代的华县咸林中学(之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作者 谢膺白
那时候,学生对于马铃荃老师的农业技术基础课,特别爱上。“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内容大家记得清清楚楚。马老师在课堂上 结合关中农业生产实际,给我们讲了许多谚语,同学们至今都难忘怀。相信大家到现在都能朗朗上口的说出来。如:“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有水无肥收一半,有肥无全完蛋,水肥充足保丰产”;“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麦收八十三场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枣芽发种棉花”;“小麦三月种一月收,苞谷迟种一日迟收十日”;“中伏萝卜末伏芥,秋后中的蕪箐菜”;“要吃新麦面,立下十日旱”;“谷熟麦黄,秀女出房”; “秋后犁地不带耱不如在屋里坐”;“锄头自带三分火,锄头尚存三分水”;“不怕伏天旱苗,但怕秋后旱籽”;“三伏天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种地不倒茬十有九成瞎”。“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早霞不出门晚霞晒死人”;“风往东一场风,云往西水滴滴,云往南漂起船,云往北晒干麦”;“久旱西风雨,久雨西风晴”;“东晴西暗,等不到吃饭”;“黑云接爷,等不到半夜”。这些农谚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早期的咸中东门 自百年咸林

马老师为我们讲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果树的栽培技术,植物嫁接方法等,我们都用在了生产劳动中,增长了才干,丰富了知识,改善了生活,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记得,我们的初中阶段是在国家严重三年自然灾害的环境中度过的。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吃上一顿饱饭甚至成了人们的奢望。为了能让学生们有饭吃,在当时全国“低标准,瓜菜代”的政策下,赵玉玑校长号召全校师生“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全校各班都大力开展了各种生产劳动活动。
1961 年秋天,我们初六三级二班被分配到位于学校东北角的女生院,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中菜。全班 40 多名同学,争先恐后一起上,翻地施肥。肥料是同学们从学生厕所掏大粪挑来的。那时的厕所在学校北墙之外,而北墙就是原来华县城的北城墙。从厕所到女生院由几百米的路程,那时有没有架子车之类的运输工具,掏出来的大粪要运到女生院只能靠手抬肩担,困难可想而知。但同学们没有一个嫌脏怕累,都是抢着干。地深翻平整好了,再施了厚厚的一层人粪尿农家肥,拿现在的文明叫法称着是纯天然有机肥。在这肥的流油的地里我们种下了菠菜种子。
1963年咸中平面示意图 自百年咸林
三四百年前的明朝关中大地震形成的华县城区南高北低,学校大门外的三门巷就有地下水常年涌出流淌不息。而由于女生院就位于三门巷的北边,是全校地势最低的地方,地面非常潮湿,宿舍的地面上要经常撒上石灰才能勉强保持放在地上的鞋子不发霉。但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女生院种的菜地墒却是很好,根本不用浇水。只要地里肥力充足,绝对能长好庄稼。这真应了农基课中马老师讲的“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有水无肥收一半,有肥无全完蛋,水肥充足保丰产”;“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的话。
第二年春天,我们班种的菠菜获得了特大丰收。当时我们种的是优质的高身菠菜,那菠菜长了二尺多高也不抽苔变老,仍然是绿油油嫩滴滴,越看越爱,特别好吃。送到教师和学生灶上,还真解决了师生们的吃菜问题,为大家携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作出了贡献。
师生们吃不完,蔬菜成熟后又必须尽快收获,不然就会烂在地里造成莫大浪费。赵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有关主管后勤和生产劳动的老师商量,做出了允许各班对多余的蔬菜自由处理,对社会做些贡献的决定。我们班的菠菜学校根本消化不完,就面向社会廉价销售。记得我当时花了一点钱就买了两笼菠菜,挑回家供全家人食用。
1961 年秋天,学校的生物园(位于学校的西北角)种植的“浙大长”大萝卜喜获丰收,一个萝卜足足有 2 尺多长,十几斤重。学校将大礼堂舞台下面的地下室腾了出来,供储藏这些宝贝萝卜用。师生们在地下室将萝卜累成了一堵堵的萝卜墙,可见收成之好。看到这么好的萝卜品种,社会上许多人都产生了要留“浙大长”萝卜崽子的愿望。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学校做出了可用普通萝卜换取“浙大长”的决定,3 斤普通萝卜可换 1 斤优质“浙大长”。有许多人来时担了一担普通萝卜,回去时报了一颗优质“浙大长”,还好高兴的不的了。要知道有了这颗“浙大长”做崽子,来年要打多少萝卜籽,这些萝卜籽中伏种下,秋后又要收获多少“浙大长”?这是一件多么划算的事情。
我们的农基课,其主要实习基地就是位于学校西北角的学校生物园。在生物园,上面栽果树,下面种蔬菜等矮身作物,实行田间套种,立体农业。到给果树刷涂波尔多液杀菌治病,我们都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用。每当看到一些患病的果树在我们手里重新焕发了青春,又结出了丰硕的果子时,甭提我们的心里有多么高兴了。
农业基础知识讲果树的嫁接技术,什么苦接法和芽接法,我们就到生物园里进行嫁接实践。看到经我们之手嫁接的果树抽出了新的嫩芽,一种成功的喜悦不禁涌上心头。讲农业八字宪法,改良品种,马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在生物园里搞起了育种,嫁接的小麦还真长出了新苗。
我们初中毕业时学校召开欢送大会,就是用我们亲手培育的苹果招待我们的,那时尽管苹果还未彻底成熟有点苦涩,但大家能亲口尝到自己自己亲手培育的水果——青香蕉苹果,都感到心里甜丝丝的。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