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堵墙到四层小洋楼 这位母亲带领全家致富

(本文由亲妈学堂团队编辑整理)

当我们都在羡慕别人生活的时候,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奋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生活变得美好,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更多内在的品质和力量。

看着覃纯菊一家的日子蒸蒸日上,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开心,在拍摄结束后,也禁不住想:为什么在我们拍摄的这么多家庭中,覃纯菊一家改善最多?是因为她运气好?还是得到的外界帮助最多?

指南一:安稳的住所是幸福之本

2008年,覃纯菊的大女儿常青结婚,原本靠母女三人一沙一石建起的小家已经容不下即将到来的三代同堂。

覃纯菊虽然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目光却比山外人长远——她把“孟母三迁”的故事搬进了现实。覃纯菊和家人做了个决定——将原本在山里的房子卖掉,大家凑钱在公路边买地建房。

2010年,一家人倾尽全力开始建房。乡里人建造自己的家,真是全凭家人的劳动,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成本。覃纯菊家的四层小楼总造价只有二十万,像十几年前覃纯菊自己背沙土盖小屋一样,这座小楼的砖头是全家人备齐砖土、自己打砖盖起来的。2011年,小楼初见雏形,全家人就搬了进来。先布置装修一楼二楼,慢慢攒钱再盖三楼四楼。建成的房子二楼三楼共十间房可以居住,四楼是半开放式,可以晾晒物品。我们去年拍摄时,三楼还是毛坯,常青说等有闲钱了再粉刷装修。

事实证明,坚固、便利的住所是走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当一家人不再为遮风挡雨、爬山赶路担心时,生活品质就大大提高了。

常青告诉我们,搬到这边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两个孩子离学校更近了。上学坐车到县城只要十五分钟,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学习时间,她也不用在接送上耗费太多精力,有了更多时间来做家务和补贴家用。自己和妹妹小时候走一个半小时去上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借着交通方便,覃纯菊在一楼开了小卖部。虽然只有小小的一间,却供应着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不光如此,一楼的功能还很多:一早一晚,孩子总爱在这里玩耍、学习;午饭时间,摆上桌子,这里又变成了一家人的餐厅;亲戚多的时候,地下室搬来一张张大桌子,这里又成了会客厅。小卖部的营生,在平淡的岁月里,似乎也成了消遣。

覃纯菊热情好客,总爱在门口摆些瓜子、花生给邻里乡亲们尝鲜,熟人路过都会停留一下、聊两句。因为房子临街,门口常有车辆经过,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良好的邻里关系在此时就显得非常重要。区别于城市里的“老死不相往来”,乡间的邻里关系比较紧密,常青的婆婆、覃纯菊的姐妹都住在周围,邻里之间搭把手就能互相照应。

指南二:家人同心 其利断金

一家三代同堂,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即使在县城边上这种消费不高的地方,教育、生活等林林总总的开销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数目。城里家长背负的各种经济压力这个家庭也要面对,好在,家人都离得不远,生活里可以互相帮衬,有难处可以共同面对。

目前覃纯菊家里的主要收入有三部分:覃纯菊开小卖部每年收入大约4-5千、女婿做装修每年收入大约3-4万、母女俩给乡亲做包席每年收入大约5-8千,全家每年大概收入4-5万。

女婿王超目前是家庭主要的收入支柱,得益于从小跟父亲走南闯北干装修的经历,泥瓦、电工这些活对他而言都不在话下。这些技能不仅帮他建成了自己的小家,也成为整个家庭目前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新农村建设的普惠政策带来的是乡村住房整体条件的改善,不用抛下妻儿外出打工,王超的装修手艺在家乡就有了用武之地。

从常青的小家庭组建那一天开始,覃纯菊就开始告别凭一己之力撑起整个家的日子。多年给村里人打小工的阅历,造就了她开朗的性格和灵活的头脑,小卖部不仅是一个卖日常杂物的地方,也是乡里乡亲各种信息交流的地方。生活大环境的每一处改善都成为这个勤劳家庭的“商机”,精明却不吝啬,为他们在村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虽然早年生活困苦、食材匮乏,好学聪明的覃纯菊却通过常年给别人家做饭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常青在给母亲打下手的过程中也深得真传。在她们家拍摄的几天里,他们家的饭菜让我们团队每个人的体重都长了好几斤。这样的好厨艺也深得周围乡亲的认可,家里地下室整整齐齐的堆放着上百个凳子、盘碗、锅具,只要谁家有红白喜事,便会请她们母女上门当主厨。

我们拍摄第二天正好刚上他们家打糍粑,夜幕下拉个灯,亲戚朋友都过来帮忙,一个多小时边干活边聊天,十几口人嘻嘻哈哈好不热闹。那天打出来的糍粑,家里人只吃了一小部分。第二天,覃纯菊到县上去卖,往返一个多小时,卖了一百六十块钱。正是这种不放弃任何赚身边“小钱”的机会为他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城口县的城乡面貌发了巨大的变化。当年,“幸福工程”于老师第一次找到覃纯菊家时,公路山路颠簸了好几天,还要步行很久;去年十月,我们从重庆一路高速,下了高速口十几分钟就到了常青家附近。听常青的丈夫王超说:两年后,城口也会有高铁路过,过几年机场也有希望建成。便利的交通打通了大城市和县城的消费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城里人愿意来到乡村体验农家生活,这对覃纯菊一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商机。在采访中,常青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农家乐,这十分符合城口县未来的发展趋势。

常青深知:仅靠小卖部和丈夫打工的收入还不能满足全家致富的目标,孩子将来上高中、大学还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成长期的艰苦磨练了常青和母亲一样的生活理念——再苦再累一家人也不能分离。正是全家人点点滴滴的努力,灌溉了生活细水长流的幸福,踏实勤恳地过好每一天生活的朴素态度,造就了这个家庭十几年从贫困到小康的喜人变化。

覃纯菊家的“脱贫指南”今天先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

李照福——向着生活进发

关于生活的希冀,就是你能读上书

在贫穷的世界里发出光来

“爸爸,我对你有绝望感!”——究竟是什么让孩子说出这种话?

僰人的年俗:幸福另一“集”

春节期间,带宝宝出行须知

跨过艰辛,赶赴一个幸福的“团圆节”

命运和我开玩笑,我抱怨也没用

比起命运,他更应感谢自己

今天,你的“小情人”给你送礼物了吗?

当你们都在抱怨丧偶式育儿的时候,这个母亲描绘了爱的完整

最好的“家风”是身体力行教会孩子在逆境中也要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