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云:家无闲书
自幼爱读书,随即藏书。早年书籍匮乏,藏书不辨良莠。后遇书市繁荣,薪水渐涨,购书日趋疯狂。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中外名著、生活百科……凡吾所爱,皆信手拈来,以致书满为患。书架挤出书房,招摇于客厅卧室之中,沙发衣橱无处安身,惹得家人忿忿不平。我则沾沾自喜:坐拥书城,春风甘露,远胜金玉古玩。
不料,最近的一次搬家,竟彻底颠覆了我几十年的藏书习惯和理念。
与前几次搬家不同,这次新居地偏、路远、楼高。搬家前,望着“充栋”之书山,想象“汗牛”之苦役,不由惧从中来。再细观群书,大都崭新如初,未曾翻阅。嗨!冷落好友,慢待嘉宾,不由愧意难当。更想到年近“耳顺”,凡事皆从简为要,藏书亦如此耳!
于是,一个“忍痛割爱,削平书山”的计划,横空出世。
宝剑赠英雄,好书找知己。选出三分之一的好书“礼送出境”。无论亲朋好友,老师学生,街坊同事,凡是爱读书者,皆有馈赠。过时与破损之书,不送不留,一卖了之。多年珍藏之宝,瞬间废纸一堆,真乃斯文扫地也!不管怎的,“书山”又降三分之一。
高山变低丘,再难下狠手。剩下的一千“精英”,随我爬上五楼。累得搬家的后生,个个汗流浃背,气粗如牛。
于是彻悟——家中万不可藏“闲书”!
“闲书”者,如冷宫美人,瓶中鲜花,只装门面,难以亲近也。书购而不读,束之高阁,任虫蛀风化,实在是价值埋没,资源浪费。藏书如此,何如无书?书之成书,来之何易?著者心血,印者辛苦,商者风险,购者钱财。若此,皆成乌有,令人痛哉惜哉!
究其“书闲”之故,盖以吾辈多以读书人自居自诩,故爱书、惜书、藏书。其实,大谬不然也!
以笔者而言,既不聪明,亦不勤奋,忝列读书人之位。职场忙于工作,无暇读书;退休老眼昏花,无力读书。偶有雅兴,日读三两页耳,且一曝十寒。巍巍书山,皇皇巨著,如此读来,恐百年难阅一二!早闻钱钟书先生,家中藏书数万,且多孤善之本。钱先生日阅数卷,过目不忘。常自指一架之书,曰:“皆颂之”!书之于先生,真可谓相知相悦,亦师亦友也!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像钱先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才配藏书,而是讲,书的藏与不藏及藏之多寡,要以个人的阅读需求和能力来决定。读则藏之(也可借之,更好),藏则读之。否则,就是滥占与浪费社会资源。如果为藏书而藏书,以藏书当摆设,附庸风雅,实在是亵渎斯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记得当年曾有作家奉行“一本书主义”,主张一生只写一本好书即可。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宋朝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家中藏书太杂,往往无心或无暇光顾,不光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挤占了宝贵的住房面积,对社会文化资源也是个浪费。
今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打开电脑,天下书唾手可得。网上图书馆在手,提倡家无闲书,也是社会之进步。